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一看書就想睡?原來問題不在書,而在你大腦的「設定」

更新 發佈閱讀 4 分鐘

📘 看書容易想睡?5 個科學原因+清醒閱讀方法

不是你不愛讀書,而是你的大腦太會放鬆。從呼吸、環境到生理反應,我們一起破解「閱讀=催眠」的真相。


你有沒有這樣的經驗——
每次下定決心要讀點書,不是被字弄昏,就是看兩頁就開始打哈欠? 明明不是半夜,也沒有熬夜,為什麼書一打開,睡意就像開關一樣啟動?

其實,這不是你意志薄弱,也不是書太無聊。

真正的原因,藏在你的「生理、大腦」和「閱讀方式」裡。 今天,我想和你聊聊——為什麼我們一看書就想睡,還有怎麼讓閱讀變得清醒又享受。


🧠 一、打哈欠不是懶,是大腦在補氧

當你專注閱讀時,呼吸會變得又淺又慢。

氧氣減少、大腦過熱,身體就會自動用「打哈欠」來補氧、散熱。 這是保護機制,不是懶惰。

小練習:
每讀完一小段,深呼吸三次,讓新鮮空氣灌進腦袋。 你會發現,注意力瞬間回來。


😴 二、安靜環境+靜態活動=大腦誤判「該睡覺了」

看書時,我們常處在安靜、柔光、放鬆的狀態。
這會啟動「副交感神經」,讓身體誤以為進入休息模式。 所以你會開始打哈欠、想睡,完全是生理反應。

調整建議:

  • 打開明亮的燈光
  • 換個姿勢或地點(別窩在床上)
  • 放點背景音樂或白噪音,維持覺醒感

📚 三、無聊或太難的書,也會讓大腦「關機」

當書太難或不感興趣時,大腦的獎勵系統不會啟動,專注力自然下降。
這時的打哈欠,是大腦在「降頻」。

對策:

  • 選自己感興趣的主題
  • 用筆記、畫線、提出問題的方式讓大腦參與
  • 給自己小目標:「今天就看 10 頁」比「我要讀完這本書」更有效

🤧 四、鼻塞或呼吸不順會降低腦部氧氣

鼻塞、過敏或環境空氣不流通,都會減少氧氣吸入量。
大腦缺氧就會產生疲倦感,打哈欠成為自然補氧方式。

小技巧:

  • 保持空氣濕潤
  • 適度使用薄荷棒或精油
  • 長期鼻塞要考慮過敏或鼻竇炎

⚡ 五、血糖下降與腦部能量不足

閱讀時大腦消耗能量,如果血糖下降或沒有補充水分,大腦會誤以為該休息。
這會引發嗜睡感和打哈欠。

簡單對策:

  • 間歇補充少量健康零食(堅果、水果)
  • 保持水分充足
  • 適度站起來伸展,促進血液循環

🌿 自然方法讓閱讀更清醒

  • 番茄鐘法: 25 分鐘專注 + 5 分鐘休息
  • 深呼吸節奏: 吸氣 4 秒、停 2 秒、吐氣 6 秒
  • 運動或伸展: 每天 10 分鐘,提升專注度
  • 環境轉換: 換地方讀書,大腦會「重新啟動」

🌟 結語

一看書就想睡,真的不是你的錯。
那是大腦在提醒你:「我缺氧了」、「我太放鬆了」、「血糖或能量不足了」。

學會和大腦合作,而不是對抗它。
當你讓身體保持覺醒、呼吸順暢、閱讀有趣—— 那股「一看書就睡」的魔咒,就會慢慢解除。


📌 #閱讀習慣 #專注力 #學習方法 #打哈欠 #想睡覺 #薄荷棒 #閱讀技巧 #心理學

💬 你也有「看書就想睡」的經驗嗎?
留言告訴我,你都用什麼方法讓自己清醒吧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無名山裡的寂寞之景
2會員
77內容數
這是一趟旅程,而且已經開始。/人是如此多面,以致如此有割裂感。
2025/10/24
「我走出這扇門,一切就會結束了。」 她是這樣對自己下指令的,仿若一個深遠的預言。 但,這會是場考驗,沒有通過這場,還會出現下一場。 你在鏡頭外,嘴角不免微微顫抖,知道所有後,很難保持平靜對嗎?
Thumbnail
2025/10/24
「我走出這扇門,一切就會結束了。」 她是這樣對自己下指令的,仿若一個深遠的預言。 但,這會是場考驗,沒有通過這場,還會出現下一場。 你在鏡頭外,嘴角不免微微顫抖,知道所有後,很難保持平靜對嗎?
Thumbnail
2025/08/29
《沈默的緣由》 世人看來,這沉默太多。 卻沒發現—— 有些沉默,是為了不說錯; 有些沉默,是怕說了也沒用。 《無法對話的我們》 每天都會經過對方的桌邊, 但從來沒說過一句超過三秒的話。 她偶爾會裝作整理書包, 其實只是在等哪人轉頭。 哪人也笑,在團體生活裡,熱鬧。 旁人看不出她們
Thumbnail
2025/08/29
《沈默的緣由》 世人看來,這沉默太多。 卻沒發現—— 有些沉默,是為了不說錯; 有些沉默,是怕說了也沒用。 《無法對話的我們》 每天都會經過對方的桌邊, 但從來沒說過一句超過三秒的話。 她偶爾會裝作整理書包, 其實只是在等哪人轉頭。 哪人也笑,在團體生活裡,熱鬧。 旁人看不出她們
Thumbnail
2025/08/26
壓抑的喜歡是一種無聲的渴望 我總是那麼安靜,安靜到我以為自己從不曾存在這兒。 我踩得很輕,盡量不發出聲音。 每一次不得不靠近,都只能聊天氣,怕問得太多,會暴露自己。 你沒有拒絕,但也沒迎接。 我以為那是默許我能存在你的世界裡, 其實會不會,可能只是……你沒發現。 「我喜歡你,這句話不是說出來
Thumbnail
2025/08/26
壓抑的喜歡是一種無聲的渴望 我總是那麼安靜,安靜到我以為自己從不曾存在這兒。 我踩得很輕,盡量不發出聲音。 每一次不得不靠近,都只能聊天氣,怕問得太多,會暴露自己。 你沒有拒絕,但也沒迎接。 我以為那是默許我能存在你的世界裡, 其實會不會,可能只是……你沒發現。 「我喜歡你,這句話不是說出來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還在煩惱平凡日常該如何增添一點小驚喜嗎?全家便利商店這次聯手超萌的馬來貘,推出黑白配色的馬來貘雪糕,不僅外觀吸睛,層次豐富的雙層口味更是讓人一口接一口!本文將帶你探索馬來貘雪糕的多種創意吃法,從簡單的豆漿燕麥碗、藍莓果昔,到大人系的奇亞籽布丁下午茶,讓可愛的馬來貘陪你度過每一餐,增添生活中的小確幸!
Thumbnail
還在煩惱平凡日常該如何增添一點小驚喜嗎?全家便利商店這次聯手超萌的馬來貘,推出黑白配色的馬來貘雪糕,不僅外觀吸睛,層次豐富的雙層口味更是讓人一口接一口!本文將帶你探索馬來貘雪糕的多種創意吃法,從簡單的豆漿燕麥碗、藍莓果昔,到大人系的奇亞籽布丁下午茶,讓可愛的馬來貘陪你度過每一餐,增添生活中的小確幸!
Thumbnail
為什麼要睡覺?:睡出健康與學習力、夢出創意的新科學 Why We Sleep:The New Science of Sleep and Dreams 以科學根據解釋睡眠的重要性。
Thumbnail
為什麼要睡覺?:睡出健康與學習力、夢出創意的新科學 Why We Sleep:The New Science of Sleep and Dreams 以科學根據解釋睡眠的重要性。
Thumbnail
在夜裡因睡不著而睜開雙眼,焦急著要早點睡才有精神應對隔日繁瑣的事情, 卻又因為這種焦急而驅趕了睡意。為了把握時間起身做些能讓自己睡著的事,卻因此在整個白日精神渙散地睡去,每日、每日都陷入這樣的惡性循環。 這就是本作的主角們碰上的問題,也是我以前時常苦惱的問題之一。
Thumbnail
在夜裡因睡不著而睜開雙眼,焦急著要早點睡才有精神應對隔日繁瑣的事情, 卻又因為這種焦急而驅趕了睡意。為了把握時間起身做些能讓自己睡著的事,卻因此在整個白日精神渙散地睡去,每日、每日都陷入這樣的惡性循環。 這就是本作的主角們碰上的問題,也是我以前時常苦惱的問題之一。
Thumbnail
晚睡,是沒有勇氣結束今天;那些習以為常的慣性,我們選擇忽略。如果這些思維像是植物一樣,由內心為出發而成長著,那我們如何改變這些深根蒂固的思維?
Thumbnail
晚睡,是沒有勇氣結束今天;那些習以為常的慣性,我們選擇忽略。如果這些思維像是植物一樣,由內心為出發而成長著,那我們如何改變這些深根蒂固的思維?
Thumbnail
我們呼呼大睡的時候,身體其實忙著幫你修復升級 ? 睡眠不但真的有深淺眠之分,而且還會不斷交替 ? 淺眠、 深眠和做夢其實對身體都超級有用 ? 少睡一些,體內的工作做不完,真的會累積出問題 ? 今天就讓我們來聊聊,睡覺的時候身體都在做些什麼吧 !
Thumbnail
我們呼呼大睡的時候,身體其實忙著幫你修復升級 ? 睡眠不但真的有深淺眠之分,而且還會不斷交替 ? 淺眠、 深眠和做夢其實對身體都超級有用 ? 少睡一些,體內的工作做不完,真的會累積出問題 ? 今天就讓我們來聊聊,睡覺的時候身體都在做些什麼吧 !
Thumbnail
這本書介紹了許多睡眠障礙,睡眠障礙的成因往往很複雜,可能源自於大腦神經,也可能與心理壓力有關,相較於其他器官,我們對大腦的所知有限,治療方法也相當受限,神經的損傷也常常是不可逆的,所以睡眠障礙常常無法根治,只能想辦法減輕或者與之共存。
Thumbnail
這本書介紹了許多睡眠障礙,睡眠障礙的成因往往很複雜,可能源自於大腦神經,也可能與心理壓力有關,相較於其他器官,我們對大腦的所知有限,治療方法也相當受限,神經的損傷也常常是不可逆的,所以睡眠障礙常常無法根治,只能想辦法減輕或者與之共存。
Thumbnail
《為什麼要睡覺》這本書可以增加我們對睡眠真正的認識,本篇文章先短暫的分享對我來說覺得很重要的一部分內容,其他有時間會再慢慢分享,因為裡面很多觀念跟一般人所想的不同(我覺得可能是迷思,例如飲酒助眠其實是個迷思),非常推薦給所有人閱讀。我最大的印象就是「睡眠剝奪」或睡眠時數不足帶來的諸多負面影響。
Thumbnail
《為什麼要睡覺》這本書可以增加我們對睡眠真正的認識,本篇文章先短暫的分享對我來說覺得很重要的一部分內容,其他有時間會再慢慢分享,因為裡面很多觀念跟一般人所想的不同(我覺得可能是迷思,例如飲酒助眠其實是個迷思),非常推薦給所有人閱讀。我最大的印象就是「睡眠剝奪」或睡眠時數不足帶來的諸多負面影響。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