嗨我是 Mech Muse 👋,今天要跟大家聊聊一個很有意思的新聞:人形機器人不只是在工廠跑酷或展場秀肌肉,它現在真的走進美國大學教室,成為學生每天會用到的「學伴」!這篇文章會帶你看到:
- 1️⃣ 新聞重點與學校怎麼用
- 2️⃣ 背後的前因後果+時間線整理
- 3️⃣ G1 Edu 的規格、價格與課堂應用補充
- 4️⃣ 最後再來個總結,聊聊台灣可以怎麼跟上這波趨勢
WP 大學引進 Unitree G1 Edu,人形 AI 成為「同學」🤖
美國 William Paterson University(WP 大學) 在 2025/10/27 公告,用教育部 ASPIRE 計畫補助經費買進一台 Unitree G1 Edu。這台 G1 是雙足人形機器人,有三指靈巧手掌、表情顯示螢幕,還能透過像 ChatGPT 這樣的大模型來互動。校方的說法很白話:現在學資工不能只會寫程式,還要能跟會動、會回應的系統一起解題。
目前老師跟學生已經開始練它的「課堂技能」,像是上下樓梯、跳簡單舞蹈、唱歌互動,未來還會擴展到更多跨域專案。這不只是玩具,而是要把「具身智能(Embodied AI)」直接納入 STEM 教育主流程。 🎓
從平價人形崛起,到教育補助落地🤖
這件事背後有一條蠻清楚的脈絡:
- 2021/10:WP 大學就爭取到美國 HSI STEM 補助,專門支持弱勢與西語裔學生投入 STEM 領域,後續的 ASPIRE 計畫就是在這基礎上長出來的。
- 2024/08:Unitree G1 正式登場,宣傳價 16,000 美元(約 50 萬台幣)震驚市場,因為過去同等級機器人動輒百萬美金。雖然實際教育配套會更貴,但這個價格帶象徵「平價化開始了」。
- 2025/05:WP 的 ASPIRE 計畫還拿到《Inspiring Programs in STEM》獎,算是對「把學生拉進 STEM 又帶得出去」的認可。
- 2025/07–09:全球不少大學跟進,像澳洲 QUT 也採購 G1 來做人機互動研究;同時 Unitree 又推出更便宜的 R1 教育版。
- 2025/10/27:WP 公布 G1 Edu 正式進課堂,用來做互動實驗與課程專案,讓學生真的每天跟「會走會說的 AI」一起上課。
這條時間線看起來就是:技術價格下修 → 政策資金支持 → 校園導入實驗 → 慢慢變成主流程。
G1 Edu 到底能做什麼?多少錢?課堂怎麼玩?🤖
規格與價格 💰
官方宣傳價雖然是 16,000 美元,但如果你要買「教育版全套」就不只這個數字。原因是:
- 手部不同(3 指 vs 5 指)
- 感測器不同(有沒有 LiDAR / 深度相機)
- 運算平台不同(像 Jetson Orin 等級)
加上保固、備品,學校通常會看到 4–5 萬美元以上的配套價。這跟我們買筆電一樣,有 i5/i7/i9 不同組合,學校會依照課程需求去決定。
課堂應用 🎓
WP 大學的做法是先練「互動+行走能力」,之後逐步擴大。台灣大學如果跟進,可以想像三個方向:
- 資工/資工所:寫 ROS 2 節點、設計步態控制、訓練視覺-語言模型,讓 G1 做到精準抓取或人機任務規劃。
- 跨領域應用:工業工程或醫工系,可以用它模擬倉儲巡檢、醫療陪伴、甚至多感測器融合應用。
- 通識/社會議題:學生可以討論隱私、安全、責任,像「教室裡有會錄影錄音的 AI,要不要公告?」這些才是真正的社會課題。
維運與資安 🔐
這點常常被忽略。G1 是「會走的攝影機+麥克風」,所以資料安全要顧:
- 校內網路要隔離
- 學生使用要有同意書
- 紀錄要能追蹤 這樣才不會變成「炫酷演示」卻留下資安漏洞。
具身智能,從「參觀一次」變「每天都用」🤖
這個案例有幾個很明顯的啟示:
- 課程與採購要綁一起:要先決定教什麼,再決定買什麼,不要只看便宜或帥氣。
- 跨域+責任並重:不只是工程專題,還要加上倫理與隱私討論。
- 國際正快速擴散:G1、R1 這類教育版人形機器人正在各大學遍地開花,越早開始做,越容易在成果、產學連結與人才招募上卡位。
總的來說,WP 大學這次的做法告訴我們:人形機器人不再是「參訪體驗一次」的展示品,而是「每天上課都要用」的工具。
以上就是今天的分享 🙌。如果你也覺得有幫助,歡迎追蹤我 Mech Muse,我會持續帶大家追蹤人形機器人在校園、產業甚至日常生活的最新案例。下次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