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軍有救嗎?(十三):精神堡壘

閱讀時間約 11 分鐘
本篇要繼續談重建國軍意識形態的議題,也就是討論「為何而戰?」不過在這之前,我要先來談一個物體,就是「精神堡壘」。
我出生到現在,看過好幾個實體的「精神堡壘」,通常是棒狀或一個塔,卻從來沒搞清楚這東西到底是幹嘛的。或許就像古代的世界奇觀,精神堡壘就是一個公共空間的代表符號,但我親眼看過的精神堡壘,感覺又都普普,不是投注很多資源做出來的東西。
查過更多資訊後,我發現這好像是個大型商標或某種公共藝術(在企業、學校或政府機構),又或是集體活動的共同勞作(比如說童軍或其他營隊活動),缺乏什麼真正的核心意念。在台灣,有許多精神堡壘是黨國時期意識形態的實體符號,但這東西到底是如何鞏固精神,我始終無法參透,只能用政治實務角度將其解釋為消化預算的無聊產物。
好,不管實體的精神堡壘到底有多謎,純就字義上來看,「精神堡壘」應該是一種集中心智的符號對象,如同「偶像」;若排除實體部分,那「精神堡壘」就會是指精神的核心,也就是意識形態根基,即價值觀的部分;我認為比起前者,後者更有存在的意義。
於此就可以回到本系列的主題。依現況來看,因國家認同的分裂遲遲難以整合,台灣也就應該要換個方向來建構非實體的精神堡壘,這個堡壘不但要能跨越統獨藍綠,其自身要有一致性與健全性,足以抵禦外來的意識形態攻擊。就算人民沒有,至少國軍需要有這樣一套理論,可讓上中下各級官兵在結合成一個社群時,有個價值判準上的參考。就算他們平常弄不清楚,至少真有需要時可以立刻拿來運用,甚至用以反擊敵人的攻勢。
但在多元社會中,要建構一套整合的意識形態並不容易,別說是強韌到足以做為「精神堡壘」。以下我會由前一篇提到的幾個重點談起,討論這一切要「如何可能」。

意識形態

意識形態有多種定義,我個人於此所採取的定義是:人由價值判準出發,配合特定的認知與思考模式,對世界所進行的一種系統性解釋。
擁有一套意識形態,人們就能很快找到行動指南,也能判斷自己或他人行動的對錯,且將所有的行動依「手段─目的」關係整合成一個關係鏈,一路走向健全與幸福的人生終極目標。
舉例來說,我們使用中文,就會採用華人的價值觀(像「仁」、「孝」),並依我們對社會結構與人際關係的認知,來提出和家人互動正確方式的見解,也會知道這些做法和人生幸福的連結。
同樣的,如果國軍擁有一套整全的意識形態,那身為台灣的軍人,就能由其價值判準出發,在工作與日常生活中做出正確的行動判斷,且將行動所創造出來的價值整合進自己對於人生幸福的規劃之中。
在過去很長的時間裡,威權時代的國軍的確有一套穩定的意識形態,所有軍人也都依這套意識形態「活得好好的」;但這套建立在對「蔣家」與「三民主義」的偶像崇拜意識形態很快在解嚴與民主化後瓦解,許多軍人也就陷入了價值面的茫然。
有些人選擇將過往的意識形態進行「微調」,把「大中國」當成新的偶像來崇拜,但這樣也就會讓老共的意識形態有混水摸魚偷溜進來的機會。他們也的確成功混進來了,影響了一些軍將官,讓這些人在退伍後前往中國朝拜,也不以為怪。
另一方面,傳統的政戰部門匆忙推出了各式各樣的「為何而戰?為誰而戰?」但幾乎是「一朝天子一版本」,價值核心和目標改來改去,軍人多半不甚瞭解其字義,加上沒有權威來強制信奉這套標準,也就讓這些標語失去了神性的地位,沒有影響力。
如果不解決這「敵強我弱」的問題,軍人的意識形態有可能被淘洗或置換成敵方的那一套。這就是台灣軍人的意識形態困境,但這問題應該如何解決呢?我在上一篇中,提到了幾個需要避免的事,也有幾個需要強調的原則,不妨就從這些要點開始思考。
我認為在建構一套能適用於當前國軍的意識形態時,需要避免「落入中共的思想框架」,也就是不能照他們設定的方向與架構來論理,要有自己的一套;同時也別再賣弄「反攻大陸」、「三民主義統一中國」等傳統梗,當然也不能創造新的神主牌來玩弄宗教情懷;此外,也不該老是談七八十年前的歷史而脫離新生代的知識能力與生活經驗,因此最重要的是,論述時不可忽略多元性與發展空間,要保持思考與內容上的彈性。簡單來說,就是偏重理性形式,不要被內容綁死。
該強調的部分呢,則包括應強調軍隊一切給養來自台灣人民,不是蔣公給的,也不是天上掉下來的,所以該對百姓心存感恩,而不是反而認為百姓欠自己;再來也應強調當前與盟邦的友誼互動,少賣弄二戰時你家的恩願情仇,一切回歸當前現實來思考。
還有就是該瞭解工作與責任的對應關係,你不是當志工,而是在做一份需要負責的職業。最後一點是應強調從軍只是個人生階段,不是進來就只力拚終身俸,這會扭曲這個工作的倫理關係。整體而言,這些需要強調的部分,偏向於價值內容面的認知。
所以接下來我們會談到兩個方向,一個是形式面,一個是內容面。不過這兩個方向是不斷來回絞合在一起的,像是討論道德,就沒辦法準確切割形式面與內容面。

道德做為一種出發點

而要談建構或修正意識形態,最好就由道德面談起,因為你要避免偶像崇拜與錯誤認知,那就要擁有一定的道德思辯能力,才能理清是非。然而國軍最缺乏的就是道德認知能力。雖然各級軍校有軍事倫理教育,但多半都在講什麼「軍人武德」,就是「智信仁勇嚴」之類的東西。
基本上我不覺得有幾個軍人搞得懂智信仁勇嚴的過往與當代涵意,在當前的社會環境中,再花資源介紹這些傳統概念的意義也不大。道德不是用理論教學就能養成,現有的品德教育理論多反對灌輸的作法,也認為不能隨意「砍掉重練」,而是應由現有道德資本中來思考改善之道。
我認為國軍雖然充滿一堆問題,但基本日常運作還OK,也就代表社群內部仍存在許多可以運作的德行,不如就從這些德行去「長」(發展)出能永續運作的道德系統。這個發展的架構應該包括幾個不斷循環的階段。
首先是「反省」,國軍是嚴重缺乏反省的社群,從上到下都將「責罵他人」視為道德任務,卻很少反省自己,就別說是公開進行自我檢討。這不是說對他人的批判就不重要,但如果沒有反省,就無法精準的建立良性或發展性的道德認知,也就無從糾正自己或他人的錯誤。
第二個階段是溝通,也就是在自我反省後,與身邊的其他人交換意見,探討現有認知是否有偏誤,又應該如何進一步提升。第三階段才是學習,透過瞭解倫理學的建議與道德衝突個案來思考最佳解決方案。第四階段是執行,也就是知道該怎麼做之後,就怎麼做。執行完,又接回反省階段。
接著就用國軍的實際道德爭議來說明上面這兩段的運用方式。國軍最讓人詬病的問題之一就是「學長學弟制」,我在運動倫理學系列已談過這個制度的問題是建構在變型的孝與義之上,但這兩者非真正的德行,反而比較接近「惡行」,不但會讓社群運作的效率變差,也會讓這個社群越來越封閉,拒絕外界的道德批判,從而加速這個社群的墮落。體育圈、軍警都是血淋淋的實例。
國軍近年雖然努力調整學長學弟制,並宣導以職級而非年資來論事,但只要軍校養成階段的相關風氣仍持續,整體大環境就很難徹底改變。要改變這體制,不只是宣導,甚至用懲罰等方式禁止也沒用,各級弟兄還是會脫口說出「學長」、「教官」等敬詞。我認為要改變學長學弟制所帶來的困境,只能透過自我批判,也就是自我反省。這不是在制度上完全廢除學長學弟制,而是要透過反省過程讓這個制度出現道德修正力。
像是利用集會(莒光日和早晚點名),由最資深的(大學長)或長官帶頭先自我檢討(反省),並級級做下去,就算來不及做到小兵也沒關係,有個示範意義即可,然後促成高階或資深者之間的溝通與對談,並且在下次聚會中由政戰協助提出具體解決方案。
這種操作雖然只是個「秀」,但總比莒光日的傳統課程要有實效多了,因為「秀出來」這個行動本身就能產生很強的催化效果,一方面能打破「學長」所營造出來的神神鬼鬼(偶像崇拜)形象,另一方面也可以觸及部隊經營管理上的實務問題。那這種道德的「自我療癒」過程,又對國軍重建意識形態有什麼影響呢?

個人目的性

「為何而戰」是一個「目的性」問題。我們會依照自己的價值偏好來設定人生目標,然後思考最有效的手段去達成這些目標。
現在國軍還是有許多小小的目標,是「完訓」、「高裝檢」、「通過測考」、「競賽奪標」等等,但大家不知道這些小目標和整體建軍的大目標有什麼關係,該怎麼連結,反正上面就是說這一切是為了人民,那,就當成是為了人民吧!
可是這一切又是怎麼和「我」的人生產生關聯性?這就不是「上面」說了算。軍中的各種目的性,要和「我」的人生產生呼應,那就必須對應到「我」個人的目的性。而一個人的目的性會有三種來源,第一是所處的社群傳統(可能包括出身地社群與軍隊),第二是個人生活經驗(從小到大的求學與工作過程的價值),第三是個人常從事的人類合作活動(包括職業社群與休閒活動社群)。
對每個軍人來說,顯然除了軍隊給的價值標準(目的性與道德原則)之外,還有許多非軍隊的價值來源,而且國軍當前多數成員在這一方面的差異性還蠻大的。
在許久以前,國軍軍將官多半就是外省社群的價值觀,士官就以勞動階層的價值觀為主,不過現在國軍志願役化之後,從軍者來源變廣,中下層軍官的省籍與人口比例接近,大量的原住民與來自駐地附近的志願役士兵,也讓基層的組成有一些改變。我認為整體來講,過去國軍只有下層,也就是義務役的價值觀是接近台灣社會的正常分布,但現在國軍整體不論上下,都越來越接近台灣社會的一般價值觀分布。
國軍之中有沉迷電玩的肥宅,有追逐茶魚的色鬼,有拉K的,也會有風雅的文青,有狂熱的台獨支持者,也有紅統或藍統,當然,最多的或許就是單純要賺錢,賺很多錢,賺非常多錢的人。
有些人在軍隊追求不可量化價值(榮譽、成就感、親情、愛情、友情),有些人只在軍隊追求可量化價值(就是錢能買到的東西),當然「我全都要」的人也不少。這種多元價值觀,會與國軍這個社群的傳統價值觀產生對話交流,當然也會有許多矛盾。
民國八十年以前從軍者,現在多為高階或資深軍士官,他們所保持的傳統黨國式的國軍價值觀(也就是我前面說過要排除的),就會和年輕一輩的多元價值觀產生衝突,雖然通常解決方式是「當做沒看到」,各退一步,但這種矛盾也造成國軍許多管理上的實質困難。不只是對老共,光是處理自己人酒駕,在外面亂搞、亂玩的問題,就會耗去大量的資源與時間。
講到這,似乎應該把我的底牌掀出來,談談我們應該如何建構出一套健全的意識形態,能從出門不酒駕,一路適用到為國盡忠,甚至犧牲生命。不過因為字數限制已到,也只好下期再議了。但我相信夠冷靜的讀者朋友,應該已經察覺到一件事,就是「我自己就出門不酒駕,打戰時也願意為國犧牲啊!」
很棒。普通人的大腦都已經內建的東西,那為什麼有些軍人做不到?或是嗆說他們不想這樣做?
就下回分解。


延伸閱讀:

即將進入廣告,捲動後可繼續閱讀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avatar-img
1.4K會員
234內容數
<p>各位鄉親父老大家好,我是人渣文本,我要做一個超小型媒體,你可以視它為具有網路版與紙本的一人雜誌社,所有文字內容都由我產出。新年度我推出50-60篇左右的網路版文章,以及2期紙本雜誌書。網路版渣誌將以「系列文」探究倫理學、宗教,運動與政治議題,而紙本渣誌則以一期一主題的方式整理個人的相關想法,你可以將之視為「議題專書」。因此渣誌不是新聞評論媒體,而是以深入論述為主的知識性媒體。</p>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人渣文本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有些人認為自大狂是某種精神疾病,但我認為仍有許多自大狂表現得相對理性。這代表他持有一種不同的道德原則,而道德原則又往往建立在價值觀之上,因此自大狂的價值觀,可能也和其他人存在相當程度的差異。以下我們就來看看,自大狂的小宇宙,到底有多奇怪。
台北以外的選舉看似死水一灘,但地方政客們可不是死人,就算是在死水之中,他們還是會全力扭動,扭來扭去,不免扭出一些新格局。就算你不相信,我認為本次選舉雖然民進黨可能丟掉三個以上的現有地盤,但他們還是有機會打成平局,甚至勝出。
本篇已是本系列對比性內容的最後一篇,我們要來探討倫理學中的三個重要次分科,也就是「規範倫理學」、「應用倫理學」與「描述倫理學」的愛恨情仇。
「遊艇趴」。看到這三個字,你腦海會浮現什麼景象?多金企業主載著滿船的美酒和比基尼辣妹,搭配著董資董資的BGM,快樂出航囉!是這樣嗎?我想大多數人心中的「遊艇趴」應該就是這樣子的。蘇東坡的代表作〈赤壁賦〉所描述的事件,正是近千年前的長江遊艇趴!
本系列慢慢步入尾聲,也進入較哲學的階段,要來探該如何重建國軍的意識形態。國軍上下現在都有「不知為何而戰」的問題,但這個問題並不是現在才有,李登輝時代就有了,因為原本國軍是為蔣家效命的,但後來總統不姓蔣了,就要「調整一下」。
在各種人渣之中,叛國者總是最能引起眾人的注視。是否存在某種判準,足以讓我們明確區分「愛國者」與「叛國者」?或是區分「愛國者」、「中立者」與「叛國者」?
有些人認為自大狂是某種精神疾病,但我認為仍有許多自大狂表現得相對理性。這代表他持有一種不同的道德原則,而道德原則又往往建立在價值觀之上,因此自大狂的價值觀,可能也和其他人存在相當程度的差異。以下我們就來看看,自大狂的小宇宙,到底有多奇怪。
台北以外的選舉看似死水一灘,但地方政客們可不是死人,就算是在死水之中,他們還是會全力扭動,扭來扭去,不免扭出一些新格局。就算你不相信,我認為本次選舉雖然民進黨可能丟掉三個以上的現有地盤,但他們還是有機會打成平局,甚至勝出。
本篇已是本系列對比性內容的最後一篇,我們要來探討倫理學中的三個重要次分科,也就是「規範倫理學」、「應用倫理學」與「描述倫理學」的愛恨情仇。
「遊艇趴」。看到這三個字,你腦海會浮現什麼景象?多金企業主載著滿船的美酒和比基尼辣妹,搭配著董資董資的BGM,快樂出航囉!是這樣嗎?我想大多數人心中的「遊艇趴」應該就是這樣子的。蘇東坡的代表作〈赤壁賦〉所描述的事件,正是近千年前的長江遊艇趴!
本系列慢慢步入尾聲,也進入較哲學的階段,要來探該如何重建國軍的意識形態。國軍上下現在都有「不知為何而戰」的問題,但這個問題並不是現在才有,李登輝時代就有了,因為原本國軍是為蔣家效命的,但後來總統不姓蔣了,就要「調整一下」。
在各種人渣之中,叛國者總是最能引起眾人的注視。是否存在某種判準,足以讓我們明確區分「愛國者」與「叛國者」?或是區分「愛國者」、「中立者」與「叛國者」?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400年來,不管荷據、日據、抗共,台灣的靈魂記憶都不會忘記為追求真正的自由而努力,我們的靈魂也真的就是那麼友善、真誠熱情、照顧弱勢、健保照護制度完善,這不正是台灣的價值?我們開放給全球,發自靈魂的真愛,也就是「親民文化」!
Thumbnail
把自己當作宗教 把自己當作宗教,這是一個令人深思的觀點。當我們思考宗教的本質,無論是哪一種宗教,它們都是人們心靈的寄託和精神的力量來源。宗教教導我們信仰、堅持、愛與慈悲,讓我們在面對困難時有力量去克服,並在迷茫時找到方向。那麼,若我們將這些力量轉移到自身,把自己當作宗教,又會產生怎樣的變化呢?
Thumbnail
就戰略架構而言,軍事上的議題最終都得要大規模施行,政府不做民間做,民間做不來的政府做。 國軍為何執著在灘岸決勝,而不想引導民眾討論城鎮戰?道理說穿了真的沒很複雜,更沒什麼大中國意識或是大陸軍還是啥統派投降論,單純就是「我不想上班只想躺平」的一般公務員心理。
Thumbnail
認識問題為何非常重要,建立軍事常識的功能應該當作第一優先,上周已經講過了,如果處在一種搞不清狀況的環境中,會誤判也是很合理。如果台灣人全部都能了解,登陸戰非常困難,小股部隊上岸又怎樣,只要國軍組織還在,或是民眾的民防能力夠強,上岸幾百上千名解放軍.....
Thumbnail
近年,有朋友問筆者,怎麼不大講政治跟軍事的實務問題了?因為不想講,好好去把事情做好即可。既然有個確認要做的大方向,剩下的就是把中程目標訂出,短程計畫擬好,然後一步步執行即可,網路的名聲很重要嗎?
Thumbnail
如果我們從歐洲的戰略角度來看,很多都是混雜在一起,軍事手段往往是一把尖刀,決定插在哪裡,能對敵人造成多大威攝力,才能從這評估其他經濟跟社會問題。說穿了理由沒什麼,美國有兩大洋保護,要把軍事抽離變成獨立項目,難度比較低。
Thumbnail
這篇要繞回軍事,算是把經濟跟社會的架構,重新架到戰略的基本,擁有一支武裝力量,足以對抗外敵入侵上。戰略的觀點,究竟怎樣從經濟跟社會,去看到軍事乃至於戰爭這回事?
Thumbnail
有些時候,我們很難對某些事物給出清楚的定義。例如說英雄,例如說文化工地。 英雄靠作為,往往說出名字就會帶出想像。「啊!」就是心領神會的定義。文化工地呢?
Thumbnail
  ◇   嚮導,曾經是戰場隨機消耗的普通資源,然而在現代卻被保護的稀缺戰力。現在對嚮導在戰場上的印象已經所剩無幾,木塔的眾人在前一次的戰鬥中第一次感受到這股特殊的精神力。
Thumbnail
400年來,不管荷據、日據、抗共,台灣的靈魂記憶都不會忘記為追求真正的自由而努力,我們的靈魂也真的就是那麼友善、真誠熱情、照顧弱勢、健保照護制度完善,這不正是台灣的價值?我們開放給全球,發自靈魂的真愛,也就是「親民文化」!
Thumbnail
把自己當作宗教 把自己當作宗教,這是一個令人深思的觀點。當我們思考宗教的本質,無論是哪一種宗教,它們都是人們心靈的寄託和精神的力量來源。宗教教導我們信仰、堅持、愛與慈悲,讓我們在面對困難時有力量去克服,並在迷茫時找到方向。那麼,若我們將這些力量轉移到自身,把自己當作宗教,又會產生怎樣的變化呢?
Thumbnail
就戰略架構而言,軍事上的議題最終都得要大規模施行,政府不做民間做,民間做不來的政府做。 國軍為何執著在灘岸決勝,而不想引導民眾討論城鎮戰?道理說穿了真的沒很複雜,更沒什麼大中國意識或是大陸軍還是啥統派投降論,單純就是「我不想上班只想躺平」的一般公務員心理。
Thumbnail
認識問題為何非常重要,建立軍事常識的功能應該當作第一優先,上周已經講過了,如果處在一種搞不清狀況的環境中,會誤判也是很合理。如果台灣人全部都能了解,登陸戰非常困難,小股部隊上岸又怎樣,只要國軍組織還在,或是民眾的民防能力夠強,上岸幾百上千名解放軍.....
Thumbnail
近年,有朋友問筆者,怎麼不大講政治跟軍事的實務問題了?因為不想講,好好去把事情做好即可。既然有個確認要做的大方向,剩下的就是把中程目標訂出,短程計畫擬好,然後一步步執行即可,網路的名聲很重要嗎?
Thumbnail
如果我們從歐洲的戰略角度來看,很多都是混雜在一起,軍事手段往往是一把尖刀,決定插在哪裡,能對敵人造成多大威攝力,才能從這評估其他經濟跟社會問題。說穿了理由沒什麼,美國有兩大洋保護,要把軍事抽離變成獨立項目,難度比較低。
Thumbnail
這篇要繞回軍事,算是把經濟跟社會的架構,重新架到戰略的基本,擁有一支武裝力量,足以對抗外敵入侵上。戰略的觀點,究竟怎樣從經濟跟社會,去看到軍事乃至於戰爭這回事?
Thumbnail
有些時候,我們很難對某些事物給出清楚的定義。例如說英雄,例如說文化工地。 英雄靠作為,往往說出名字就會帶出想像。「啊!」就是心領神會的定義。文化工地呢?
Thumbnail
  ◇   嚮導,曾經是戰場隨機消耗的普通資源,然而在現代卻被保護的稀缺戰力。現在對嚮導在戰場上的印象已經所剩無幾,木塔的眾人在前一次的戰鬥中第一次感受到這股特殊的精神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