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血管疾病預防的基石:營養科學與生活方式醫學

更新 發佈閱讀 4 分鐘

心血管疾病預防的基石:營養科學與生活方式醫學

飲食對全球健康負擔的影響與衡量標準

心血管疾病(CVD)是醫療系統的巨大負擔,其高昂費用與未見改善的健康不平等問題令人擔憂。數據顯示,許多主要風險因素,如高血壓、高 LDL 膽固醇、高 BMI、糖尿病,甚至腎功能受損,都主要與個人的飲食習慣息息相關。高血壓被認為是目前全球疾病負擔統計中的頭號風險因素,而其成因亦與營養高度連結。

研究表明,調整膳食結構能有效地改變疾病狀態。衡量這種改變的一個關鍵參數是植物性蛋白與動物性蛋白的比例(PTA Ratio)。這種改善趨勢具有高度的線性特性:即便無法達成 100% 的純素飲食,只要改變 90% 的飲食結構,就能獲得大約 90% 的健康效益。特別針對糖尿病,僅用植物蛋白替換 20 克動物蛋白,就能降低第二型糖尿病風險達 20%

具爭議性的營養細節與油脂真相

在特定食物方面,膽固醇的攝取應嚴格控制。有研究證實,雞蛋的攝取量與心肌梗塞的風險呈線性正相關,建議每日膽固醇攝取量應力求低於 100 毫克

關於脂肪的選擇,文獻支持富含單元和多元不飽和脂肪的植物油對健康有益(如橄欖油、酪梨油)。這些油類的使用與死亡率降低 10% 至 12% 有關。相對地,動物脂肪會導致死亡率增加。此外,植物性奶類,特別是未加糖的豆奶,具有心臟代謝優勢,有助於改善 LDL 和三酸甘油酯等指標。

值得注意的是,雖然低碳水化合物飲食(如生酮飲食)在短期(少於六個月)內可改善體重和糖尿病,但長期採用(超過十二個月)可能因炎症和 LDL 膽固醇升高,導致不良預後和死亡率戲劇性增加

實踐健康生活方式的障礙與挑戰

儘管科學數據確鑿,但推動健康飲食普及化仍面臨巨大阻力,包括根深蒂固的文化習慣、強烈的社交壓力和情緒依戀。另一個重要障礙是食物選擇問題:超加工食品,即使是植物性製品(如含有精製穀物、糖和高鈉),也構成危險,在發展冠狀動脈疾病方面,甚至可能比某些動物產品更糟

然而,一個常見的迷思是植物性食物較昂貴,但分析顯示,植物性蛋白實際上比動物性蛋白更具成本效益。此外,廣告行銷也是影響公眾健康的驅動因素,大量速食廣告鎖定低收入群體,加劇了健康不平等。外出用餐的困難度也高,許多餐廳菜單上幾乎沒有(零或一項)全食物植物性飲食的選擇。

專業建議與未來方向

生活方式醫學強調六個核心要素:均衡飲食(以植物為主)、保持運動、良好睡眠、維護人際關係、妥善管理壓力以及避免高風險物質

在醫療界,對於飲食改變潛力的認可正在提高。儘管只有少數醫師個人完全遵循全食物植物性飲食,但一項針對心臟病學家的調查顯示,41%的受訪者會向患者推薦這種飲食方式

文獻在過去三年中,持續支持植物性飲食能顯著降低心血管疾病風險。因此,醫學界應利用現有證據指導實踐,建議患者採用能改善預後的飲食方式,同時必須警惕超加工植物性食品中高鈉、高糖和精製穀物帶來的風險。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一口氣看完醫學新知 (劍心風之痕的AI醫學知識庫)
25會員
306內容數
不定期發布與心臟學相關之醫學新知
2025/10/21
主動脈瓣反流的評估挑戰與多模態影像的整合 傳統指南的限制與診斷困境 針對主動脈瓣反流(AR)的治療決策,傳統上主要依賴於「兩 S」原則:當患者的 AR 程度為嚴重(severe)且有症狀(symptomatic)時,即應直接考慮進行主動脈瓣置換術(AVR),此為美國和歐洲指南的基礎建議。 然而
2025/10/21
主動脈瓣反流的評估挑戰與多模態影像的整合 傳統指南的限制與診斷困境 針對主動脈瓣反流(AR)的治療決策,傳統上主要依賴於「兩 S」原則:當患者的 AR 程度為嚴重(severe)且有症狀(symptomatic)時,即應直接考慮進行主動脈瓣置換術(AVR),此為美國和歐洲指南的基礎建議。 然而
2025/10/21
頸動脈疾病的治療指引與血管重建策略 中風流行病學、風險與預防的重要性 中風是美國第五大死因,每年近80萬人受影響,其中87%屬於缺血性中風。中風是造成長期失能的主因,且超過65歲的倖存者中,超過半數活動能力會下降,醫療成本高昂。鑑於中風是極度致殘和致死的病症(5年內死亡率達53%),且首次中風後
2025/10/21
頸動脈疾病的治療指引與血管重建策略 中風流行病學、風險與預防的重要性 中風是美國第五大死因,每年近80萬人受影響,其中87%屬於缺血性中風。中風是造成長期失能的主因,且超過65歲的倖存者中,超過半數活動能力會下降,醫療成本高昂。鑑於中風是極度致殘和致死的病症(5年內死亡率達53%),且首次中風後
2025/10/21
右心室功能障礙性休克的評估與治療策略 右心室衰竭的定義與診斷挑戰 右心室(RV)功能障礙是指RV結構或功能出現異常。而右心衰竭(RHF)則是一種臨床綜合症,儘管預載充足,RV仍無法支持血液循環至全身,導致患者出現心力衰竭的體徵和症狀。急性RHF的發生,通常源於RV後負荷的突然增加,導致RV無法代
2025/10/21
右心室功能障礙性休克的評估與治療策略 右心室衰竭的定義與診斷挑戰 右心室(RV)功能障礙是指RV結構或功能出現異常。而右心衰竭(RHF)則是一種臨床綜合症,儘管預載充足,RV仍無法支持血液循環至全身,導致患者出現心力衰竭的體徵和症狀。急性RHF的發生,通常源於RV後負荷的突然增加,導致RV無法代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健康是人生最重要的財富之一,瞭解肥胖與心血管疾病指標尤其重要
Thumbnail
健康是人生最重要的財富之一,瞭解肥胖與心血管疾病指標尤其重要
Thumbnail
高血壓是全球罹病與死亡的主要凶手之一,這邊介紹高血壓的基本概念、風險因子及預防方法,並提供預防高血壓的健康生活習慣,讓您遠離高血壓的威脅。
Thumbnail
高血壓是全球罹病與死亡的主要凶手之一,這邊介紹高血壓的基本概念、風險因子及預防方法,並提供預防高血壓的健康生活習慣,讓您遠離高血壓的威脅。
Thumbnail
近年心血管疾病頻繁發生在年輕族群身上,這篇文章介紹了預防心血管疾病的方法,包括健康飲食、規律運動、戒除不良生活嗜好、控制三高及定期健康檢查。
Thumbnail
近年心血管疾病頻繁發生在年輕族群身上,這篇文章介紹了預防心血管疾病的方法,包括健康飲食、規律運動、戒除不良生活嗜好、控制三高及定期健康檢查。
Thumbnail
心血管疾病和失智症是現代社會中威脅健康的重要問題。本文介紹了採取積極的預防措施來降低這些疾病風險的有效方法,並提供了一些建議,包括避免三高(高血壓、高血糖和高血脂)、增加腦部和身體活動、參與社交活動、不吸菸不酒不偏食等。
Thumbnail
心血管疾病和失智症是現代社會中威脅健康的重要問題。本文介紹了採取積極的預防措施來降低這些疾病風險的有效方法,並提供了一些建議,包括避免三高(高血壓、高血糖和高血脂)、增加腦部和身體活動、參與社交活動、不吸菸不酒不偏食等。
Thumbnail
高血脂的日常保健 三高,高血壓高血糖高血脂,逐漸成為現代社會中高齡長者常見的文明病,常常在聽長者在討論,要吃什麼才可以降膽固醇。上個月去幫長照2.0據點的指導員上課,整理了2022台灣血脂肪治療指引裡面,我覺得最有趣的表格。 我碩士做的研究就是健康促進行為,所以對這些所謂行為對慢性病的幫助,很有
Thumbnail
高血脂的日常保健 三高,高血壓高血糖高血脂,逐漸成為現代社會中高齡長者常見的文明病,常常在聽長者在討論,要吃什麼才可以降膽固醇。上個月去幫長照2.0據點的指導員上課,整理了2022台灣血脂肪治療指引裡面,我覺得最有趣的表格。 我碩士做的研究就是健康促進行為,所以對這些所謂行為對慢性病的幫助,很有
Thumbnail
記得追蹤郭師妙營養師的心靈雞腿加雞湯,讓營養師時時提醒你關於健康的點點滴滴,累積健康就靠郭師妙營養師! ⬇️⬇️⬇️ https://www.facebook.com/kuodietitian/
Thumbnail
記得追蹤郭師妙營養師的心靈雞腿加雞湯,讓營養師時時提醒你關於健康的點點滴滴,累積健康就靠郭師妙營養師! ⬇️⬇️⬇️ https://www.facebook.com/kuodietitian/
Thumbnail
心臟病是美國主要的死亡原因,也是導致「殘疾」(身體或心理的疾病或狀況,使人無法從事某些活動)的主要原因。
Thumbnail
心臟病是美國主要的死亡原因,也是導致「殘疾」(身體或心理的疾病或狀況,使人無法從事某些活動)的主要原因。
Thumbnail
中國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的研究人員發現,每天進食時間少於 8 小時的人,相比於每日吃食時間為 12 至 16 小時的人,在大約 8 年的時間裡,死於心血管疾病的風險要高出 91%。研究還顯示禁食會增加壓力激素,長期實行禁食可能有潛在風險。需要更多研究來確認結果。
Thumbnail
中國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的研究人員發現,每天進食時間少於 8 小時的人,相比於每日吃食時間為 12 至 16 小時的人,在大約 8 年的時間裡,死於心血管疾病的風險要高出 91%。研究還顯示禁食會增加壓力激素,長期實行禁食可能有潛在風險。需要更多研究來確認結果。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