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04-16|閱讀時間 ‧ 約 8 分鐘

我的職涯起步小故事

我最近為合作作者程天縱老師整理出幾篇關於「職涯第一次」的文章,編輯過程中當然也詳讀了其中的故事。雖然我沒有同樣的成就,不過出社會也剛好超過30年了,文章中有些情節我也曾經遭遇、也一樣有感。
例如剛入行就被丟進一個麻煩的狀況,必須自己解決,幸好碰到好心前輩伸手拉一把;以及作為業務員去拜訪客戶時的一些小撇步,像是跟接待人員拉關係、看訪客簽名簿、找好位置等客戶等等。
程老師文中的一些遭遇和技巧,其實我也碰過或用過;那麼,就來寫寫我自己的一點點經歷和感想吧。


我在1988年大學畢業之前,原本一心想當程式設計師;那時我已經玩電腦超過10年(對,我算是台灣第一代的電腦兒童),能寫大約10種程式語言:Basic、Fortran、COBOL、Pascal、C、Prolog、Smalltalk、6502和8088組合語言、dBase II(如果這個也算的話)等等。
題外話:當時因為沒有光碟或網路,所以電腦雜誌往往會花十幾頁篇幅列印程式碼(甚至是一般人肉眼不可解的16進位碼或組合語言),電腦兒童們就得把雜誌攤在旁邊,一個字一個字的在電腦上「照抄」。 有時候抄了幾個小時,只因為某個字碼印刷不清楚(原稿可能是色帶快沒墨了的點陣印表機)導致抄錯,而讓程式跑不出來,又得花上幾個小時核對抓蟲,蠻辛苦的。
進大學不久,計算機概論課教的是Fortran語言,老師出的題目是解「河內之塔」;簡單的說,就是用程式寫出算式,證明在有三根柱子、n個環的狀況下,需要搬動各個環,把全部的環從第一根柱子搬到第三根柱子,需要的次數是(2^n)-1次。
現在回想起來,法學院大一的計概課出這個題目好像有點難;但我只花了半個下午就把基本程式寫出來,還把它變成全班同學可以拿回去自己改來交卷的「公版」。
之後一來為了好玩、二來為了跟「公版」不一樣,我繼續寫了兩天,把它變成「隨意輸入柱子和環的數目,執行之後除了計算搬移次數,並且用字符排成圖案(ascii art)顯示所有搬移步驟」的龐大程式。
當時交作業的方式,是到學校的計算機中心去領取自己的程式和執行列表紙本,也就是一整疊列印出來、兩側都有一排小洞的報表紙。「公版」的列印結果,大概兩三頁就可以打發,但我的私藏版本因為有圖形步驟,所以是100倍的份量,很巨大的一疊;去領取的時候,還被計算機中心的老師罵了一頓。
總而言之,我當時一直以為這輩子就只會幹這行了,而且應該會蠻愉快的。
但是,越接近畢業、也在外面打過工之後,我發現自己有一個很大的問題:不善交際、不會講話(雖然我高中時代是辯論社社員)、只在小圈子裡生活。這一點對現在的阿宅工程師應該算是常態,但我卻覺得有點恐慌。
於是(鋪陳得還真長),我在畢業之後刻意選擇了業務員的工作,跟一位高中同學一起進了某家公司賣電腦。
簡單的說,這段為期不到兩年的工作時間雖短、成績也不出色,卻是我完成「脫宅」大業重要的一步。
業務員(尤其是新手)會碰到的挫折、錯誤、失敗、甚至屈辱,當然就不用我多說了。當時的一位同事告訴我,他前一個工作是在某外商銀行賣信用卡,主管會在每天的朝會之中,檢討屬下的業績和錯誤;除了看數字、比排名不在話下之外,主管慣用的手法就是用極端不堪入耳、問候十八代祖宗的語言來罵人。
這種方式的理論基礎,就是不管你之前有什麼豐功偉績、是多了不起的學校畢業,總之先把你的自尊心和價值觀(例如「我是X大畢業的,所以我學過的方法是XX事情這樣做才對」)全部擊垮,然後重新建構一個業務員應有的觀念和技能。
我相信這一套對某些人是有效的、甚至是有益的,但幸好我沒有接受過這樣的「震撼教育」;但也不得不說,如果沒有先接受過這類的洗禮,菜鳥業務員還是一種很脆弱的動物,尤其原本是阿宅程式設計師的那些。
當時我遭遇到的最大挫折之一(業務老鳥請不要笑我,究竟是那麼久之前的事了),是有一次某大電纜公司來買了一批機器,記得總價大約是100萬左右(當時我的月薪是1.2萬)。
根據標準程序,跟採購單位談好了、報價單發了、客戶也簽回訂購單了、最後出貨也確認了,於是興沖沖從倉庫領貨出來、開好發票,跟同事開車送到客戶位於台北忠孝東路的辦公室(當時都是業務員親自送貨、安裝、甚至教學,以便跟客戶拉近關係)。
卸貨之後,同事把車開走送下一家。我把東西拉進客戶辦公室大廳時,聽到很大的罵人聲音,是一個年輕人在訓斥我的採購窗口;只見後者一臉鐵青的站好聽訓,一聲都不敢吭。
年輕人看到我和後面拉的貨,走出來問:「這就是跟你們買的東西?」我說是。年輕人一臉怒容說:「拿回去,不要了!」
簡單說,年輕人是二代老闆,剛從國外回來;因為在國外用慣Apple的電腦,所以回來之後要自家公司的採購單位也買一套。沒想到同樣的東西在台灣的價格比美國貴上一截(當時確實如此),小老闆直到出貨階段才看到價格,於是以「辦事(殺價)不力」為由,把採購人員先臭罵一頓再說。
這時候,年輕氣盛的我還是強忍不安,保持禮貌的跟小老闆說:「您的考量我瞭解,但一來台灣的價格就是這樣,我們能折扣的部份也有限;二來我們一路都照貴公司的採購程序走,該簽的文件都簽了,您忽然不要的話,我們會有點為難……。」
註:這一段話,後來無論在公司裡面、或是多年後當做案例,都有很多正反不同的意見;這樣講究竟是否得體,您可以自己衡量。當然,換成現在的我,應該會有不同的做法。
小老闆的回答是:「無所謂!反正我不要了,如果你不拿出去的話,我就叫人丟到馬路上。至於我這邊採購人員的疏失,我會自己懲處!」
這時候,只見立正在旁邊的採購主管,臉色從鐵青慢慢變成慘白。
聽到這裡,也就沒有辦法了,只好把貨重新整理清點一下,拉到外面人行道上,然後找電話亭打回公司報告(那個時代還沒有手機),請公司安排同事開車來載回去。
掛掉電話等同事來的這半個小時裡,我坐在人行道邊緣上,心裡只有滿滿的挫敗感;因為除了一筆大生意沒做成,回去之後或許會被倉管大姊碎念、甚至自己也會被懲處。
想到這裡,眼淚快要在寒風中滴下來,在路邊的塵土中開出一朵嘲笑著年輕業務員的水花。
不過,這一次沒有人幫我解決這個困境、把它變成好的結果;只有稍後抵達的同事拍拍我的肩膀,沒說什麼就幫我把貨搬上車。回到公司之後,把東西重新入倉、處理完文書作業,幸好也沒有人責怪我就是了。
如果說我在這件事情之後脫胎換骨,從此成為一位優秀的業務員,那倒也沒有;但或許就跟同事說的「信用卡公司震撼教育」一樣,摧毀再重建了某些部分的價值觀、讓我對業務這一行有了更深切一點的認識。
一年多之後,我因為準備出國而離開了這個工作;但它留給我的影響非常深遠:學到了一點基本的業務技巧、交到了一些朋友、開始重新審視自己未來的學習和工作方向、敢在很多人的面前講話(雖然到現在還是一樣臉盲)、終於可以開口說英語(因為有一段時間帶著更菜鳥的老美跑業務)。
雖然這個工作某種程度上「校正」了我後來的方向,但從結果論來看,我進入這行、只做一兩年這行、後來離開這行,哪一個是比較好的決定其實很難說。如果當時改變了某個決定,我現在或許是已經退休的系統分析師、某大公司的業務主管、或是銀行經理等等。
但以上皆非;一連串的決定和改變造就了今天的我,每一個人也都一樣;而這些都是不能逆轉,頂多只能接受、或是後悔的。
我並不後悔從業務工作起步,因為它給我的啟發遠多於挫折;至於之後為什麼沒有成為矽谷退休分析師或是跨國銀行主管,那就是自己的責任了。


程天縱老師的四篇職涯文章,歡迎參考:

分享至
成為作者繼續創作的動力吧!
© 2024 vocus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