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刻意練習」來精進提升你的技能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shutterstock
刻意練習在前段日子非常盛行,不論是在學校或是在哪裡,當時作者提出一個問題:一堆人學鋼琴、小提琴、舞蹈、圍棋、各項運動,為什麼有些人可以有高手級表現,大部分人卻只有「可接受」的水準?
博客來
  • 本書適用對象
    1.希望在工作上有傑出表現的人
    2.希望幫助自己的孩子/學生/員工達成學業或工作目標
    3.熱愛學習新事物的人,不拘年齡大小
    4.希望自己為嗜好投注的大量心力看得見成效的人
儘管他們都有經過大量練習,但多數人相信原因出在天賦,不過本書作者安德斯‧艾瑞克森根據三十多年的研究發現,所謂天賦其實是人類大腦和身體的適應力。只要透過正確的練習,亦即「刻意練習」。善用大腦和身體的適應力,每個人都能改善原有技能,甚至創造出你本來以為自己沒有的能力,達到顛峰表現。
刻意練習的步驟以及訣竅,我將它整理成書摘,讓大家有空時複習這些步驟即可

1.已經有其他人知道該怎麼做,或已建立成效佳的訓練方法。

設計練習方式及負責監督老師應該熟習頂尖專家的能力,並清楚如何以最好的方法培養這些技能,這意味的找個人教練逐步調整你每個動作(步驟)的正確性,效果會比你參加所謂的團體課程效果來得好。

2.跨出舒適圈,但不要一次跨太遠

刻意練習只在跨出舒適圈後才會奏效,因為你需要不斷去嘗試突破現有的技能水準,並且有立即性的意見回饋,會比較好,儘管這意味著在過程中,你必須時刻保持專注,而且往往不會有太多的樂趣。

3.必須要有具體清楚的目標,並有階段性小目標

整體目標設定完成後,老師或教練會制定計劃,其中一連串的改善細項(節),一次只聚焦一項,直到達成目標為止,而長久的一連串改善細項,會累積成向前邁進的一大步,變成你真正想要實踐的目標,有點像是所謂的滾動式修正的概念。

4.根據意見回饋,來調整要努力的方向

剛開始訓練初期,得到的意見回饋多半來自老師及教練,點出問題,並提出解決之道,但隨著經驗逐漸累積,你也必須學會自我監督、察覺錯誤,隨之因應調整,畢竟只有自己最瞭解自己出了什麼問題。

5.要有持續下去的動機

儘管一萬個小時並不是個法則,但不代表著大量練習就不重要,在本書中也一再強調長時間大量練習的重要性,莫札特並不是個神童,他的「絕對音感」天賦也是在很小的時候,父親不斷讓他學習及接觸大量樂器所培養而成,在文章中也有做過一個培養「絕對音感」的實驗,實驗結果證明「絕對音感」並不是天生的,而是可以透過後天培養而來。

6.遇到困難時,找老師或換個方法再試試

很多人在學習一項新技能,都會遇到所謂的高原期,也就是一直停滯不前的狀況,此時最好方式並不是跟他死嗑,而是找老師詢問或者,是思考是否有另一種方式來達到目標,畢竟路不轉人轉,或許在找尋新方法的過程,你會發現有更好的方法來達成你的目標。
在這裡簡單下個小結論:找個好老師,專注投入、意見回饋、解決問題就能夠讓你的技能持續精進!
PS. 如果沒有好老師,就找頂尖前輩的影片或作品觀摩,找出值得學習的地方,後面步驟也是相同的
博客來購買:https://reurl.cc/e9k77
(誠實說明:點此連結購買,我會有小小回饋金)

如果喜歡我的文章,歡迎打賞我一杯飲料錢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生活顧問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想像一下你是足球員,一位非常優秀的足球員,你帶領國家隊即將奪得世界杯冠軍,只要你現在能夠踢進一顆罰球,就能獲得冠軍,你要踢左邊還是右邊?
一本書、一首歌、一部影片甚至一個品牌或企業,創作者的終極目標,經營者最佳策略就是長銷,比如「星際大戰」系列從第一部電影問世至今,營收在四十年間不曾停止。 但要如何打造一部經典呢?
想像一下你是足球員,一位非常優秀的足球員,你帶領國家隊即將奪得世界杯冠軍,只要你現在能夠踢進一顆罰球,就能獲得冠軍,你要踢左邊還是右邊?
一本書、一首歌、一部影片甚至一個品牌或企業,創作者的終極目標,經營者最佳策略就是長銷,比如「星際大戰」系列從第一部電影問世至今,營收在四十年間不曾停止。 但要如何打造一部經典呢?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 大家現在出門買東西還會帶錢包嗎 鴨鴨發現自己好像快一個禮拜沒帶錢包出門 還是可以天天買滿買好回家(? 因此為了記錄手機消費跟各種紅利優惠 鴨鴨都會特別注意銀行的App好不好用! 像是介面設計就是會很在意的地方 很多銀行通常會為了要滿足不同客群 會推出很多App讓使用者下載 每次
Thumbnail
這篇文章介紹了刻意練習法的重要性及其與其他練習方法的區別。無論是對於想提升某項技能的人,還是對於認為自己沒有天分的人,刻意練習法提供了一種高效且系統化的學習方式。文章深入探討瞭如何設定清晰的目標、獲取專業指導及持續獲得反饋,以達到最佳的學習效果。透過實例解釋,讓讀者明白為何練習的質與量同樣重要
Thumbnail
在《刻意練習》一書中,作者安德斯·艾瑞克森深入探討了如何透過有目的的練習和刻意練習來達成高水平的技能。這本書的核心理念是,無論是音樂、體育還是其他領域,成功的關鍵在於有效的練習方法,而非僅僅依賴天賦。 有目的的練習 有目的的練習是學習任何技能的基礎,作者認為這一過程應遵循以下四個原則: 清晰明
Thumbnail
學者經過研究發現,成功的關鍵不在於天分, 而是A組學生平均需要花費跟別組一樣多的時間來練習,才通過測驗。 A組學生唯一有的「天分」,就是「勤奮」,
最近閱讀幾篇都是以有音樂相關經驗,以神經影像探究他們的大腦變化。有些研究者認為音樂訓練牽涉到多感官的運用,很適合做為觀察神經可塑性的模式。 我一直覺得如果〔能力〕是可以因為練習而獲得,是一件好事。 前提是要考慮個體本身的生心狀態與喜愛外,也要注意個體喜歡音樂卻不代表一定要立刻學習特定樂器。
輔助訓練的選擇~ 練與不練之間的為難 輔助訓練的目的就是加強專項項目需要使用的肌群,也用來強化比較弱的部位,及放鬆緊繃的部位,藉此提升專業表現與傷害預防。而彈琴由於是坐姿的型態,所以首先會被著重的,大約都是針對: 1.坐穩(背肌及其他😆) 2.手部力量(上臂及其他) 而放鬆~~⋯
Thumbnail
這次課程主要是讓大家可以習慣注意自身外他人在演奏時的變化,在團隊中有人彈錯時要怎麼調整,訓練自己上台不緊張
Thumbnail
練琴對多數人來講, 的確不是一件輕鬆的事! 甚至是很需腦力的過程. 但我經過這麼多年的練琴經驗, 無論是學生時代音樂系的練琴、考試、比賽與伴奏等, 到目前以教會司琴準備為主, 慢慢可以更多發現體會在練琴時的一些心得與收穫. 以下內容比較適合針對: 會刻意排一些時間練習與有特定目標的人
Thumbnail
【這本書在說什麼?】 運用「刻意練習」,幫助你精通任何事物! 【這本書推薦給誰讀?】 1. 在某個領域遇到瓶頸,迫切想要突破瓶頸的人。 2. 有自學習慣、沒有老師指導的人,想要進一步提升某個技能。 3. 想要尋找更有效的教學方法,提升教學效果的教育工作者。
Thumbnail
天賦真的決定一切嗎? 當投入大量心力在一件事情上,得到的回饋不如預期時,總會以自己沒有天賦、才能為理由安慰自己,但實是真的是如此嗎? 本書的作者安德斯.艾瑞克森,認為「刻意練習」才是決定個人成就的高低的關鍵,沒有天賦這回事,有的只有大量並持續投入練習的人,不論任何領域皆是如此。
Thumbnail
當妳很努力的時候,妳會把身邊的人給妳對妳好的建議聽進去,聽進去之後要在腦袋裡想,想著自己要怎麼做才能變更好,除此之外,在做這件事時,還要很專心的用眼睛看、用耳朵聽自己的"作品"。這才是真正的"學習",這付出很多專注力的過程,而且妳真的有所改變了,才叫努力。
Thumbnail
/ 大家現在出門買東西還會帶錢包嗎 鴨鴨發現自己好像快一個禮拜沒帶錢包出門 還是可以天天買滿買好回家(? 因此為了記錄手機消費跟各種紅利優惠 鴨鴨都會特別注意銀行的App好不好用! 像是介面設計就是會很在意的地方 很多銀行通常會為了要滿足不同客群 會推出很多App讓使用者下載 每次
Thumbnail
這篇文章介紹了刻意練習法的重要性及其與其他練習方法的區別。無論是對於想提升某項技能的人,還是對於認為自己沒有天分的人,刻意練習法提供了一種高效且系統化的學習方式。文章深入探討瞭如何設定清晰的目標、獲取專業指導及持續獲得反饋,以達到最佳的學習效果。透過實例解釋,讓讀者明白為何練習的質與量同樣重要
Thumbnail
在《刻意練習》一書中,作者安德斯·艾瑞克森深入探討了如何透過有目的的練習和刻意練習來達成高水平的技能。這本書的核心理念是,無論是音樂、體育還是其他領域,成功的關鍵在於有效的練習方法,而非僅僅依賴天賦。 有目的的練習 有目的的練習是學習任何技能的基礎,作者認為這一過程應遵循以下四個原則: 清晰明
Thumbnail
學者經過研究發現,成功的關鍵不在於天分, 而是A組學生平均需要花費跟別組一樣多的時間來練習,才通過測驗。 A組學生唯一有的「天分」,就是「勤奮」,
最近閱讀幾篇都是以有音樂相關經驗,以神經影像探究他們的大腦變化。有些研究者認為音樂訓練牽涉到多感官的運用,很適合做為觀察神經可塑性的模式。 我一直覺得如果〔能力〕是可以因為練習而獲得,是一件好事。 前提是要考慮個體本身的生心狀態與喜愛外,也要注意個體喜歡音樂卻不代表一定要立刻學習特定樂器。
輔助訓練的選擇~ 練與不練之間的為難 輔助訓練的目的就是加強專項項目需要使用的肌群,也用來強化比較弱的部位,及放鬆緊繃的部位,藉此提升專業表現與傷害預防。而彈琴由於是坐姿的型態,所以首先會被著重的,大約都是針對: 1.坐穩(背肌及其他😆) 2.手部力量(上臂及其他) 而放鬆~~⋯
Thumbnail
這次課程主要是讓大家可以習慣注意自身外他人在演奏時的變化,在團隊中有人彈錯時要怎麼調整,訓練自己上台不緊張
Thumbnail
練琴對多數人來講, 的確不是一件輕鬆的事! 甚至是很需腦力的過程. 但我經過這麼多年的練琴經驗, 無論是學生時代音樂系的練琴、考試、比賽與伴奏等, 到目前以教會司琴準備為主, 慢慢可以更多發現體會在練琴時的一些心得與收穫. 以下內容比較適合針對: 會刻意排一些時間練習與有特定目標的人
Thumbnail
【這本書在說什麼?】 運用「刻意練習」,幫助你精通任何事物! 【這本書推薦給誰讀?】 1. 在某個領域遇到瓶頸,迫切想要突破瓶頸的人。 2. 有自學習慣、沒有老師指導的人,想要進一步提升某個技能。 3. 想要尋找更有效的教學方法,提升教學效果的教育工作者。
Thumbnail
天賦真的決定一切嗎? 當投入大量心力在一件事情上,得到的回饋不如預期時,總會以自己沒有天賦、才能為理由安慰自己,但實是真的是如此嗎? 本書的作者安德斯.艾瑞克森,認為「刻意練習」才是決定個人成就的高低的關鍵,沒有天賦這回事,有的只有大量並持續投入練習的人,不論任何領域皆是如此。
Thumbnail
當妳很努力的時候,妳會把身邊的人給妳對妳好的建議聽進去,聽進去之後要在腦袋裡想,想著自己要怎麼做才能變更好,除此之外,在做這件事時,還要很專心的用眼睛看、用耳朵聽自己的"作品"。這才是真正的"學習",這付出很多專注力的過程,而且妳真的有所改變了,才叫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