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次見到同僚兄,他的臉上總是帶著靦腆,甚至可以說是有點害羞的笑容,加上謙謙學者的模樣,當然會理所當然的以為他就是個典型溫和柔順的大學教授,直到他受全民囑託,擔任公共電視的董事長,幾次社會運動中,才發現在表面的害羞中,骨子裏是那麼強悍不妥協,直到看了這本書,才了解原來這種堅勒是來自於澎湖那種狂風烈日的陶冶。
同僚兄很客氣的說,這本書是他嚐試替八十多歲的父母做的口述歷史,記述了他父母親的生命歲月,其實不只是如此,其中更交雜著同僚自己的成長經驗,而且在一個從事教育工作,並且長期關心台灣社會發展的學者眼中,筆下不知不覺顯露出他個人對這幾十年台灣在時代變遷下的省思。
這種透過個人生命史的回溯,不管對個人,對社會都是非常重要的,總是覺得台灣基本上是一個缺乏歷史意識的社會,這也會造成許多問題,除了無法從過往歷史學得面對未來的智慧外,不知過去,不再緬懷祖先的民族,不容易找到讓自己安身立命的篤定感,當然,認識長輩過往生活,也是表達我們的感恩之意,對長輩而言,也會是一種此生值得的安慰感。
而且當我們不再忘記自己是如何走過來的,一個有根的民族,會活得比較安心,比較有信心。
我很贊成同僚兄的示範與建議,在還來得及的時候,每個人慎重的訪問自己的父母親或祖父母。我所謂的慎重,是把這種與長輩的聊天當作一件重要的事來辦,甚至變成家庭的某種儀式來進行。當我們與長輩共同回顧過往的歷史時,當下的情境與氛圍,就好像劃出一片不受干擾的時空,好比日本動漫中的「結界」,也像人類學研究發現原住民族的「神聖空間」。在特定的時空中,我們被要求停下腳步,仔細反省並回憶生命中的每個特殊時刻,相遇的每個人、每件事,以及說出口的每句話,然後學習去懂得珍惜生命中所擁有的事物,並真心對待眼前的人。
這種回顧,當然不是希望回到從前,反而可以讓我們重新看見當下的世界,並好好照顧現在圍繞在我們身邊的人。
我相信邊看著這本來自菊島,真心誠意所寫的「情書」,每個人也會一邊回想起自己童年時光,更棒的是,或許也能引領我們找回失落的自己,那個滿懷理想、熱情,膽望著世界的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