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看到不少文章在討論台灣政客黃國昌立委及國民黨新當選黨主席鄭麗文突梯荒誕的言行,不禁想起與甘地曾提及「七宗社會罪」,非常之貼近。查找之後,發現最早講論此義的並不是甘地,兹將搜尋之後的結果,分享如下。 起源:Frederick Lewis Donaldson 的講道(1925 年 3 月 20 日,西敏寺) 1925 年 3 月 20 日,英國聖公會牧師 弗雷德里克・路易士・唐納森(Frederick Lewis Donaldson)在倫敦 西敏寺(Westminster Abbey) 講道,講題是:〈財富與工作(Wealth and Work)〉,警告工業化時代的道德失衡與靈性空洞。他指出,當人們追逐物質繁榮與科技進步的同時,若忽略了良知與犧牲奉獻,社會的根基終將毀壞動搖。 唐納森於講道中提出「七宗社會罪(The Seven Social Sins)」,這七項罪行象徵著人類文明失序的根源。講道文其後被刊於《The Westminster Gazette》(1925 年 3 月 20 日),自此廣為流傳。他説道: The Seven Social Sins are:Wealth without work.Pleasure without conscience.Knowledge without character.Commerce without morality. Science without humanity.Worship without sacrifice.Politics without principle.〔1〕 甘地的轉述與推廣(1925 年 10 月 22 日,《Young India》) 同年 10 月 22 日,莫罕達斯・甘地(Mahatma Gandhi)在其週刊《青年印度》(Young India)刊登短文〈Seven Social Sins〉,起首提到: “A fair friend sent me a list of the seven social sins. I hope this list will be printed and studied.”〔2〕 「一位好友寄來一份七宗社會罪惡清單給我,我很希望這份清單能印出來供大家研究。」此後,這份清單因甘地的引用與倡導而聲名遠播,並常被誤認為出自他本人之手。 「七宗社會罪」較嚴謹的中英對照版本 Wealth without work. 沒有勞動的富裕。 Pleasure without conscience. 沒有良知的快樂。 Knowledge without character. 沒有品格的知識(或:沒有是非的知識)。 Commerce without morality. 沒有道德的商業。 Science without humanity. 沒有人性的科學。 Worship without sacrifice. 沒有犧牲的崇拜。 Politics without principle. 沒有原則的政治。 思想意涵與影響 唐納森以基督信仰為核心,從工業化社會的現實出發,指出這七項道德失序將同時腐蝕個人品格與公共公義。而甘地在重新詮釋此清單時,結合其「真理之力(Satyagraha)」思想,視之為靈性的生活準則,提醒人類在追求富裕與進步時,不可喪失良知與原則。 這份清單既是一面鏡子,也是一種警鐘——映照出現代社會中物質與道德之間的張力,警惕人類文明在繁榮中仍需自省與克己。 餘論 「七宗社會罪」所揭示的,不僅是二十世紀的道德困境,亦是今日世界的真實挑戰,值得我們深思並實踐於靈性生命之中。它提醒人們:倘若失卻原則、良知與人性,則富裕、知識與權力將不再象徵進步,反而成為墮落的序曲。這份語錄之所以歷久彌新,正在於它觸及人類文明的永恆課題——如何在繁榮之中,仍守住靈魂的光亮與清明。 註解 〔1〕 Frederick Lewis Donaldson, “Wealth and Work,” sermon at Westminster Abbey, 20 March 1925; The Westminster Gazette (UK), March 20, 1925. 〔2〕 Mahatma Gandhi, “Seven Social Sins,” Young India, 22 October 1925.

Google 圖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