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次占卜,我問奧修禪卡:
「為了在我的感情中活出『天真』,我最需要放下的是什麼?」
那是一個安靜、卻深刻的時刻。
我抽到的訊息是—— 「你需要放下的,是那份積壓已久的『憂傷』。」
一、關於「憂傷」的真相
這裡的「憂傷」,並不是指一件特定的事,而是過往所有未被充分表達、未被接納的失落與失望的總和。
它就像一本舊帳本,你早已闔上,卻從未允許自己真正哀悼。
這份憂傷,可能來自:
- 曾在關係中受過的傷;
- 童年時期未被滿足的情感需求;
- 過往戀情留下的信任創傷;
- 對「愛應該是什麼樣」的幻想破滅後,累積的細微失望。
這些「舊的悲傷」成為濾鏡,讓你無法以清澈的眼看待當下的伴侶。
你看到的「他」,其實是一個被悲傷、懷疑與自我防衛包裹過的版本。
二、天真是一顆清澈的心
「天真」並非幼稚,而是一種清新、沒有過往塵埃的心境。
你無法在堆滿舊物的房間裡,迎接新鮮的風。
- 憂傷讓你預設立場:「我曾受傷,所以這次也一定會受傷。」
- 憂傷讓你失去好奇:「我已經知道他會怎樣。」
- 憂傷扼殺脆弱:「表達真實太危險。」
放下憂傷,並非否定過去,而是決定不再讓過去的幽靈佔據現在的愛。
三、練習:從零開始愛一次
當你與伴侶互動時,試著這麼對自己說:
「我願意假裝今天是我們相遇的第一天。我對他一無所知,我充滿好奇。」
看著他的眼睛,真的去聽他說話——
而不是在腦中準備反駁。
這樣的「從零開始」,是一種溫柔的奇蹟。
放下憂傷,是你送給自己的禮物,讓你重新擁有那顆輕盈而清澈的心。
四、放下「以為知道」的陷阱
「我以為已經知道他的本質,但其實那只是我以為的樣子。」
這正是關係中最常見的誤區。
我們的大腦愛確定性,於是迅速貼上標籤——「他就是這樣的人」。 但這份「以為知道」,是親密的殺手。
當你願意放下評判,重新以探險家的心去認識他,
你就開始真正地「在當下」與對方連結。
五、從評判者到體驗者
當你不再問:
- 「我們有沒有未來?」
- 「他值得嗎?」
- 「我該放手嗎?」
而是開始問:
- 「今天的他,有什麼新的面貌?」
- 「當我放下過去的故事,此刻和他在一起,我的感受是什麼?」
- 「我能單純享受這個片刻嗎?」
你就從關係的「囚徒」,變成了關係的「詩人」。
不再活在結局裡,而是用每個當下去創作關係的詩篇。
六、放下期待,不等於放下需求
這是最細微也最關鍵的部分。
✨ 期待 (Expectation) 是指向他人的:「你應該照我希望的方式愛我。」
✨ 需求 (Need) 是指向自己的:「我需要感受到被愛與被重視。」
放下期待,不代表你什麼都不要,
而是放下你預設的「唯一劇本」,
帶著真實的需求,與對方一起探索新的可能。
七、練習:感恩與表達
🌙 感恩練習
每天睡前,找到一件「對方做到的小事」,在心裡真誠地感謝。 訓練你的大腦專注於「已經存在的愛」,而非「還沒有的匱乏」。
💬 從『你應該』轉為『我需要』
「你應該更體貼!」 → 「我需要多一些體貼,我們可以聊聊嗎?」 後者邀請對話,前者製造距離。
八、成為愛的源頭
當你開始主動給予——一個擁抱、一句溫暖的話——
你的憂傷會在給予中被療癒。
你正在從關係的「評判者與消費者」,
蛻變為「創造者與欣賞者」。
這是一條通往真正自由與親密的路。
願你在這條路上,每一步都走得輕盈而堅定。
🌷 結語:
放下憂傷,不是放下愛,而是為愛讓出空間。
當你不再被過去的影子牽引,你就能真正地、天真地去愛。
那時候的你,不是被誰治癒——而是自己成為了愛本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