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AI生成圖
文/喬正一
母親罹患失智症已超過十年。老年精神科蔡佳芬醫師曾提到,失智症患者的平均餘命約為十年,但她也特別提醒我,這只是統計數據,是相對的參考數值,並非絕對,也不是命運的鐵律。有些失智患者被確診後可能在一年內便離世,然而也有些人能夠存活超過二十年,甚至在生命最後的終點站能有尊嚴地善終。而這其中的差異關鍵因緣,往往取決於照顧者的努力與用心。
2025年10月25日今天下午發生的事,讓我更加確信:母親的失智速度已被我踩下了煞車。今天下午,母親正在午睡,我正在浴室洗澡,當我洗完澡打開門時,驚訝地看見母親站在浴室的門口,她正準備打開門想走進來,她自己脫掉衣服,並說她想洗頭和洗澡。她獨自一人穩穩地從房間走到浴室,這一段距離,她完全不需要人攙扶。我想,母親應該有叫我,只是我在浴室裡沒聽到。而印傭當時正在另一個房間午睡,母親很可能有叫人,可能她見沒人回應,於是便自己行動了。印傭被嚇醒後,立刻起身幫母親洗頭與洗澡。我並不怪印傭,因為我看得出來她也被驚嚇到,臉上滿是自責的神情。
但重點是,先撇開安全的問題不談,其實我應該感到高興。因為對於一個超過十年的長期照顧者來說,這是一個強烈的訊號:母親想洗澡,她知道浴室在哪裡;她能自己走,不需要人攙扶。吃飯也一樣,她可以自己吃飯,只是偶爾像小孩一樣會停下來不想繼續吃,這時候就需要有人餵她吃完,但這並不代表她的咀嚼與進食能力喪失。她記得我的名字,記得我的手機號碼,記得我的生日與生肖。
在過去的十年裡,我經常擔心母親失能,擔心她退化到無法走動、吞嚥困難,甚至認不得人。然而,十年後的今天,母親用行動給了我一個截然相反的證據:她的生命力依然旺盛,她的退化已被我踩了剎車。
我明白做人應該要謙虛,但看到母親今天的表現,我深感欣慰,因為這是我十年如一日悉心照顧她的成績,我還是要為自己按個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