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於 2024/12/03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當《超機體》與教育現場擦撞─成為小小導覽員的培訓之路(上)

2018第十三屆台北數位藝術節命名為「超機體」,即機器人結合科技與藝術創作而產生的演繹進化與超越。在不遠的未來,尤其當人工智慧有突破性發展之時,人類如何與具有智慧或創意能力的機器相處,是當今迫切需要面對的重大問題。本屆數位藝術節透過藝術家與對應感知有關係的產界、學界的跨界合作,探討人如何增能獲失能、如何與機械共存或共斥。

專屬民生國小6年5班的超機體導覽任務
11月26、27日這兩天,展覽主要出入口的舞台正前方擺滿了坐椅,工作人員也提早搬來了數十張長形的桌子,將一張張坐椅安排入桌。不久後,一群身形嬌小,看起來像初中生或小學生的孩子鬧哄哄的走了進來,他們是臺北市松山區民生國民小學六年五班的學生。
這兩天下午的一點三十分至四點半,他們即將在三位老師的帶領下,在〈小小導覽員—創意導覽工作坊〉受訓成為臺北數位藝術節《超機體》的「小小導覽員」,利用相當短的時間竭盡學習,為成為最佳小小導覽員而努力!
小朋友們欣賞作品《如何向機器人解釋繪畫》
小朋友們欣賞作品《如何向機器人解釋繪畫》

機器人?機器人?永恆的文明迷思
今天主要培力小朋友們的老師,為喜愛電影、創作與閱讀的汪怡娉(ㄆㄧㄥ)老師。汪老師有諸多和兒童美育或藝術跨界的經驗,她還童趣地在簡報中的自我介紹旁,介紹了她名叫豹子的巨蜥兒子(3.5歲,110公分,喜愛地瓜葉和太陽)。
工作坊的開始,以汪老師為小朋友開場引導暖身。她以機器和人的關係為出發點,拋出種種問題,讓小朋友思考在日常之下或之外,機器的功用為何?機器與人的生活又是如何產生關係的?
汪老師準備的資料非常豐富,她問小朋友,當機器的能力與智慧大於或小於人的時候,分別會是什麼情況?舉凡各類大型機具、工業與軍用或可以無限延伸智慧的AI,他們幫助了人類的生活,並象徵了「進步」與「文明」,但當他們不再受控於人類的時候,是否又會為人類帶來威脅與恐懼?而人們始終相信的,機器人沒有的五感和心靈,是否又真的能為人類嚮往的美好世界帶來終身解套?
老師們製作有趣的恐怖箱,邀請小朋友體驗互動遊戲。
老師請小朋友分享欣賞作品《逆向手語歌》之後的感想。

明日任務:成為《超機體》小小導覽員
拋磚引玉的問答和豐富資訊的腦力激盪後,小朋友們對科技與藝術所能衝撞激發的火花有了很不一樣的想像,這對他們接下來要進入《超機體》展場來實際閱讀與體驗作品來說,非常有幫助。
〈小小導覽員—創意導覽工作坊〉的後半場會於11月27日舉辦,由汪老師帶著民生國小六年五班的同學實際走入《超機體》展場,針對不同展品進行各項體驗。汪老師與民生國小的老師們,將在過程中針對各項藝術家與其作品,向小朋友進行詳細解說。
由於藝術的概念對於一般人而言較艱深難懂,經過老師們深入淺出與生活化的詮釋後,變得較平易近人,同時搭配老師自製的恐怖箱等有趣的互動體驗,讓小朋友更樂在其中。
工作坊的第一天,在學生們回到上課區進行小組討論後畫下逗點。明日,他們即將實際挑戰導覽,面對更難的挑戰!

詳細活動資訊請參考:

分享至
成為作者繼續創作的動力吧!
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

臺北數位藝術節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你可能也想看

發表回應

成為會員 後即可發表留言
© 2024 vocus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