
AI生成圖片
校友會那天,我聽著一位前輩的分享,他從國二開始講起,像在朗讀自己的人生履歷。故事不壞,只是缺乏靈魂。他的人生一路順遂,而我聽到的不是啟發,而是距離。
他提出兩個觀點:
- 「幸運是可以努力出來的,如果不幸運,是你不夠努力。」
- 「你與別人沒有不同,只差在能不能壓榨時間。」
這兩句話聽起來像勵志,其實藏著一種令人不安的價值觀。
幸運,的確與努力有關,但並不完全歸屬於努力。有人出生在有資源的環境,有人則必須從零開始。當一個人成功了,他可以說「我努力過」,但不該反過來指責沒成功的人「努力不夠」。
那不是真理,而是特權話語。
至於壓榨時間,聽起來像效率的極致,其實是生活感的犧牲。在他的語氣裡,我聽見了對人性的忽略。時間不是可以被「壓榨」的東西,而是需要被「呼吸」的空間。沒有留白,就沒有創造力,也沒有共感。
更巧的是,他正是我曾經面試過的公司。那次經驗讓我對那間公司印象極差:欺瞞、推責、壓迫,像是一場偽裝成機會的試煉。如今他站在台上講著「幸運」與「壓榨」,我突然覺得諷刺。
但我也感謝那場校友會。
因為它讓我更確定自己要成為哪一種人——懂得看見他人努力的人;願意讓工作與生活並存的人。
說到校友會,我聽著同學與老師們談論職場趨勢,心裡浮起一個想法:單一的成長經歷,其實沒有太多參考價值。除非是能被共用的態度或精神,否則每個人的路,都太獨立,也太私密。
我曾經很喜歡聽講座,以為早做準備就能萬無一失。直到後來才明白,人生的變化無常,才是真正的常態。
這並不是說「不需要努力」,而是努力應該與身心的平衡共存。當找到自己舒適的步調,那些想完成的事,就會自然讓人想去實踐。
我想,心態是最關鍵的。
心態對了,許多事就會找到合適的節奏。大多數人其實都知道自己能怎麼做,只是偶爾需要有人傾聽、對話,讓方向重新變得清晰。
嗨,如果你喜歡我這種方式的文字,歡迎分享,但也歡迎標註出處。
你可以這樣寫:「語錄風格來自 墨雪鳶紅」或「靈感來自某位喜歡用茶和花說故事的作者」。
如果你有了新的延伸創作,請讓我知道,我會高興地替你舉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