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 年的 5 月 12 日,高達(Jean-Luc Godard)透過視訊在坎城影展的記者會上說:「我認為一個人應該用他的手來思考,而不只是用他的頭。」這番話乍聽之下有些奇怪,用「手」該如何思考?關於這個疑問,不妨就從端詳《影像之書》(The Image Book)的主視覺之一,達文西(Leonardo da Vinci)的《施洗者聖約翰》(St. John the Baptist)的手開始吧!聖約翰的手是一隻「傳悔改」的手。在達文西的筆下,這隻秀美豐潤的手在黑暗中,向上指著天空,象徵著仰靠上蒼與光明的啟示。高達援引了這幅油畫作品的圖像,並且運用電影獨有的特寫功能去凸顯手部的姿態──一指朝天的手式有如樂章裡的四分休止符,是為一種間歇的中空,為了迎接下一個聲響降臨而產生的短暫的靜默。這隻從畫布走到銀幕的手,或許可作為我們閱讀《影像之書》的一個路徑。
延續著《電影史》(Histoire(s) du cinéma)的創作形式,影像之書多數的素材皆是「二手」的──挪用他人所拍或所製的現成影像、援引文(哲)人的文句或話語,再按照電影作者的想法重新組構。巧妙的是,這些「搶來的」影像並不只是單純地被剪黏,它們在高達手中「變質」:除了畫格與畫格之間的疊影與融接,畫面的比例也以壓縮、放大的方式遭到更動。此外,高達也運用後製,讓畫面過度曝光到幾乎只剩下物件的輪廓;或者調整色調,使其濃豔得「不自然」。如高達在片中引述布萊希特(Eugen Berthold Friedrich Brecht)所言:「現實中只有語言的片段才帶著真實性的痕跡。」觀察這些手段的運用可以得知,影像「從哪來」、能否「看清楚」對高達而言都不是最重要的。關鍵在於影像的集結與集結之表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