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3K到42K,我用5個月完成了人生第一場全馬

更新 發佈閱讀 5 分鐘
完賽獎牌

完賽獎牌

2025 年 10 月 26 日早上,我站在長榮馬拉松的起跑線前
看著四周人山人海,心裡有點恍神
五個月前的我,還只能跑 3 公里就氣喘吁吁
五個月後,我竟然要挑戰一場 42.195 公里的全馬
那一刻我對自己說:「沒關係,今天不求速度,只求用雙腳跑完。」

起點:原本只是想讓健檢數字好看一點

這段旅程的開始,其實一點都不勵志。今年五月,我只是想在健檢時看到更好的數字,所以找了朋友一起報半馬。結果半馬額滿,他回頭一句:「那不然你也一起報全馬好了啦!」我當下還笑著說:「好啊,反正離比賽還早嘛。」就這樣,一個衝動的「好啊」,讓我上了人生第一台全馬列車。殊不知,這趟旅程比想像中顛簸得多。

從3K喘到不行,到逐步建立耐力

跑量紀錄

跑量紀錄

剛開始訓練的時候,我只能跑 3 公里、配速 7:00/km,跑完腿酸到不行。那時的我才意識到:「原來要跑全馬,我得從零開始。」我開始系統化訓練,每週跑 3~4 天,週末固定安排一場 LSD(長距離慢跑)。

五月到十月,月跑量從 60K、99K、108K、115K、160K 到最後 145K(因賽事減量)。

雖然數字看似穩定成長,但每一次拉長距離都是一場硬仗。有幾次在河濱練跑,太陽曬得人快蒸發,還是咬牙撐完。有時加班到晚上十點,依然出門跑個 5K,只為不讓計畫中斷。漸漸地,我的身體開始回饋。
5K 最佳紀錄從 27 分鐘 → 25 分 → 24:55,耐力也能支撐到 25K。

那時我才開始相信,這件事好像真的做得到

賽前準備

跑全馬,光靠意志是不夠的。真正讓人能跑完全程的,是「準備」,比賽前幾週,我把能想到的都模擬了一遍。補水怎麼帶?配速怎麼抓?呼吸、擺臂、核心、甚至上廁所都要事先演練。

我給自己幾個重點:

  • 補水策略: 10K 以內可以不帶水,跑前先喝 300–500cc;超過 10K 的長跑,一定要準備水或小零錢,沿途補給
  • 補給計畫: 每 7K 吃一條能量果膠(7.5K、15K、23K、30K、37K),搭配每個補給站喝水+舒跑
  • 呼吸節奏: 一吸、兩吐,幫助排出二氧化碳
  • 配速建議: 前 5K 不要太快,穩穩暖身,之後每公里慢慢加速 2~3 秒,避免一開始就耗盡能量
  • 姿勢提醒: 擺臂確實、身體微微前傾、縮小腹頂核心,讓力量更集中

賽前幾天我刻意減少跑量、提早睡眠、控制飲食,確保身體在最佳狀態迎接比賽。

裝備方面我也一一檢查:晶片、號碼布、果膠、帽子、跑錶…每個細節都不能掉。那天晚上,我把所有裝備排在桌上,看著它們,心裡有種緊張又興奮的感覺,這場比賽,不只是挑戰距離,更是對這五個月努力的驗收。

比賽當天,30K 之後的地獄

開跑當天氣溫舒適,氣氛熱烈。鳴槍那一刻,我被一群跑者的腳步聲包圍,那節奏聲讓人血脈賁張。前 20 公里狀態不錯,我照著計畫補給、補水,保持穩定節奏。身體輕盈、心情愉快,還一度覺得「也沒想像中難嘛」。

直到 30 公里後,地獄才開始。那時候肌肉開始僵硬,小腿緊繃、步伐變沉,每跨一步都像背著沙包。明明配速掉很快,卻怎麼都加不回來。撞牆的那一刻,不只是身體,而是意志也開始崩潰。

我試著用小目標撐下去:「再跑 500 公尺就好。」「再過一個補給站就休息。」有幾次真的停下走路,但又逼自己跑起來。那 12 公里是整場最煎熬的時刻。但也因為那段過程,讓我明白全馬的意義——不是比速度,而是比意志。

終點前最後一公里,我聽到觀眾加油聲:「加油!快到了!」那一瞬間,疲勞全都消失,只剩下純粹的感動。當我踏過終點線、手錶顯示 5:37,那一刻我知道,我不只是跑完了一場比賽,而是跨過了自己的極限。

完賽後的體悟,堆疊的力量

大會贈送的照片

大會贈送的照片


很多人問我:「全馬跑起來是什麼感覺?」我想,最真實的答案是——很痛,但值得。從只能跑 3K 到完成 42K,不是奇蹟,而是累積。每一場訓練、每一滴汗水、每一次不放棄,都在慢慢把「不可能」變成「可以」。

這五個月,我不只練了體力,更練了節奏感、紀律與耐心。全馬不是靠爆發完成的,是靠「日復一日的堆疊」。它教會我:不管多遠的路,只要不停下腳步,終點就會出現。



下一站:半馬 SUB2

結束比賽後的那天,我在休息區看著完賽獎牌,心裡只有一個念頭:「這還不是終點。」

下一個目標我已經定好了——半馬 SUB2。我想再次挑戰自己,把這五個月累積的耐力與節奏轉化成速度。跑步從一開始的「為了健檢」,變成了「為了自己」。它讓我更認識自己的極限,也學會在疲憊裡找到節奏。

我不知道下一場會跑去哪裡、配速能到多少,但我知道,我會繼續跑下去
因為跑步,讓我變成一個更有毅力的人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欸! 是彼得的資料庫
74會員
52內容數
歡迎來到彼得的沙龍,在這裡,我將與你分享書籍精華的智慧、人際溝通的技巧、理財增值的秘訣,以及情緒管理的策略。不僅幫助你打好財務基礎,還能引領你在人生的每個環節中游刃有餘。如果你渴望成長,並追求更充實的生活,這裡就是你值得關注的空間。立即加入,與我一起探索成長的無限可能!
2024/05/14
本文介紹了游泳訓練的準備工作,包括攜帶物品、場地清理時段、費用、流程、暖身項目、訓練項目、基本訓練里程碑、數據表格化、進階訓練、訓練心得和技巧等,並提供了一些救命招數和泳渡注意事項。
Thumbnail
2024/05/14
本文介紹了游泳訓練的準備工作,包括攜帶物品、場地清理時段、費用、流程、暖身項目、訓練項目、基本訓練里程碑、數據表格化、進階訓練、訓練心得和技巧等,並提供了一些救命招數和泳渡注意事項。
Thumbnail
2024/03/31
鐵人三項是一種獨特的耐力運動,參賽者的總完成時間決定了比賽的勝負。本文介紹了挑戰組的賽事距離、訓練、花費和比賽過程,並分享了賽前準備及比賽心路歷程。透過這位作者的親身經歷,讓讀者更瞭解鐵人三項的挑戰與魅力。
Thumbnail
2024/03/31
鐵人三項是一種獨特的耐力運動,參賽者的總完成時間決定了比賽的勝負。本文介紹了挑戰組的賽事距離、訓練、花費和比賽過程,並分享了賽前準備及比賽心路歷程。透過這位作者的親身經歷,讓讀者更瞭解鐵人三項的挑戰與魅力。
Thumbnail
2023/12/07
在踏入登山領域後,開始浮現了一系列疑問,例如是否一定需要穿登山鞋、是否穿布鞋會增加受傷風險等。即便下定決心要購買登山鞋,登山鞋的種類繁多,每種都擁有獨特的特性,適用於不同的環境和需求。因此,文章將帶領大家深入了解各式登山鞋的特點,以及在選擇、試穿、清潔和保養這些不可或缺的登山伴侶時應注意的一切要點。
Thumbnail
2023/12/07
在踏入登山領域後,開始浮現了一系列疑問,例如是否一定需要穿登山鞋、是否穿布鞋會增加受傷風險等。即便下定決心要購買登山鞋,登山鞋的種類繁多,每種都擁有獨特的特性,適用於不同的環境和需求。因此,文章將帶領大家深入了解各式登山鞋的特點,以及在選擇、試穿、清潔和保養這些不可或缺的登山伴侶時應注意的一切要點。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這是一篇關於跑步對人生和自我成長的啟示故事。作者在人生低谷時開始了跑步,享受跑步時專注於當下的單純感。文章中表達了對自我對話的重視,以及跑步過程中的內在體驗。
Thumbnail
這是一篇關於跑步對人生和自我成長的啟示故事。作者在人生低谷時開始了跑步,享受跑步時專注於當下的單純感。文章中表達了對自我對話的重視,以及跑步過程中的內在體驗。
Thumbnail
5000M 我終於跑完了,成績卻差強人意,並沒有比以前差太多。 不過全身溼透,官方成績無法顯示,在在都告訴我真的很倒楣。 趕快回家吧! 早知道就不報這種比賽了! 當時我只想趕快離開這個地方,找個可以讓自己輕鬆的角落。
Thumbnail
5000M 我終於跑完了,成績卻差強人意,並沒有比以前差太多。 不過全身溼透,官方成績無法顯示,在在都告訴我真的很倒楣。 趕快回家吧! 早知道就不報這種比賽了! 當時我只想趕快離開這個地方,找個可以讓自己輕鬆的角落。
Thumbnail
嗨我回來了,這裡是目標在10月底完成馬拉松29公里的路跑新手,如果你是第一次點進來,這是我練跑的第七周,有興趣的話再往前看之前的練跑記錄吧!這裡是作為一個初涉馬拉松的人,每周練跑的心得,身體上的感受以及跑步過程中的感悟;可能沒有專業的練跑分享,也有倦怠偷懶的時候,但都是我真真實實的記錄。 馬拉松倒
Thumbnail
嗨我回來了,這裡是目標在10月底完成馬拉松29公里的路跑新手,如果你是第一次點進來,這是我練跑的第七周,有興趣的話再往前看之前的練跑記錄吧!這裡是作為一個初涉馬拉松的人,每周練跑的心得,身體上的感受以及跑步過程中的感悟;可能沒有專業的練跑分享,也有倦怠偷懶的時候,但都是我真真實實的記錄。 馬拉松倒
Thumbnail
嗨我又回來了,這次拖了兩周才寫記錄,實屬怠惰上身😶。一樣簡單自我介紹一下,這裡是一位路跑新手,準備參加10月底的日月潭29k環湖跑,先以平安完賽作為目標。從3月底開始練,目前累積1個月的訓練,希望每周可以寫下練跑記錄和心得。 馬拉松倒數175天,這兩周訓練記錄(4/22~5/5) 🏃‍♂
Thumbnail
嗨我又回來了,這次拖了兩周才寫記錄,實屬怠惰上身😶。一樣簡單自我介紹一下,這裡是一位路跑新手,準備參加10月底的日月潭29k環湖跑,先以平安完賽作為目標。從3月底開始練,目前累積1個月的訓練,希望每周可以寫下練跑記錄和心得。 馬拉松倒數175天,這兩周訓練記錄(4/22~5/5) 🏃‍♂
Thumbnail
破三是一些業餘跑步愛好者的目標,然而這個看起來有點門檻的成績其實並沒有想像中的那麼難。
Thumbnail
破三是一些業餘跑步愛好者的目標,然而這個看起來有點門檻的成績其實並沒有想像中的那麼難。
Thumbnail
馬拉松倒數196天,本周的運動紀錄 周一:太極拳3小時 周三:4公里(跑步機) 周四:6公里 週五:羽球1.5小時 周日:10公里 以前感到內耗的時候就會去跑步,久而習慣成自然,感謝當下的步伐和身體的疲憊總把我拉回平靜的狀態,成為我情緒的部分救贖,直到現在都是。 這是我這禮拜
Thumbnail
馬拉松倒數196天,本周的運動紀錄 周一:太極拳3小時 周三:4公里(跑步機) 周四:6公里 週五:羽球1.5小時 周日:10公里 以前感到內耗的時候就會去跑步,久而習慣成自然,感謝當下的步伐和身體的疲憊總把我拉回平靜的狀態,成為我情緒的部分救贖,直到現在都是。 這是我這禮拜
Thumbnail
練跑迎來第二周,這周的紀錄: 4/1周一 輕鬆跑2k with 跑步機 4/2週二 輕鬆跑4k 共花時間:34:26;平均配速:8'36''/1 km 4/5週四 輕鬆跑5k 共花時間:38:48;平均配速:7'45''/1km 4/7週日 輕鬆跑8k 共花時間:01:02:55;平均配速:
Thumbnail
練跑迎來第二周,這周的紀錄: 4/1周一 輕鬆跑2k with 跑步機 4/2週二 輕鬆跑4k 共花時間:34:26;平均配速:8'36''/1 km 4/5週四 輕鬆跑5k 共花時間:38:48;平均配速:7'45''/1km 4/7週日 輕鬆跑8k 共花時間:01:02:55;平均配速: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