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最低時間,最大健身效益:3動作秘訣揭示(下)

如何最低時間,最大健身效益:3動作秘訣揭示(下)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4 分鐘
這則內容將接續上集如何最低時間,最大健身效益:3動作秘訣揭示(中)
還沒看過的朋友,一樣建議先回去看過會比較有概念哦!


我們將接著探討到底這三個動作,有什麼過人神奇之處?有什麼門檻限制或注意事項?

看過前面兩集內容的朋友,肯定會想:「OK! 那照你意思,我只要照做這三個動作,用我覺得安全很輕的重量做,做他個十幾二十下,就會有你說的效果了是吧?」

我必須很抱歉的說:「可能達不到我們想要效果!」因為需要有一定的重量壓力才能達到! 那到底要多重呢?太重很危險啊? 首先我們先來看:


一、劑量反應關係


以吃藥來比喻,就好像感冒去看醫生時,醫生會對症下藥說:「你的症狀,要按時三餐後吃三次,吃三天才會好。」通常我們都會接受也照做,因為我們希望感冒趕快好。

但如果你說:「醫生,為什麼不能一天吃一次就好,反正有吃就好了吧?」
一樣的觀念,我們套用到重量訓練,我們會想說:「啊我為什麼不能就做些簡單輕鬆的運動就好了?有動就有效了吧?」

我們可以想像,重量就像藥劑一樣,藥要吃對也要吃夠,身體症狀才會改善;而重訓也是,足夠的重量壓力,身體的素質結構,才會開始成長。

如果我們是希望,身體能夠因為重訓,而改善肌肉量、骨質密度、神經系統的話,那麼太輕或太過輕鬆的運動,是無法達到想要的效果。

但請放心,我們也不是說,必須每次一來就是要直接扛很重的重量,我們一樣要先從輕重量開始,學動作控制、呼吸技巧等,一定程度的熟悉後,才會慢慢開始「漸進式加重量」。



二、為何一定要重訓?別的運動不行嗎?


相信很多朋友一定會想說:「那照你這樣說,其它運動都沒用囉?就重訓最厲害?」

我必須說,所有的運動,有各自的優缺點,並不是說除了重訓以外的運動,都不能做或都沒用,而是要看,你的目的是什麼?

重訓只是一個目前已知,可以直接靈活彈性的調整重量與強度,來有效增加肌肉量、骨質密度、神經系統徵招能力的一個「手段」。

如果是基於上述這個目的的話,其它的運動,因為無法安全彈性的調整重量,而身體素質要提升,是只對重量壓力起反應,所以很遺憾其它的運動是達不到想要的效果。

例如常見的打球、游泳、跑步、游泳、走路等等...這些運動,我們都無法像重訓時,能夠安全增減重量,並穩穩的拿起來或扛起來,這就是限制所在。

另外在認真運動,骨頭還是脆?「負重」運動才能造骨防骨鬆|負重運動|慢跑|快走|健康2.0 (tvbs.com.tw)也有提到類似的概念。


三、有效重量門檻


那到底要多重的重量才有效?

能夠提升骨質密度的重量,是造成骨折壓力的十分之一,而且最好是要重量能夠穿過脊椎。

所以像深蹲和硬舉就是首選。最大肌力的70%~80%的重量就有效。
也就是說,假設你深蹲60kg能做1下,那麼你深蹲用42kg訓練,就能夠有效提升
肌肉、骨質、神經系統。

而最大化效果來說,自由重量(槓鈴或啞鈴等)還是優於固定式器材,大肌群多關節的動作優於小肌群多關節的動作。參與的肌群越多,身體賀爾蒙合成反應越好。


看到這裡感謝你耐心觀看還沒睡著。這邊要強調!我的用意不在於去否定別的運動不好,或是要神化重訓的好處。

因為我也不是做健身銷售產業的,基本上大家運動訓練與否都與我無關,一直在講這些東西,只是希望更多人在認知上,能有新的觀點,更加了解訓練對身體功能及抗老化的重要性。

提供一個人生不一樣的選擇,因為很多人是想改變,但不知道這個選擇,知道了也很模糊,認知上也不夠全面,容易造成誤解,錯失能改善自己身體功能的機會!希望能幫到你或更多人,共勉之!


(有興趣想更清楚了解動作的朋友也可以到我的Youtube頻道也有分享關於硬舉小技巧哦!)


今天的分享就到這邊,喜歡的話請幫我按讚訂閱分享,幫助更多人,也是對我最大的支持與鼓勵!下週見!掰掰!

avatar-img
好想來-Shawn的沙龍
12會員
54內容數
Hi!歡迎來到好想來!在這裡我們會分享關於個人成長、經驗分享、健身、生活心態等,希望藉此能觸及影響更多人,一起成長學習!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好想來-Shawn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相信現在大家因為疫情的關係,已經經歷過在家或戶外,簡單徒手運動的過程。今天要來探討,比較輕鬆簡單的,室內或室外的徒手運動,為何對於身體抗老化的效果不佳? 一、便利生活的隱憂 : 身體退化失能潮 首先想說這個主題是因為,我們正處於一個超高齡少子化的社會,也就是說年紀超過60歲以上的長輩是越
在上一篇如何最低限度得到最大健身效益? (上)有提到「深蹲、臥推、硬舉」這三個動作,是目前已知,也經過我實測後(有附上INBODY數據),能在一週只去1~2次健身房,每次1.5小時的最低限度訓練下,還能得到一定程度的體能表現與身體素質。 今天要來接著講為何是這三個動作有效? 1. 增強全
今天想來聊聊什麼是夠好、更好的自己 ? 如何定義及影響我們 ? 從小我們從家庭到學校,出社會乃至整個人生,我們都深受著一個集體意識的影響,那就是:「我必須要更努力才有用!要夠好!好還要更好!不能讓別人失望!或讓別人看不起!」 當我們探討夠好和更好的自己時,我們可以深入思考3個常見的迷思和誤解,進一
因此我依照何博士所提倡的,以提升身體的「肌肉量、骨質密度、神經系統徵招能力」這三個功能,作為保持身體健康與抗老化的目標後,得到的結論是,用槓鈴的「深蹲、臥推、硬舉」,是能夠最直接有效的達到這樣的目標。 你是否覺得生活工作就很忙了,哪有那麼多時間一直去健身運動? 但同時又想要在最短的時間內,用最少的
討論了個體與企業間的矛盾,企業主注重整體投資報酬率與成長性,而員工則更在乎個人福利感受。探討了在不同立場下的觀點分歧,同時也提到了顧客與店家的衝突,以及個體差異和過度分析的問題。最後分享了韓劇中的哲理,提醒讀者要勇於做選擇,不必追求不存在的答案。整篇文章的思想深刻,能啟發讀者思考不同立場下的對立。
創業是許多人夢寐以求的目標,但在這條路上,資金往往是一大挑戰。有人選擇借錢投資創業,希望能夠加速成長,但這樣的做法真的好嗎?本文分析了激進型、保守型和理性型創業者的心態,以及投資者在借錢創業過程中可能會經歷的心理狀態和自我評估。建議深入研究並評估所有潛在的風險和回報,並進行全面的風險評估。
相信現在大家因為疫情的關係,已經經歷過在家或戶外,簡單徒手運動的過程。今天要來探討,比較輕鬆簡單的,室內或室外的徒手運動,為何對於身體抗老化的效果不佳? 一、便利生活的隱憂 : 身體退化失能潮 首先想說這個主題是因為,我們正處於一個超高齡少子化的社會,也就是說年紀超過60歲以上的長輩是越
在上一篇如何最低限度得到最大健身效益? (上)有提到「深蹲、臥推、硬舉」這三個動作,是目前已知,也經過我實測後(有附上INBODY數據),能在一週只去1~2次健身房,每次1.5小時的最低限度訓練下,還能得到一定程度的體能表現與身體素質。 今天要來接著講為何是這三個動作有效? 1. 增強全
今天想來聊聊什麼是夠好、更好的自己 ? 如何定義及影響我們 ? 從小我們從家庭到學校,出社會乃至整個人生,我們都深受著一個集體意識的影響,那就是:「我必須要更努力才有用!要夠好!好還要更好!不能讓別人失望!或讓別人看不起!」 當我們探討夠好和更好的自己時,我們可以深入思考3個常見的迷思和誤解,進一
因此我依照何博士所提倡的,以提升身體的「肌肉量、骨質密度、神經系統徵招能力」這三個功能,作為保持身體健康與抗老化的目標後,得到的結論是,用槓鈴的「深蹲、臥推、硬舉」,是能夠最直接有效的達到這樣的目標。 你是否覺得生活工作就很忙了,哪有那麼多時間一直去健身運動? 但同時又想要在最短的時間內,用最少的
討論了個體與企業間的矛盾,企業主注重整體投資報酬率與成長性,而員工則更在乎個人福利感受。探討了在不同立場下的觀點分歧,同時也提到了顧客與店家的衝突,以及個體差異和過度分析的問題。最後分享了韓劇中的哲理,提醒讀者要勇於做選擇,不必追求不存在的答案。整篇文章的思想深刻,能啟發讀者思考不同立場下的對立。
創業是許多人夢寐以求的目標,但在這條路上,資金往往是一大挑戰。有人選擇借錢投資創業,希望能夠加速成長,但這樣的做法真的好嗎?本文分析了激進型、保守型和理性型創業者的心態,以及投資者在借錢創業過程中可能會經歷的心理狀態和自我評估。建議深入研究並評估所有潛在的風險和回報,並進行全面的風險評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