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堅實的基本功,沒有勤奮是成功不了的!」雷軍
回顧
那個年代學生多,只要你夠實力、有賣點,基本上可以在一級戰場上存活下來。活下來了!但活得好嗎?(第1集)
------------
補習班自己要做出市場區隔,也就是跑道分割,提出適當的教育配套,讓孩子有進步,能拿到心目中的入場券(不管是私立中學、資優鑑定、各種學科檢定...),在合理的收費範圍內,我想依舊可以擁有存活的空間!
所以是風口消失了嗎?不!我想是風口轉變了!(第2集)
------------
當人數風口開始變弱,但私中崛起了,孩子補習費用(客單價)也隨之拉高,「溫水煮青蛙期」的國中、小補習班(同時搭配一綱多本12年一貫)又逆風起飛了!
但這股風是不是又開始換方向了呢?(第3集)
------------
正文
在第3集文章中,丹尼爸用很粗糙的數學推算出臺中市新生兒大概會在民國120年時低於一萬大關,那對於補習班來說會有什麼影響呢?簡單的來說,要用更少的時間來習慣學生來源人數再度下滑一次,而且這次沒有私中崛起+一綱多本的紅利加持了!
那這次該怎麼面對呢?
唯一解就是區分賽道及個別化!
早期學生數量多,所以同質性的補習班到處林立,在面臨第一波少子化時,大家都用提高服務或削價競爭來面對;當疫情來臨時,更是用無薪假來處理問題,導致第一線老師大幅流失。等到一切回復正常時,就必須面對人力荒的苦果。
接下來必須進行人力盤點、了解自己的強項、學區的特性...開始進行區分賽道,也就是高度差異化。如果家長們有仔細觀察,會慢慢的發現,現在的學區型補習班會有下面的情況:A補習班的英文特別強、B補習班升私中特別強、C補習班主打一站式全面服務...。也就是說,補習班經營者必須大刀闊斧地強化自己的強項並砍掉不必要的業務,才能在下一輪的生存淘汰賽中存活下去!
在第二波少子化的同時,丹尼爸也觀察到需要個別協助的學生數量也越來越多,也就是學習能力大幅M型化,超修的學生跟學習上遇到困難的學生數樣大幅增加,反而"中產階級"的學生大幅消失(這裡的中產階級不是指財富上的階級,而是指學習能力位於中間的學生)。依照學習能力分布曲線來看,正常應該成鐘型分布,但這幾年已經成為M型分布,而且狀況越來越明顯。
因此,丹尼爸認為補習班的教學型態及教學現場應該大幅度改變,補習班經營者甚至要有砍掉重練的準備,才能面對學習力持續M型分布的學生。
在這裡,就會繼續延伸兩個新的問題出來。
第一,該如何改變教學型態?第二,收費制度該如何調整?
教學型態的改變請容許丹尼爸賣個關子,因為內容牽扯龐大,所以將特闢第5集來做完整的說明。在第4集先講收費制度的部分。
目前臺中市團班收費大約落在每小時300~400元的區間(當然有特例,但牽涉區域跟教學,所以不討論特例),個別指導的收費大約落在每小時400~1,500元的區間(對!因為牽涉品牌策略、人數及師資等級,所以區間值超大)。
以國小及國中為例,如果團班收費高於每小時600元,家長就會認為不如請家教算了,還可以一對一盯著,因為有時候真的只是因為孩子不認真所以沒有吸收進去。如果是家教一對一盯著,也許就會進步,但回到丹尼爸先前提出的學習能力分布曲線成為M型分布來看,一般家教的能力可能已經不足以支撐孩子進步所需要的力量,因此又回到該如何改變教學型態的課題!
站在風口上,豬都會飛!當少子化來臨,才知道哪間補習班在裸泳!-第4集
------------
會有寫這個系列文章的想法,單純希望大家能更了解我們早出晚歸的補教人生。文章內述人事時地物皆已經過調整,如有雷同,純屬巧合!也是單獨分享的初衷讓我願意在床上拿著iPad敲敲敲(今年44歲的凸頭中年老師近視度數又增加75度),完全沒有要引戰的意思,請大家冷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