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為個人筆記心得
在公共場所或職場遇到OHCA(到院前心肺功能停止),存活關鍵是「立刻求援、持續高品質CPR、盡快上AED並依指示除顫」。一般救者採C‑A‑B流程,成人素人可先只按壓,維持速率100–120下/分、深度5–6公分,減少中斷並讓胸廓完全回彈;AED一到立即開機貼片、跟隨語音分析與電擊,之後馬上恢復按壓循環。 發現與求援 - 確認環境安全,輕拍肩膀大聲呼叫,觀察是否有正常呼吸;喘樣呼吸視為不正常。 - 立刻請旁人撥打119並取來AED;若單人,開擴音撥打後立即開始胸外按壓。 - 成人目擊倒地的OHCA,以立即胸外按壓與早期啟動急救系統來提升存活率;未受訓者可執行只按壓CPR。 成人胸外按壓要點 - 手位與姿勢:雙手重疊置於胸骨下半部,手臂打直、利用上半身重量垂直下壓。 - 速率與深度:每分鐘100–120下,壓深約5–6公分,維持節律與穩定品質。 - 回彈與中斷:每一下讓胸廓完全回彈;盡量不中斷,必要中斷不超過10秒。 - 品質與結局:高品質按壓(適當深度、速率、最小中斷)與更佳臨床結果相關。 是否需要吹氣 - 受訓救者:採30次按壓配2次人工呼吸,維持有效胸部起伏。 - 未受訓或不願通氣者:成人可採只按壓CPR並盡速上AED,仍可帶來明顯好處。 - 呼吸性原因為主(如溺水、嬰幼兒):優先通氣的傳統CPR更有利,但成人社區OHCA多為心因性,按壓先行仍必要。 AED 使用步驟 - 取得AED即開機,遵循語音/螢幕指示,同步盡量不間斷按壓(貼片與分析時短暫停)。 - 露出胸部、快速貼片:右上胸與左側乳下位置,確保貼片緊密貼合皮膚;若胸部潮濕先迅速拭乾。 - 分析與電擊:語音提示「勿觸碰病患」開始分析;若建議電擊,確認旁人離開後按下電擊鍵,之後立刻恢復CPR 2分鐘,再依裝置提示循環。 兩人以上的協作 - 角色分工:一人持續按壓,另一人負責呼救、取AED、貼片與通氣;每2分鐘換手一次避免疲勞降低品質。 - 流程節律:AED一到立即接上,切勿為通氣延誤除顫;持續「按壓—分析/電擊—立即按壓」的循環。 特殊情境重點 - 噎塞(清醒成人):交替5次背部拍擊與5次腹部壓迫,直到異物排出或失去反應;無反應即開始CPR並啟動AED。 - 潮濕或金屬環境:可用AED,避免積水接觸貼片與旁人接觸病患;胸前潮濕先拭乾再貼。 - 胸前貼片/植入裝置:移除藥物貼片並擦拭;AED貼片避開起搏器/ICD隆起處,保持約2.5公分距離。 兒童與嬰兒(簡要差異) - 壓深:約胸厚三分之一(兒童約5公分、嬰兒約4公分);手法依年齡調整(兒童單手或雙手、嬰兒兩指或雙拇指環抱)。 - 配比:單救者30:2;雙救者15:2;一旦AED可用,優先使用兒童模式/貼片;若無,仍可用成人AED遵循語音指示。 何時暫停或停止 - 僅在AED分析、明顯危險需要移動、通氣/換手時短暫中斷;若恢復正常呼吸與反應,改復原姿勢並監測,等待救護到達 - 現場維持循環與除顫流程,直到專業救援接手或患者恢復反應與正常呼吸為止。 訓練與準備建議(台灣場域) - 熟悉工作場所與常去場域的AED位置,參加BLS/急救課程,使用訓練人偶與節拍器提升按壓品質與持久度。 - 短片與模擬訓練可改善按壓深度與技能維持,建議定期複訓與演練,以對抗現場緊張與體力衰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