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常常聽到「價值觀」這個詞,但到底什麼是價值觀呢 ? 一開始也說不出一個清楚的定義。其實,價值觀就藏在我們的生活中 : 什麼是你最在意的事?你想成為什麼樣的人?又是什麼在影響你的決定?
價值觀是什麼?
價值觀是我們在做選擇時的內在依據。它不只是抽象的理念,而是貫穿生活中每個決定的準則。當你面對一份新工作、一次關係的抉擇、甚至是選擇如何度過一天時,你的價值觀其實都在背後運作著。
價值觀如何影響我們的生活?
工作佔了我們生活的一大部分,其實每一次職涯的選擇,都和價值觀脫離不了關係。例如:
有人可以待在一間公司數十年,即使沒有太大的升遷空間,或許他比較重視經濟上、環境上的穩定和安全感。
有人寧願收入不穩定,也要嘗試自由接案,他在意的可能是時間的掌控程度。
這些選擇沒有對錯,只是每個人內心的優先順序不同,也並非選擇了自由,就不在意穩定。就像「要麵包還是愛情?」這一題,或許可以兩個都要。
當工作、生活與內在價值觀越契合,我們越會感到滿足與安心;反之,當與價值觀衝突時,即使條件再好,也會覺得哪裡不對勁。
可惜的是,這個社會總是喜歡以自己的價值觀,來評價別人的選擇。
要怎麼探索自己的價值觀呢?
1. 從過往的經歷中回想
例如我上一份工作負擔小、福利不錯,準時下班且請假方便,但還是覺得哪裡不對勁,後來才發現缺乏了工作上獲得的「成就感」。
但要說我是一個非常上進、追求升遷的人嗎?其實也不是。從這裡開始,我慢慢釐清自己的「理想工作」。
2. 嘗試思考並寫下「理想的一天是怎樣的?」
這是一個古老的問題了:「如果不考慮經濟收入,你的一天想要怎麼度過呢?」。
我思考這題時,其實腦袋有點空白,我們可以試著從生活中已經有在做的事情開始思考。例如:不需要上班就有收入了,那你還願意早起嗎? 還願意去運動嗎 ? 還願意學習外語嗎? … 。這些問題能幫助你逐漸拼出內在的藍圖。
3. 從每一個選擇與取捨中找線索
我們在做選擇時,一定都有自己的衡量吧。面臨多個 Offer、甚至投遞履歷時,薪資、福利、公司環境、工作內容…等,是如何去評估和排序的呢?這些都能看出當下,我們更重視的事情。日常生活中的每一個決定,也都可以仔細去挖掘。
價值觀沒有對錯,也不是一成不變的。隨著人生階段、角色轉換,它會不斷變化。
重要的是,保持對自己的覺察與誠實,也接受這些變化,而不是一昧地責怪自己「當下做錯了決定」。
當你知道自己為何而努力、為何而拒絕,就能在面對外界期待時,依然做出忠於自己的決定。
人生沒有標準答案,但價值觀能成為我們的指南針。當方向清晰了,就不需要急著模仿別人的路,也能更有意識地走出屬於自己的步調。
如果想探索價值觀,但不知道從何開始,歡迎來預約生涯設計諮詢,現在有每月限定的免費迷你對談 (每月名額請關注 Instagram),用短短的時間,找到一點方向。
對於生涯職涯議題感興趣,也歡迎追蹤 Instagram,謝謝你的閱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