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接了一個以自學生為主的寫作課(其中三個自學,一個之後打算自學),四個國一生,兩個小六;兩個女孩,四個男孩。
本來我以為,自學生的課程多半都是學生自己選的,因此我一開始的準備,幾乎是把他們當作大人來設計課程。但在課程一開始,我問學生你們為什麼想來上寫作課呢?他們說沒有啊、不知道;於是我問,你們是自己想要來上課的嗎?所有的學生都說不是。
一個說兩天前才知道,一個說今天早上,一個說一個多禮拜前,一個說我早就知道了喔才怪其實我莫名其妙,一個說跟學校請假時看到假卡上面寫的原因才知道,一個說大概兩個禮拜前。
這樣的意思是……所有的學生都是家長叫他們來上寫作課?哈哈跟我想像得不太一樣耶……
我在想,是不是我一開始忘了跟家長說明,請家長先跟孩子討論看看想不想上寫作課呢?但下課後跟某家長聊,家長說「問小孩要不要,十件事可能有九件事說不要」。我想這確實很有可能,所以先安排好課程,作為讓他們接觸某件事的窗口與機會,再來看看自己是否喜歡,這也是一種方法?
但老實說,如果我知道這次學生並不是「自己」要來上寫作課的(當然,不是自己要來上課的不代表都不喜歡。裡面有喜歡的,也有還好隨便的,也有極其不甘願的),我可能便不會一開始就將「寫作」作為課程的軸心,因為寫作極其需要主動性,在自己還不覺得自己有需要寫或想要寫的時候,請他們寫下任何東西,都有「可能」反而將他們推得離寫作更遠。
在這裡我想再說明一次我所認為的「寫作」——不只是「寫出想說的話」,而是「想要寫出」「想說的話」;不只是有想說的話,而是「想要寫下來」。如果沒有「想要寫」的欲望或動機,那麼就算有想說的話,那麼用說的就好了,不需要寫。
不想寫不是「寫不出來」,就是不想寫
所以,在今天第一堂的自由書寫中,我發現同學的反應天差地遠。有同學很想要寫並且將自己全然投入,也有抱著寫寫看然後寫了不少東西出來的,也有寫得很勉強的,也有感覺想要配合卻一直卡住的(雖然自由書寫只要想寫什麼就寫什麼),也有臉色非常不情願的。
第二輪我們以「我討厭的事」為鑰匙(關鍵字)來書寫,有同學劈哩啪啦一直寫寫到時間到了還再寫,也有同學讀出自己討厭的事我聽了都快掉淚了。也有同學在聽完別人的討厭的事後,可能覺得氣氛有點沉重所以有些嘻皮笑臉,這時那位把自己討厭的事讀出來的同學就說:「我還有一件討厭的事——我討厭別人把我重視的事,不當作一回事。」
原本還要進行第三輪,但後來我說如果不想寫就不要寫了,用說的就好;因為我從前兩輪大家的反應中發現,多數同學還沒有準備好。
這完全沒有指責學生的意思,因為被要求做自己不是主動想做的事,就很有可能會有以上各種情形。這也讓我發現,自由書寫並不是寫作的萬靈丹。自由書寫對「想要寫卻寫不出來」很有用,但是對「不想要寫」卻沒什麼用。
所以坦白說第一堂自學生寫作課,我感覺好像三溫暖。我既感受到想要寫的孩子的強烈感情(他的用詞我聽了心臟都砰砰跳),也有媽媽叫他來上課所以就配合看看的這種。還有一開始真的很不情願,後來終於漸漸鬆開,鬆開了之後我跟他聊天,那位同學說他對所有被安排的課都不喜歡,包括這個寫作課。
我跟他說,那你要不要跟你媽媽說不想要來上課?他說不要,說了也沒用。我說那我跟你媽媽說你的想法,然後你們再討論看看?他馬上緊張的說千萬不要跟我媽說,拜託。後來我說,那我可以在寫記錄的時候提到這件事嗎?但我不會說是誰說的,這樣可以嗎?他點頭。
他們未必想寫,但對詩物件很感興趣
因為並不是自己主動想寫,所以就連自由書寫這樣的形式,不想寫的人可能還是無法進入。不過,我觀察到這些孩子們雖然不一定都對自由書寫有感,但他們對文字創作相關的物件很有興趣。在自由書寫之前,我把從前跟朋友一起擺攤時創作的詩物件,攤在桌上,同學們很自然的拿起看,拿起來讀,也很自然的有了討論;連那個說一點都不想上課的學生,也拿起桌上的東西把玩。現在想,還好我有帶這些東西來。
在那一堆詩物件中,同學最先有反應的是「模範生獎狀」。讀完後N說「這個是詩耶!」J說「很會諷刺嘛!」我心想喔耶我都沒有解釋但他們好像都明白我想傳達的,感覺效果不錯。我說對呀,我是要諷刺模範生這個制度……說到一半我突然想到……「你們當中有人剛好當過模範生嗎?如果有的話,我不是要諷刺你喔,我是在諷刺那個制度。」
接著他們又看轉蛋詩,又看火柴詩。可能是裡面收的詩他們讀不太懂,所以沒有對詩發表什麼意見,但他們對物件本身很感興趣。
C說:「這火柴可以點嗎?」我說應該可以點吧。C說:「那我要點囉!」我這時才會意過來C問的可不可以是這個意思,於是我說:「火柴本身是可以點。但是這一盒只剩下三根,點了就沒了,所以我不太想要它被點。因為它對我來說是有紀念性的東西。」我這樣一說,N馬上制止C,「人家說了不想要被點……」然後C又對轉蛋詩裡面的燈泡很感興趣。「這個燈泡會亮嗎?」他問。我說沒有壞掉的話可能會亮……
接著有人拿起底片詩,我教他們怎麼拉出閱讀與捲回。同學們很喜歡底片詩,一直反覆拉出來看,我猜可能是因為形式。我帶了三隻底片,他們輪流讀了裡面的故事或詩。其中,他們對《賣》這首詩最感興趣。
你的這件衣服,價值一萬元。
你為什麼不賣呢? 你的這尊木雕,價值十萬元。
你為什麼不賣呢? 你的這幅畫作,價值一千萬。
你為什麼不賣呢? 你的這塊田,價值一億。
你為什麼不賣呢? 你的這個小孩,價值五億。
你為什麼不賣呢? 你的這條命,價值十億。
你為什麼不賣呢?
N讀完後,說我喜歡這首。C問這個有在賣嗎?我說沒有耶。C說那我一百塊跟你買?兩百塊跟你買?五百塊跟你買?C一直講,我一直搖頭,彷彿在演〈賣〉這首詩。「我一萬塊跟你買?」我回問他,「你真的要買嗎?」
我們一邊把玩桌上的詩物件,一邊讀詩。我說,在開始持續寫詩之前,我是先跟朋友一起做這些好玩的,跟文字有關的創作,一直到後來
《衛生紙+》出刊後,我才開始投稿。但也不是一開始投稿就都會被刊,一開始都沒有。
然後我唸了第一首被刊在《衛生紙+》上的詩──
小孩不用運動
因為一直在動 農夫不用運動
因為一直在動 工人不用運動
因為一直在動 動物不用運動
因為一直在動
C一聽完,就說「寫這樣可以被刊喔!」我說寫這樣是怎樣?「好像小孩寫的……」C說。我本來要回說「所以你寫也可以喔……」但後來想想這樣講好像不太負責任,我就說對呀,主編剛好覺得這首可以吧。
我這樣講完,J說「很會嘛,很諷刺嘛!」這已經是J第二次說諷刺。我說對呀,我是在諷刺沒錯。
他們喜歡詩,但是抄啊背啊,他們可能就會討厭
接著我跟他們討論,「你們覺得寫作是為了什麼?」我前面說這群自學生多數感覺還不想寫,但跟他們討論卻很有意思。「寫作是為了什麼」這個問題,我也會在大人的工作坊上問,但我幾乎沒有得到過像是「賺錢」、「為了看起來厲害」這樣直接的回答,我也沒有得到過「為了不想要死」。N的這個回答讓我的心跳了一下,我問為什麼呢?N說有些人覺得不寫下來的話,可能會死。
「想要諷刺」是J說的。嚴格來說J說的是「想要諷刺模範生」。我邊聽邊笑,「寫作不一定是要諷刺模範生吧!」
後來我跟他們聊到
《沒用的東西》。J馬上說《沒用的東西》是你寫的喔!我說對呀,怎麼了嗎?你有讀過喔!我正開心有學生讀過我的詩,這時J說:「原來是你寫的喔,我媽最近都叫我抄詩,其中有一本就是《沒用的東西》,所以我現在覺得它很……」J沒有繼續講下去。
孩子是會喜歡詩的,從他們對詩物件的反應就可以知道,而且不同的孩子各自有感覺的詩也不一樣。像J,他似乎對我的詩裡面的諷刺格外敏感,他一直注意並且挑出來講。但是如果叫孩子抄啊背啊,他們可能就會失去興趣。
我問J那你對《沒用的東西》有什麼印象嗎?J說全部都忘了。
「所以你現在很討厭它嗎?哈哈哈……」 「我已經忘記裡面寫什麼了……」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