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簡單鍊魂系列】【情商】鍊魂式EQ工作觀念篇第一階段|第六回|完美主義的假面:卓越還是自我綑綁?
📖第一階段:覺醒與辨識(認清有害工作觀)
核心目標:看見隱藏的錯誤信念,意識到壓力與耗損並非「個人不夠好」,而是工作觀念出了問題。
第1回|為何好好工作卻越做越累?——有害工作觀的隱形牢籠
第2回|長工時迷思:為何拼命加班不是績效保證
第3回|多工陷阱:專注才是最高效能
第4回|Always-on文化:責任感還是自我消耗?
第5回|出席≠貢獻:生病硬撐的真實代價
第6回|完美主義的假面:卓越還是自我綑綁?
第7回|工作成癮:忠誠還是逃避?
第8回|努力≠回報:破解『付出就有收穫』的幻覺
第9回|忙碌文化:地位幻影下的身心枷鎖
第10回|求助不是弱點:為何『一肩扛起』會拖垮你
總結|拆解有害工作觀,走向鍊魂式EQ
附錄|ChatGPT彙整的有害工作觀
第一階段|第6回
完美主義的假面:卓越還是自我綑綁?
🌍 專家視角
心理學界早已指出,完美主義並非單純的「追求卓越」。
- 《心理學公報》(Psychological Bulletin, Curran & Hill, 2019)分析近40年的跨國數據,發現完美主義呈上升趨勢,尤其在職場年輕族群中更為嚴重。
- 世界衛生組織與 APA(美國心理學會)的專家警告:「適應不良型完美主義」與焦慮、憂鬱、職場倦怠高度相關。
- Hewitt & Flett(1991)的經典研究區分了三種類型:
- 自我導向的完美主義:對自己要求嚴苛。
- 他人導向的完美主義:對別人要求苛刻。
- 社會規範型完美主義:覺得自己必須符合外界的期待。
👉 結論:完美主義不是追求卓越,而是一種心理綑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