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05-15|閱讀時間 ‧ 約 6 分鐘

為何我當年老是見家長囉......

因病小休,媽媽這陣子都過來我家做飯給我們一家吃,外子就集中和老爸輪替接送女兒上下課。
今天吃飯時外子說了一件事。集誦比賽每隊都派一人先站出來讀題目,然後再一起朗誦。女兒說一週前副校長和老師們曾經用了公投方法請集誦隊入面的同學投票給覺得最適合出來朗讀題目的人。女兒原先得票最高,但有另一孩子大哭道「不公平!」結果今天這孩子成了朗讀題目的一人,而集誦隊亦勝出比賽。
我聽後問女兒:「為甚麼人選和老師擬定的投票的結果不吻合?」女兒聳聳背毫不介意:「啊,因為那女孩說不公平,加上我已代表過大家在比賽時朗讀題目多次,所以這次老師就請她朗讀了。」我立時接上去:「那你覺得真的不公平嗎?」女兒吃着最愛的豬扒:「也不是不公平,只是她想是不公平而已。」「那就只她一人覺得不公平老師就得為她一個扭轉投票結果?」「也不盡然,老師解釋了,因為我當了多次,所以這次機會給她吧。」我擱下餐具,開始我的偉論。
但對於下一代,我們永遠不知道其前路如何
但對於下一代,我們永遠不知道其前路如何
「女,你要細想一下,這人選根本不在於公不公平。」我驟耳一聽感覺老師在「搬龍門」。「試想一下,若果老師一早給大家機會公投,每一個人同意這方法後,任何人都應該尊重投票結果。若果有人認為不公平,應該在公投前提出,這是程序問題,和公不公平無關。要看得見結果不利自己才以『不公平』來抗辯其實無效,你想一下對嗎?」女兒眼光在轉,飯吃不下了,我想她要點時間消化我的話而非晚餐。我繼續:「加上老師若果認為曾經當選的不應再被選中,那更應該在公投前提出這一限制,而非在公投有結果後才以此打完場。我明白,老師可能有很多考慮,但你有否想過和老師或同學討論一下這個安排?」「媽媽,我可不介意啊,由她做也可以,我也明白這非公平不公平的問題。」「不是你介意不介意之爭,你想一下,若果結果出爐後仍然可以用其他方法推翻的,這就不是初衷。你不怪老師考慮不夠周詳或時間太急沒法和你們一一溝通,這不是問題,但我必須讓你明白,這事和公不公平無關,而且老師應該公開解釋她的決定,而非隨便『搬龍門』便算。」女兒不太明白,我又繼續說下去:「你試想一下,若果有一人去選美勝出,她想再乘勝追擊,多參加另外的選美活動。然後再勝出時,因有佳麗大喊『不公平』,這勝出者便因『曾經多次當選』而被革去勝利,這是公平還是不公平?」「當然不公平。」「對了,那怎樣才是公平?」女兒答不上話。「世上就是沒有絕對的公平。所以規則很重要。若果大家同意參與一項選拔,規則清𥇦的話,選拔就會比較公平。但若果在賽後才加規則,這就一定不是建基於公平二字之上。」
我建議女兒日後多想這些,然後若果生活上或在學時遇到如此種種,必須立時提出疑問討論。「我不敢啦媽媽,我不想和老師爭辯。」和平主義者現身。「不是爭辯,你可以告訴老師你毫不介意她的決定,你樂意尊重她的意願,但你必須要了解老師改變初衷的真正原因,因為她是老師,有責任教育你們,而在這事情上就是一絕佳機會教育大家老師在選角或應付比賽時決策的方向和思維。你上學,不就是學這些嗎?他朝一天你有機會為人師表時,你可以參考老師的做法,再作出自己心悅誠服的決定。」
我多舉一例:「比如一孕婦坐在巴士的『關愛座』上一陣子,其時一老婆婆上車,你想一下那孕婦有責任讓坐護老嗎?」女兒想一下:「若果是我我會讓。」「不,我是的問題是若果那孕婦不讓,她有錯嗎?又那婆婆能怪她不敬老嗎?甚或有人可否以『你都坐了這麼久,比老婆婆先上車,你還是讓她吧,這很公平』來拿這個關愛座?」女兒想了想,答不出原因,但她認為可以不讓座。「很對,因為那孕婦既有權享用關愛座,婆婆雖然也可以,但公共座位一向以先到先得安排,所以孕婦不讓座,無人有權置喙。談公共責任時,我們一定要同時考慮義務和權利在誰手中,才可得出較公道的決定。這和公平無關,只因資源有限,能作出公道的行為已經萬幸。請你在日常生活中不斷遇上此等事情時多動腦筋,也許一天你是車長、巴士設計師、官員、老師,你都得解決每天發生的不同大小問題。」
「我知道了。」女兒回答:「但媽媽這樣就常常要和老師討論,我很怕。」外子打圓場:「哎呀她還這麼小,你以為她可以一五一十和老師平起平坐討論嗎?這要求太高啊。」我瞟了他一眼,正想說他小看女兒能力,老媽冷不防搭嘴:「那你現在明白,為何我當年老是見家長囉......」女兒和外子大笑,我告訴她:「可別怕了老師,因為學生最重要不是學懂老師傳授的知識,而是學曉老師怎樣解決問題的方法。可能你老師心裏並不是應付那句『不公平』而是對比賽安排有意見,而你我也確信不介意是否讀題目的角色。但你不問老師不說,大家就少了一個學習機會。而且那些公投的同學的意見也應被尊重,你想一下這麼多位同學投了票,每人一個小腦袋,無可能一個都沒有我剛才的疑惑。別猜度別人,老老實實把自己想法提出,勇敢發問,日後長大你更能掌握每一個決定,減少自己錯誤,這才是學習之道。」
我媽沒作聲,而我知道,她曉得那些無窮無盡的額外「家長日」並非白過,而是我這鐵嘴雞女兒腦子太閒時想出來挑戰自己挑戰別人的雜念。雖只一介婦孺,但對於下一代,我們永遠不知道其前路如何。既然未知,教育,就要認真做,別因為怕被罵或怕要應付額外「家長日」而草草了事。一時結果事小,日後後果可大。
說這些,因為我想起那些思辯能力奇高的香港學生們,和一眾坐在官位謀財不謀民福的所謂官員。
分享至
成為作者繼續創作的動力吧!
本來以為一邊當媽一邊學做媽,怎知反過來被女兒每天調教的是小女子。所謂親子,原來是互動而非從上而下的教養。拋棄八股的君臣父子兄弟等包袱,原來當媽所得更教我驚喜萬分。有孩子的人,是上天多賜重活一趟的機會。把握這機會把點滴記下來,提醒自己無論當媽當爸當甚麼,最重要其實是當好一個人。
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

發表回應

成為會員 後即可發表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