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圖轉載自天下雜誌
想要書寫《百年孤寂》閱讀心得,總會令寫作者感到忐忑不安。
這部小說自發表以來,已經觸發不知道多少的讀者著文討論。
討論者不只侷限在對文學感興趣的人,還包括許多文化、政治學者的嚴肅探討。表面上看起來這只是一部小說,實際上它是文學上的一座浩大工程。如果你對文學有興趣,應該已經看過這部巨作了。如果你錯失了這部精彩大作,請容我在這裡為你做個粗淺引介。敘事格局宏大 內容涉及多層面向
《百年孤寂》的敘事格局非常宏大。從歷史的角度來看,它涉及自五百年前歐洲殖民南美洲以來,及至美、蘇兩強操弄南美政治經濟的漫長歷史。從地理的角度來看,故事情節不僅延伸到鄰近的北美以及殖民宗主國所在的歐洲,甚至遍及亞洲印尼新加坡等地。
從人種的角度來看,故事裡的角色除了場景所在的哥倫比亞人和原住民印地安人外,還有包括歐洲人、吉普賽人和美國人等各國人物。小說人物多到在1984年由志文出版社出版、楊耐冬先生翻譯的版本裡,還必須在書前列出”人物說明表”以避免讀者混淆。
如果就人類感情的角度來看,小說內容更可說是包羅萬象。它觸及了親情、友情、鄉里、革命同志等各類感情,還有各種光怪陸離不受禮法約束的愛情事件。最後就人性的角度觀察,它還調理了人類好奇、理想、慾望、膽怯、求生等等各種心靈底層的元素。
此外,它也把許多宗教預言和傳統信仰,巧妙融合在故事情節裡。
說故事功力驚人 影響深遠
作者加布列.荷西.賈西亞.馬奎斯(Gabriel José García Márquez)是1982年諾貝爾文學獎得主,他以這部著作引領拉美魔幻寫實風格揚名世界。他不僅在文學界深具影響力,也和古巴領導卡斯楚等領袖交情匪淺,還曾受法國政府聘請擔任西班牙文化協會主席。
在他以魔幻寫實風格聲名鵲起後,全球許多文學創作者廣受他的啟發。例如台灣知名作家張大春和大陸作家莫言,後來許多作品都可見到他的影響。莫言在2012年以「幻覺現實主義融合民間故事、歷史與當代」的評語,成為第一位獲得諾貝爾文學獎的中國作家。
我第一次讀《百年孤寂》時,就深為作者能夠掌握如此複雜作品的寫作能力感到震懾,作者創作這部小說故事的豐富想像力,更是令無數讀者在閱讀時深深折服。據說許多原本對文學不感興趣的人,都在閱讀後為之癡迷。只能說他編織的魔幻故事,實在太吸引人。
家族傳承偏執性格 注定滅絕命運
《百年孤寂》用一個虛擬的波恩地亞家族作為故事主軸,透過這個家族六代人的故事,代入文章前面所寫的豐富元素。家族第一代的老波恩地亞,因為一個荒誕的理由殺死人,帶領追隨他的鄰居艱苦跋涉,在一塊臨水的荒地上,開墾出一座被稱做馬康多的小鎮。
老波恩地亞深具好奇心和開創精神,他在建立城鎮安家立業後,終日沉迷在各種狂想實驗以及煉金術,最後發瘋被綁在家裡一棵樹上。故事隨後出現的五代子孫,身上反覆傳承著同樣的瘋顛性格。他的妻子烏蘇拉活到一百多歲,是這個家族唯一頭腦清醒的人。
老波恩地亞跟妻子烏蘇拉有遠親關係,依據他們的傳統信仰,近親結合所生的小孩會長出豬尾巴,相似情節在小說中穿插出現。瘋癲的性格和近親結合,為這個家族埋下滅絕的伏筆。老波恩地亞吉普賽好友所遺留的神祕遺稿,詳細預言這個家族的興衰毀滅。
描繪居住宅邸輝煌破落 指陳繁華如煙起滅
搭配波恩地亞家族起落的場景,是他們居住的房子。這座宅院隨著家族的繁盛衰敗,呈現華麗輝煌及至破落荒蕪的對比景象。這座宅院在小說裡佔據極大篇幅,據說馬奎斯原本打算將這部小說命名為《房子》。果真如此,看起來就不像《百年孤寂》這麼厲害了。
有人將《百年孤寂》類比中國文學巨作《紅樓夢》。雖然兩者風格南轅北轍,就透過記述一個家族從繁華到沒落,因而興起榮華富貴皆如過往雲煙之嘆的主旨來看,這兩部巨作揭示給讀者的,似乎是同一件事。《紅樓夢》也同樣透過賈府宅第,影現出家族興落。
馬奎斯描繪人物個性、故事情節和景物的反差手法既誇張又充滿想像力,處理做為主場景的波恩地亞宅邸更是如此。他在第四代奧雷尼亞諾二世從事畜牧業發大財後寫道:「他把屋子裡裡外外,上上下下都貼滿鈔票」。在故事最後波恩地亞家族最後一代奧雷里亞諾將死之前,馬奎斯則以如下的敘述呈現出家族衰敗:「這幢房子已經不起一陣風…,面對地上一群群螞蟻和蠹蟲的柱蝕聲,以及鄰室野草不斷長高的咻咻聲…。」
故事情節誇張荒誕 讀者莞爾讚嘆
小說故事的鋪陳,更是盡顯作者無限奔放的想像力。
比如開頭介紹老波恩地亞好友吉普賽人梅賈德斯出場時,說他拖著兩塊磁鐵板在街上走過:「…鐵壺、鐵鍋、火鉗和火盆在地上翻滾,釘不牢的屋柱嘰嘰嘎嘎發響,螺絲釘和釘子似乎就要跑出來似的,甚至失去很久的東西,也在原來找過的地方紛紛紛出現。」
小說寫到吉普賽人表演的雜耍時,更是展現作者匪夷所思的想像力:「這回他們除了帶來許多小玩意兒外,還帶來一床飛毯…,人們立刻掏出他們最後的錢幣來坐這東西,以便在村莊的房屋上空快速飛行一圈。」30年後,有一部叫做《哈利波特》的小說也這樣寫。
書中對邦家第四代美女雷梅蒂斯的死亡這麼描述:「美女雷梅蒂斯隨著床單一起飄上天空,並揮手告別。她離開了這滿是甲蟲與大理花的環境,在空中穿來穿去…,床單和她永遠消失在高空中,連記憶中飛得最高的鳥兒也無法抵達她那兒了。」於是,她就死了。
小說還提及了一場雨季,說這場雨下了「四年十一個月又兩天。」
故事精彩紛亂 盡現人生孤寂無奈
《百年孤寂》人物角色性格鮮明,六代人的人生故事既混亂又精彩。他們充滿活力地放縱自己的性格生活,但是透過作者視角所呈現的,卻是他們盲目的迷妄與執著。弔詭的是,當我們閱讀旁觀這些角色的荒謬人生時,時而會反射我們自以為理性的謬妄之處。
因為小說裡的角色眾多,各自的性格特徵也都不同。讀者在閱讀小說的同時,很容易從中找到與自己性格相近的角色,透過他們在小說裡的迷思和選擇,我們也不時會有當頭棒喝的體悟。無論角色性格是正直或者貪婪,故事的結局都指向迷失,還有死亡。
《百年孤寂》不能單純被歸類成悲劇,它清楚列舉出生而為人的難題。
心理學家佛洛姆在《愛的藝術》裡寫道:「人誕生之際…,他被拋出,拋到另一個不確定的處境…,他查覺到他的孤獨與隔離…。人永遠面臨著一個問題,這個問題是他必須解決的: 如何脫出隔離?...,愛是人生一種積極主動的力量,愛使他脫離孤獨隔離狀態。」
《百年孤寂》以豐富精采的故事,多面向為我們呈現人類面臨的生存難題。《愛的藝術》則是處理這些難題的諸多解答之一。每個人生存在這個世界,都會有許多的難題等著他去解決。《百年孤寂》為我們昭示出生而為人的諸多難題,提醒我們要努力克服處理。
以上是我閱讀這部小說的心得淺見,謹提供給尚未閱讀的朋友參考。
寥寥文字難以略窺這部浩瀚巨著全貌,疏漏之處也請熟悉這部小說的朋友包涵。
以下是我另外書寫,關於職場的專題,歡迎參考>>>
管理成功教練場: https://vocus.cc/managersmind/home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