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於 2022/05/02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永遠的「異鄉人」:沒有歸屬感的中國人

如果有人問你,「你是誰?」我相信這難不住你,你可以很輕鬆地回答,「我是XXX」;或者以某個人來定位自己,回答道:「我是XXX的兒子、女兒或老公老婆」。回答自己的姓名,自己的家庭角色,自己的社會角色,自己是什麼地方人,等等。
但如果你自己這樣問自己,「我是誰?」恐怕就沒有這麼好回答了。
「我是誰?」你曾經這樣問過自己嗎?你曾經時常地這樣問自己嗎?當在每天的奔波和忙碌中的某個片刻,某個刹那,你曾有過這樣一閃的發問嗎?
我相信,這個問題真的會讓許多中國人一愣,感到驚愕。如果深究下去,會有許多人為此感到迷惘、困惑,感到詫異和莫名的悲哀。
如果我們要回答這個問題,就必須涉及歸屬感與身份認同問題,這涉及人生的終極價值。就我看來,大多數的中國人,包括我自己,都缺乏明確與專注的歸屬感與身份認同,或者說歸屬感與身份認同非常的混亂與搖擺不定。這不僅來自於我自己的內心感受,也被許多社會現象所直接或間接的印征。
就歸屬感而言,最重要的是地域歸屬、職業歸屬和家庭歸屬三個方面,所有的人都必須在這三方面有所側重和尋找自我的價值。我且不談職業歸屬和家庭歸屬這兩個方面,單就地域歸屬來說,中國人在這方面的表現很微弱以至於無。
以我而言,關於「我是誰」這個問題,我有時的回答是「四川人」,但「我是四川人」這個表述究竟對我有什麼意義呢?無外乎僅僅是「我在那裡長大」這樣一個含義。除此之外,再也沒有任何其他的意思,也許在飲食、語言等生活習慣上還有些意義。我現在既不居住在四川,我的工作也不與四川有任何關係。況且重慶成為直轄市後,對我的地域歸屬感造成了某種程度的混亂。我現在北京工作和居住,也有許多年了,但我卻從來沒有「我是一個北京人」的感覺,這又是什麼原因呢?
當然,還有一個更大的表述,「我是中國人」。這個表述我幾乎沒有在實際生活中用到過。我沒去過國外,在國內,因為我不是憤憤,所以也沒有這樣表達的必要。與此類似的是什麼「大陸人」、「內地人」之類的表述。我想,這些表述也不能提供給我強烈的歸屬感與認同感。這些詞語的用處只不過是提供了一種外在身份的界定,而不能給我提供強烈的歸屬感與身份認同。
我想這對於那些移居國外的華人,特別是那些取得外籍身份而多半時間卻在中國的華人,他們的地域歸屬感與身份認同會更加的混亂與錯位。
總而言之,許多人並不會將「我是一個中國人」或者「我是XX地方的人」作為他的內在身份,在其中找到歸屬感,從而給他提供人生的意義。
那麼中國人何至於此呢?根本原因在於中國人缺乏政治生活,缺乏廣泛的政治參與。既沒有全國性的政治參與,也沒有地方性的政治參與、沒有社區生活的參與。在地方政治與全國政治中,大多數中國人不過是木偶與道具,或者看客,對公共事務缺乏參與權與機會,從而降低了他們的關注度,切斷了他們與所在地之間本可以建立起來的歸屬聯繫。這也是中國生態環境日益惡化的深層次原因。
作為一個普通的中國人,不論他身居中國的何處,他對他的居住地永遠是「過客」的感覺,沒有融入進去的感覺。對中國人而言,他的居住地,僅僅就是一個日常生活的空間,他們既不會產生對居住地的責任感,也不會有對居住地的歸宿感。他無法對他的居住地產生親切感,與他的生命價值建立起聯繫。而對於那些「農民工」和「外來人員」,更是如此。他們還會因為在此受到的屈辱與不公正待遇而對暫居地產生疏離感、陌生感;產生仇視,甚至會將他的暫居地作為破壞的對象。
沒有歸屬感的中國人,終其一生,無論身處何處,永遠是飄泊無依的「異鄉人」。
2008年12月22日
分享至
成為作者繼續創作的動力吧!
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

江上小堂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你可能也想看

發表回應

成為會員 後即可發表留言
© 2024 vocus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