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小到大,我們被教導要懂事、要聽話、要成功、別太自我,於是我們開始學會迎合。迎合父母的期待、老師的標準、社會的定義。我們穿著「應該」的衣服,說著「得體」的話,做著「合理」的選擇,卻在某一刻突然發現,鏡子裡那個人,早已不像自己。
我們活得太小心,怕被討厭、怕不被理解。努力成為別人喜歡的樣子,卻忘了自己真正想成為誰。別人說你溫柔,你就壓抑憤怒;別人說你堅強,你就不敢示弱;別人說你幸福,你就假裝快樂。久而久之,連悲傷都變得有禮貌。
直到有一天,小孩對我說:「這世界不需要認真的人。」那一刻,我沉默了很久。原來,在這樣的時代,真誠常被誤解,努力常被消磨,連「認真」都成了一種被取笑的天真。真相是...其實人太好,會活得很累。因為當你總是替別人著想,這世界就默默允許你被忽略。當你不計較,別人就覺得理所當然;當你體諒,別人就以為你不會痛。有時,我們太體貼,替別人安排好一切、解決所有問題。結果人家不但沒有感謝你,反而嘲諷你的「自以為是」。
那一刻你才明白,原來你背了別人的功課。沒有那些挫折與體驗,對方根本無法成長。你以為是在幫忙,其實是剝奪了他該有的路。到頭來,辛苦的是你,不快樂的,也還是你。
而更深的現實是...有人告訴你「這不好、不要去做」,不見得是真的關心, 而是怕你比他更好。因為你的改變, 會照見他不願面對的停滯。 所以,他寧願勸你退後, 也不願看到你飛起來。這世界沒有人真的在乎你,大家都只是在乎自己。
所以,你為了別人不開心, 演得再好,也只是白白浪費力氣,甚至連你最相信的親人,都有可能背叛你,這不是悲觀,而是清醒。當你懂得看清現實, 你就能學會取捨, 也開始放過自己。生活是自己的,不是別人的。為何要活在他人的言論之下?
別人說什麼,與你的人生無關; 重要的是,你還快樂嗎?為了自己,哪怕這世界越來越冷漠, 就算你倒在路上,也未必有人幫你叫救護車,因為他們只怕麻煩到自己。所以,更要學會照顧自己、珍惜自己, 因為能真正救你的, 永遠只有你自己。
真正的成熟,是能在清醒裡保持溫柔,在孤獨裡依然選擇快樂。做個善良但有界線的人,認真但不執著,溫柔但不委屈。這樣的你,才是真正活著的你。因為當你看清了這世界,你就能更自由地選擇怎麼活。 而清醒過後的溫柔, 就是一個人真正的力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