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浪嗜酒師 – Peter。讓葡萄酒成為一種「輕鬆生活」

閱讀時間約 8 分鐘
梳起油頭,一搓小胡配上無框眼鏡,斯文中帶點恰到好處的瀟灑,說起話來幽默風趣,卻能條理分明,故事絲絲入扣,他是台灣葡萄酒界新星 – 流浪嗜酒師 Peter。尋尋覓覓,歷經十載苦難磨練,才找到一路追尋的葡萄酒使命 …

流浪「嗜」酒師

每次 Peter 辦活動都會有六七成的人對他的名字充滿好奇,「流浪」兩個字,外溢著一種輕鬆、不拘束的態度,這也是 Peter 想帶給聽眾的葡萄酒氛圍。
「以前我也是非常嚴肅的以正式的要求來看待葡萄酒,像是不該加冰塊啊,不應該搭汽水,勃根地葡萄酒就是要用既定的杯子,不應該用波爾多的杯子,你會很規矩地、有條理的面對這個專業,但我認為這反而是葡萄酒在台灣無法普及化的原因,因為實在太正經了!」
讓我們將目光放到大家都熟悉的咖啡上,在1998年星巴克挾義式咖啡進軍台灣前,民眾對「喝咖啡」這件事,還停留在上咖啡館慢慢品味手沖咖啡,這種上流風雅生活印象中。義式咖啡登陸後,30秒一杯的「快速」沖煮方式改變了台灣咖啡市場的消費習慣,隨著後續壹咖啡、85°c、便利超商加入戰局,喝咖啡快速演變成一項「平價」、「輕鬆」的全民運動。
Peter 認為咖啡跟葡萄酒同屬舶來品,兩者是有共通性的。「我希望可以把葡萄酒變成像咖啡一樣,變成一種輕鬆、隨興的生活態度,當你去到歐洲,你會發現,喝葡萄酒就是生活的一部分,加水飲用也是理所當然,因為生活不該是件嚴肅的事!」
生活不該是件嚴肅的事。

流浪廚師生涯

其實,目前於酒界聲明在外的 Peter 有著一段刻苦的迷途。從國小、國中都在餐廳打工的他,高中讀的是電機工程跟餐飲其實八竿子打不著,直到高二報考大學,才開始認真思考要走哪條路?
「我對電機工程是沒興趣的,雖然餐飲一直出現在我的生命裡,但本來也沒多加考慮,卻在偶然想起生活中常聽到的一句話:『民以食為天』突然驚覺,我可以透過早已駕輕就熟的餐飲技能養活自己。」
但直到考上大學進入面試階段,才發現身邊所有的同學都是本科出身,雖然有豐富打工經驗,但在基礎上,根本無法與餐飲科的扎實訓練匹敵。2001 年,Peter 放棄了大學的錄取,從老家台南飛身台北,進入職訓中心,花了半年的時間把中西餐的基礎技術打好,連客房服務跟調酒都一次搞懂。接著便投身業界,經歷外場、客房服務、吧台最後回到最初的廚房內場,期間輾轉多家餐廳與飯店甚至回到台南,卻還是灰心喪志。
「會離開餐飲業,是因為我認為學做菜,必須要專精像是義式、法式、日式這樣的單一料理才會有所發展,當時我在台灣,發現很難在單一領域做到頂尖,就拿義式料理來說,隨便一個義大利人來台灣,就可以幹掉一堆人了。」
「講白了,這就是種商業噱頭,除非我可以下決心去義大利學,帶著一個光環回來,才有可能做到 Top!」這個道理,Peter 花了6年的時間才悟透。
採訪場地:酒語軒

相遇台灣葡萄酒教父

離開餐飲業後 Peter 來到台南一所葡萄酒專賣店當業務,透過這段時間不斷地買酒、買書投資自己充實專業智識,才發現原來葡萄酒真的是門很大的科目。
「台南的消費市場很大,主要是因為台南有錢人很多,他們的購買能力足夠,但這些人不會是我的客戶,是老闆的客戶,我的客戶是餐廳與一般消費者市場,但老實講當時台南市場並不發達,所以做得很辛苦。」
那時的 Peter 一天不僅要拜訪很多客戶還要舉辦活動,甚至得兼做公司的送貨員與會計,擔任老闆宴客時的主廚,生活非常忙碌,最後連看書喝酒的時間都沒有,把時間全賠了進去,撐了兩年多,終於離開了葡萄酒專賣店。
離職後,Peter 應朋友邀約,到他的餐廳幫忙管理外場,大概一個月,便接到台灣葡萄酒教父 –曾彥霖(Jeff)的電話。做廚師的一定知道江振誠,調酒一定聽過王靈安,而當時台灣葡萄酒最 top 的人物就屬曾彥霖先生。
「曾老師是我的恩師,當時我在台南做葡萄酒與曾老師認識,在離開酒商的工作時還到台北拜訪過他,那天曾老師打電話來告訴我,他創辦了一間新公司,問我有沒有興趣加入?」一開始 Peter 是拒絕的,才剛到朋友的餐廳幫忙,實在無法說走就走。
但隨著日子一天天過去,Peter 依舊對曾老師的邀約念念不忘,在一天晚上下班後他與朋友談到這個機會,孰料朋友激動地說:「當然去啊!這麼好的機會,幹嘛窩在我這裡?當初是覺得你剛好沒工作,才請你來幫個忙。」Peter 喜出望外,放下心中大石,再次赴台北追夢,2009 年底他加入了台灣葡萄酒教父的團隊。
採訪場地:酒語軒

品酒會初嘗

到曾老師那裡後,Peter 將在台南的賣酒經驗複製到台北:「當時我在台南賣酒給餐廳,但餐廳都會反映客人不點酒,所以我知道業績不好問題不在店家,而在消費者身上。」於是 Peter 就與餐廳合作,在平日生意最好的禮拜三,到餐廳內舉辦小型的「桌邊品酒會」,三百塊就可以品三杯酒,慢慢跟客人聊酒的特色、產地,加上餐酒搭大概半個小時,當一、兩桌都點了,其他桌也會開始有興趣,藉此養成客人到餐廳點酒的習慣。
當時曾老師的授課主要是由企業、業主邀請,費用都不便宜,於是 Peter 就想:「如果真的有這麼多人願意花高額學費來聽曾老師授課,我們就應該善用這本活字典,讓更多人有機會學習葡萄酒知識。」品酒會首次開課便全數額滿,場地被擠得水泄不通,舉辦一段時間後,用來刊登課程資訊的「酒類網站」甚至還來要求他們買廣告,才願意繼續開放刊登課程訊息。
透過外國客人的推薦,Peter 開始轉移到臉書舉辦活動,那時是2010年,甚至可以說他是台灣最早用臉書舉辦活動的人。一開始用的人少,效果不是非常好,慢慢地活動越辦越多,曾老師也從一個月一場,到 Peter 離開前的全盛時期,曾經一週就有六場品酒活動!
在曾老師的旗下,Peter 從文案、行銷、客戶聯繫到活動執行全包,短短的兩年,累積了大量的經驗跟知識,但也把自己榨乾,並決另在去研究所學習。
採訪場地:酒語軒
就在離開孔雀葡萄酒三個月後的某個星期三下午,Peter 與女朋友在碧砂漁港散心,突然接到一通朋友的電話,並詢問關於曾老師過世的消息,當時他震驚不已,甚至認為是朋友開了一個非常不好的玩笑話,在掛上電話後,Peter 立馬上打電話回公司確認,當時的總務大姐似乎已經知道Peter來電的用意了,並證實了這個噩耗,於是他立馬結束旅遊趕回公司。
「公司當時來了很多人,簡直是一片狼藉,當下真的沒辦法接受這件事,我跟著公司一路成長起來的,看到這樣的景象,真的很難過。」Peter 哽咽著說。因為當時有很多酒商擔心沒辦法收到款,於是就先來將酒搬走,甚至是還有人特地來買酒想撿便宜,場面非常混亂。Peter 當下便決定想要為曾老師做些什麼,「畢竟當時的孔雀是我跟曾老師一起把建立起來的,最後,也是由我,一手把它結束掉的。」
隨後,Peter 在臉書上發布正式結束的訊息,讓所有的客人知道,可以來支持我們最後一次「雖然每天進公司就是整理酒、賣酒,笑著迎接絡繹不絕的客人,但其實心裡在淌血。因為你知道每瓶酒的故事,甚至很多是曾老師捨不得賣的酒,是我們的回憶,現在卻要半賣半相送的方式售出,花了一個月的時間將公司全部清空。」看著空蕩蕩的公司,Peter 決定離開台灣並答應朋友的邀約,前往大陸闖蕩。

十年磨一劍

從大陸回來後,很多朋友來跟 Peter 討論工作的事情,但最後他決定跟「PS Tapas」的老闆合作,在安和路開辦新店,從一開始的裝潢到後來的顧店,也順便為公司處理進葡萄酒的生意。
「直到當時才發現自己真正想做的事,我想跟曾老師一樣,能真正地為台灣葡萄酒做些什麼,曾老師之所以被敬重,是因為他是一位樂於分享、無私奉獻的藝術家。我想走那條路,雖然辛苦,但我很清楚地知道這是我該做的,該往那裡去,又該怎麼走。」
Peter 不想打著曾老師的光環,活在曾老師的保護傘底下,說自己是孔雀的 Peter ,所以決定走出自己的路,給自己取了「流浪嗜酒師」這個新稱號。「關於『嗜』,因為不只是專做桌邊服務(侍),更是一名”試”酒師,所以我用了三關語、四關語,以『嗜』來代表品嚐、分享。」直到這時 Peter 才以自己的品牌正式出道,並在2017年成立了自己的葡萄酒顧問公司。
成為「流浪嗜酒師」至今已 6、7 年光陰。
本文引自:Accupass 生活誌
即將進入廣告,捲動後可繼續閱讀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從小熱愛民俗活動,台灣大大小小的文化節慶:媽祖繞境、鹽水蜂炮、東港燒王船一個都不放過,她是「雨都漫步」的創辦人 Mila 。在一次的外國民俗活動中,深刻的感受到台灣傳統文化的重要性,返國後以自己的家鄉「基隆」為出發點,成立城市散步式的小旅行,透過深度的導覽,帶大家重新認識這塊土地。
一張用iPhone在士林地下道拍的人像照片,在全球26國用巨大看板展出,作者來自台灣-iPhone攝影專家熊明龍。個人Instagram帳號 @easonhsiung 上有47.1k追蹤者,其中有7成是外國人...
些許凌亂的頭髮與鬍渣,眼睛裡閃爍著對文學的癡狂,彷彿隨時會迸發出對這個世界的奇幻異想。他是小說家駱以軍,永康街內的鴉埠咖啡是他寫作的後花園,老闆說駱以軍是這裡的常客,一杯紅茶一根香菸,吸吐之間,多少奇異故事就在這雲霧中緩緩形成...
帶著一副黑框眼鏡,俐落的短髮、燦爛的笑容是小帆給人的第一印象。才剛到咖啡廳不到五分鐘就已和大家打成一片,原來這就是去過107個國家之後的強大親和力...
尼伯爾,應該是世上唯一一個混亂與和諧僅有一街之隔的國度,主要幹道上喇叭聲此起彼落、煙霧瀰漫,沒有紅綠燈的街道上坑坑疤疤,有牛、有人、有車,毫無章法卻亂中有序。幾條街外的佛塔,轉經輪的鈴聲、漫步誦經的喇嘛僧人、翱翔的群鴿與大街形成鮮明對比。
從小熱愛民俗活動,台灣大大小小的文化節慶:媽祖繞境、鹽水蜂炮、東港燒王船一個都不放過,她是「雨都漫步」的創辦人 Mila 。在一次的外國民俗活動中,深刻的感受到台灣傳統文化的重要性,返國後以自己的家鄉「基隆」為出發點,成立城市散步式的小旅行,透過深度的導覽,帶大家重新認識這塊土地。
一張用iPhone在士林地下道拍的人像照片,在全球26國用巨大看板展出,作者來自台灣-iPhone攝影專家熊明龍。個人Instagram帳號 @easonhsiung 上有47.1k追蹤者,其中有7成是外國人...
些許凌亂的頭髮與鬍渣,眼睛裡閃爍著對文學的癡狂,彷彿隨時會迸發出對這個世界的奇幻異想。他是小說家駱以軍,永康街內的鴉埠咖啡是他寫作的後花園,老闆說駱以軍是這裡的常客,一杯紅茶一根香菸,吸吐之間,多少奇異故事就在這雲霧中緩緩形成...
帶著一副黑框眼鏡,俐落的短髮、燦爛的笑容是小帆給人的第一印象。才剛到咖啡廳不到五分鐘就已和大家打成一片,原來這就是去過107個國家之後的強大親和力...
尼伯爾,應該是世上唯一一個混亂與和諧僅有一街之隔的國度,主要幹道上喇叭聲此起彼落、煙霧瀰漫,沒有紅綠燈的街道上坑坑疤疤,有牛、有人、有車,毫無章法卻亂中有序。幾條街外的佛塔,轉經輪的鈴聲、漫步誦經的喇嘛僧人、翱翔的群鴿與大街形成鮮明對比。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如果愛吃平民小吃的話,有時會發現,經營者或是師父、學徒會再另起爐灶,以類似的店名做起生意來,甚至推出改良版的口味,生意同樣是強強滾,和創始店的人氣都一樣好,堪稱開枝散葉。而在咖啡界也有類似的情形。
Thumbnail
酒先生,大家都這樣叫他。 其實他姓李。但卻沒人喊他李先生。 曾經,不只一人對他說過 ,他有使人酒醉的能力。 起初不懂的他,在經歷幾次的經驗後,他好像明瞭了 他像酒精一樣使人愉悅;他像酒精一樣讓人忘卻煩惱;他像酒精一樣令人著迷上癮 他像酒精一樣,侵蝕著別人的人生 那個男人啊,酒先生……
Thumbnail
酒先生,大家都這樣叫他。 其實他姓李。但卻沒人喊他李先生。 曾經,不只一人對他說過 ,他有使人酒醉的能力。 起初不懂的他,在經歷幾次的經驗後,他好像明瞭了 他像酒精一樣使人愉悅;他像酒精一樣讓人忘卻煩惱;他像酒精一樣令人著迷上癮 他像酒精一樣,侵蝕著別人的人生 那個男人啊,酒先生……
Thumbnail
可能包含敏感內容
跟店長認識大約是在2020年,當時工作是在桃園龜山跑社區。那時店長還沒開店,在一家精釀啤酒廠工作。最近看到他開了自己的店,恭喜之餘,也紀錄一下。
Thumbnail
這篇文章探討了筆者在大學時期到職場和自由工作者時期對咖啡文化的經歷和理解。文章提及了香港和臺灣城市咖啡市場的發展以及國際和社會局勢對此的影響,以及咖啡文化對筆者生活的意義。
06/03/2011 自從我和朋友離開前一份工作後。 他成了標準的股票族,而我則是上山下海,到處跑跑。 雖然過著不同的生活。 但是我們常不用預約著一起喝下午茶。 聊聊人生的事,聊聊自由的生活。 以他在職場的豐功偉業,要離開業界的確不是件簡單的事。 但是他畢竟去作了。 不過他幾十年業務
美酒加咖啡 小陳四十多歲突然被公司裁員⋯頓時沒有收入,每個月還要繳房貸、車貸還有生活的開銷,這些都壓的他喘不過氣⋯重點老婆又在這個時候跟他離婚,為了耳根清淨倒是直接離了,面臨事業跟愛情都「失意」又中年又不好找工作⋯這些事情讓他壓力很大⋯每天在家都是借酒消愁!就這樣持續幾個月⋯朋友建議他出去外面走走
Thumbnail
講述一個名校的機械博士放棄高薪、顯赫職位,只為圓一個賣咖啡的夢想,不被父親諒解,孤身北上。 他不願再被世俗框架禁錮,只想逆風追夢,為心中的理想勇敢一次。 或許這條路艱辛,但他渴望掌握人生自主,不枉費青春歲月,堅持走只屬於自己的咖啡之路。
開了咖啡店才知道咖啡不是主角...。...... 您又是為了甚麼到咖啡店呢? 客人們到底是為了什麼目的前來,之於老闆,雖然有淡淡的哀傷,但是開店就是要賺錢,有來的都是好客人。咖啡嗎? 主角通常消失得快,萬年配角才是王道。 成為優質的客人守則三: 請用實際的行動支持你心愛的咖啡店。
Thumbnail
如果愛吃平民小吃的話,有時會發現,經營者或是師父、學徒會再另起爐灶,以類似的店名做起生意來,甚至推出改良版的口味,生意同樣是強強滾,和創始店的人氣都一樣好,堪稱開枝散葉。而在咖啡界也有類似的情形。
Thumbnail
酒先生,大家都這樣叫他。 其實他姓李。但卻沒人喊他李先生。 曾經,不只一人對他說過 ,他有使人酒醉的能力。 起初不懂的他,在經歷幾次的經驗後,他好像明瞭了 他像酒精一樣使人愉悅;他像酒精一樣讓人忘卻煩惱;他像酒精一樣令人著迷上癮 他像酒精一樣,侵蝕著別人的人生 那個男人啊,酒先生……
Thumbnail
酒先生,大家都這樣叫他。 其實他姓李。但卻沒人喊他李先生。 曾經,不只一人對他說過 ,他有使人酒醉的能力。 起初不懂的他,在經歷幾次的經驗後,他好像明瞭了 他像酒精一樣使人愉悅;他像酒精一樣讓人忘卻煩惱;他像酒精一樣令人著迷上癮 他像酒精一樣,侵蝕著別人的人生 那個男人啊,酒先生……
Thumbnail
可能包含敏感內容
跟店長認識大約是在2020年,當時工作是在桃園龜山跑社區。那時店長還沒開店,在一家精釀啤酒廠工作。最近看到他開了自己的店,恭喜之餘,也紀錄一下。
Thumbnail
這篇文章探討了筆者在大學時期到職場和自由工作者時期對咖啡文化的經歷和理解。文章提及了香港和臺灣城市咖啡市場的發展以及國際和社會局勢對此的影響,以及咖啡文化對筆者生活的意義。
06/03/2011 自從我和朋友離開前一份工作後。 他成了標準的股票族,而我則是上山下海,到處跑跑。 雖然過著不同的生活。 但是我們常不用預約著一起喝下午茶。 聊聊人生的事,聊聊自由的生活。 以他在職場的豐功偉業,要離開業界的確不是件簡單的事。 但是他畢竟去作了。 不過他幾十年業務
美酒加咖啡 小陳四十多歲突然被公司裁員⋯頓時沒有收入,每個月還要繳房貸、車貸還有生活的開銷,這些都壓的他喘不過氣⋯重點老婆又在這個時候跟他離婚,為了耳根清淨倒是直接離了,面臨事業跟愛情都「失意」又中年又不好找工作⋯這些事情讓他壓力很大⋯每天在家都是借酒消愁!就這樣持續幾個月⋯朋友建議他出去外面走走
Thumbnail
講述一個名校的機械博士放棄高薪、顯赫職位,只為圓一個賣咖啡的夢想,不被父親諒解,孤身北上。 他不願再被世俗框架禁錮,只想逆風追夢,為心中的理想勇敢一次。 或許這條路艱辛,但他渴望掌握人生自主,不枉費青春歲月,堅持走只屬於自己的咖啡之路。
開了咖啡店才知道咖啡不是主角...。...... 您又是為了甚麼到咖啡店呢? 客人們到底是為了什麼目的前來,之於老闆,雖然有淡淡的哀傷,但是開店就是要賺錢,有來的都是好客人。咖啡嗎? 主角通常消失得快,萬年配角才是王道。 成為優質的客人守則三: 請用實際的行動支持你心愛的咖啡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