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空間、新的你

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小時候,我們相信著虎姑婆會把不聽話小孩的手指吃掉;小時候,我們相信只要乖乖聽話,聖誕老人就會送禮物給我們…但當我們長大了以後,就會發現這些事情都只發生在小時候,但小時候,這些事情有真的發生嗎?
《不存在的房間》,原名《Room》。片中一開始敘述著一對母親和小孩在一個極小空間的生活,對於這個小孩生理性別的呈現,在片中給予觀眾的感覺各有各的說法,從他的外觀亦難以辨識,雖然他有著長髮,但不足以證明他就是個生理女性,他的名字叫做Jack,以一般人的認知會將這個名字設定為生理男性的名字,但這些都只是猜測,不過也會因為這些猜測讓這部片的一些劇情變得不太一樣。如果認定這小孩是生理女性,那母親將他的名字取名為大眾眼中較為男性的名字,可能是為了要躲避性侵母親的「老尼克」,而避免讓他對他的女兒起了色慾,重蹈他的覆轍;而如果我們將他視為生理男性,大家可以邏輯性的認定他的長髮只是因為他很久沒剪了,對於不想被老尼克知道這孩子的存在,或許只是希望孩子不要被老尼克所感染,變成跟他一樣。
母親與小孩在這個極小的空間生活著,在孩子五歲以前,母親試著用各種不同的想像、故事去建立孩子對世界的結構,而孩子也認為這個世界就是這樣子的空間,也認為這世界上只有媽媽沒有其他人了,對於老尼克,他也無從認定他是不是人類。直到某天因為Jack的好奇心,導致母親與老尼克的衝突,母親便決定讓Jack離開這個空間,對於外面的世界,母親試圖改變Jack過去的想法,但「教育從小做起」,根深蒂固的想法在腦中時,要將他硬生生地替換成跟自己過去所認知的不一樣時,誰能夠接受?
當他們離開了房間,跳脫了過去兩人的世界,這個世界上不再只有這樣一點點的空間,這世界的人類也不再只是媽媽和小孩而已,而生活上的劇變,無論對孩子還是對母親,生理或是心理都需要長時間的重新適應。
從親情的角度去看這部片,過去相互仰賴的兩人,走出這個世界後,孩子需要的不再只是母親,而母親需要面對的也不再只有孩子,就像我們長大了,離開了家裡,我們的時間不再只是給予家人,我們有我們的朋友、愛人,而家人往往成為最容易被忽略,卻又在身後默默保護著我們的人,我們總會覺得家人不在身邊根本是對自己的漠不關心、毫不在意,卻無法設身處地地去替家人思考著他們被放置於家中被自己所忽略,卻還要扛著我們誣陷他們的罪名。我們都有著我們依賴的、重要的人,但總是會因為時間、空間甚至認識了新的人,而改變了我們對這個人的關係,甚至自私的認為對方不再重視自己,但卻永遠都不會是自己的問題。
從教育的觀點出發,我們過去所認知的,無論是從課本上、家人、老師、電視媒體上所獲得的資訊,很多事情都被深植於腦中,但當我們發現我們所認為的跟現實不一樣了,我們可能會質疑過去的思維,也可能會去挑戰眼前的事實,但是這個事實或許在過去真的就是如此,也或許這個事實只是為了某些目的而在你面前以不同的樣貌呈現,每件事情都有著他的角度,但當我們耳濡目染著各種資訊時,別忘了我們已經不是小孩,「教育從小做起」,我們有權利去選擇更多的資訊,吸收、咀嚼、判斷,然後去產生自己的立場。當然,這個立場也會隨著時間、空間和新認識的人事物而有了不一樣的改變。
每個人可能都有著自己不願意去面對的一段黑歷史,或許是大、或許對自己沒那麼大的影響,但當我們要真的走出來,重新面對生活時,我們會用怎麼樣的態度去面對?當我們面對改變、面對過去、面對新的人事物時,我們除了跟自己溝通著,也別忘了跟那個與你要好的人事物對話。
責任編輯:林忠毅 核稿編輯:黃琬婷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avatar-img
440會員
573內容數
我們堅信每一個人都是獨特的。 用赤誠的熱情奔向世界、以細碎的文字紀錄所見所想 歡迎來到嚕嗶啵的世界 和我們一起嗶嗶啵啵🫧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什麼是真愛?難道是為了變成跟對方一樣?還是必須為了對方而不停地改變自己?亦或是只希望這個社會可以不要投以自己怪異的眼光?在這個自詡多元的社會環境,我們卻仍不停的追求所謂的「正常」生活,何謂「正常」?當我們希望這個社會的答案不只有黑與白時,我們的行為是不是也不該僅僅侷限於為了選擇而選擇呢?
每個國家都各自有優、缺點,然而,有的國家是汲汲營營的學習他國優點,但在反面,有些國家卻是高高在上耽溺於自己的花朵,這樣的世界情勢,造就美國這種強勢國家穩佔世界第一,雖然如此,其他國家也正一步步地向上爬。而台灣呢?
在現在這高速發展的時代下,環境儼然成為犧牲品,海平面不斷的上升、北極熊的家逐漸消失,而在各國內,卻是高聳入天的煙囪,排放著無色無味的CO2。除此之外,又有人認為這只是不肖廠商所製造出來的一場騙局,而真相又是什麼?
民主的意義為何?革命又是怎麼為人類帶來更好的生活,又或是更糟的生活?葡萄牙人閉口不提的革命、獨裁的歷史,到底在他們心中創造出多深的創傷。然而這些世代的產物無疑就是階級的隔閡,然而要怎麼消彌又是一大難題。
「永遠只寫真相,一如外科手術,雖會痛,但會痊癒。」媒體上, 那些記者陳述的事情,真的是事實嗎?還是其中參雜著記者本身的想法。而在現在還存在著戰爭的世界,需多戰地記者默默的承受風險,只為了將最完整、真實的報導呈現給社會大眾,而這些人值得我們獻上最高的敬意。
這部紀錄片沒有旁白、沒有字幕,全然透過拍攝下的畫面,及人物自白忠實反映烏克蘭及俄羅斯兩國人民的立場。 在兩個曾像兄弟般的國家,經過了什麼?關係變得殘破不堪,而雙方的 人民對於國家敵人的人民又是抱著怎樣的心態呢?
什麼是真愛?難道是為了變成跟對方一樣?還是必須為了對方而不停地改變自己?亦或是只希望這個社會可以不要投以自己怪異的眼光?在這個自詡多元的社會環境,我們卻仍不停的追求所謂的「正常」生活,何謂「正常」?當我們希望這個社會的答案不只有黑與白時,我們的行為是不是也不該僅僅侷限於為了選擇而選擇呢?
每個國家都各自有優、缺點,然而,有的國家是汲汲營營的學習他國優點,但在反面,有些國家卻是高高在上耽溺於自己的花朵,這樣的世界情勢,造就美國這種強勢國家穩佔世界第一,雖然如此,其他國家也正一步步地向上爬。而台灣呢?
在現在這高速發展的時代下,環境儼然成為犧牲品,海平面不斷的上升、北極熊的家逐漸消失,而在各國內,卻是高聳入天的煙囪,排放著無色無味的CO2。除此之外,又有人認為這只是不肖廠商所製造出來的一場騙局,而真相又是什麼?
民主的意義為何?革命又是怎麼為人類帶來更好的生活,又或是更糟的生活?葡萄牙人閉口不提的革命、獨裁的歷史,到底在他們心中創造出多深的創傷。然而這些世代的產物無疑就是階級的隔閡,然而要怎麼消彌又是一大難題。
「永遠只寫真相,一如外科手術,雖會痛,但會痊癒。」媒體上, 那些記者陳述的事情,真的是事實嗎?還是其中參雜著記者本身的想法。而在現在還存在著戰爭的世界,需多戰地記者默默的承受風險,只為了將最完整、真實的報導呈現給社會大眾,而這些人值得我們獻上最高的敬意。
這部紀錄片沒有旁白、沒有字幕,全然透過拍攝下的畫面,及人物自白忠實反映烏克蘭及俄羅斯兩國人民的立場。 在兩個曾像兄弟般的國家,經過了什麼?關係變得殘破不堪,而雙方的 人民對於國家敵人的人民又是抱著怎樣的心態呢?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徵的就是你 🫵 超ㄅㄧㄤˋ 獎品搭配超瞎趴的四大主題,等你踹共啦!還有機會獲得經典的「偉士牌樂高」喔!馬上來參加本次的活動吧!
Thumbnail
隨著理財資訊的普及,越來越多台灣人不再將資產侷限於台股,而是將視野拓展到國際市場。特別是美國市場,其豐富的理財選擇,讓不少人開始思考將資金配置於海外市場的可能性。 然而,要參與美國市場並不只是盲目跟隨標的這麼簡單,而是需要策略和方式,尤其對新手而言,除了選股以外還會遇到語言、開戶流程、Ap
Thumbnail
或許不論成人或小孩,生命的成長都是依循相似的模式:遇到問題 → 尋找解方/評估資源 → 做出決策 → 付諸行動。很多事情只能在短時間內思考、決定後就採取行動。這就是人生,這就是成長。就和旅行一樣,沒有課綱可參考,沒有教案可以寫,遇到挑戰只能直接面對。就這樣一步步從做中學,從錯中學。
Thumbnail
這本小說分成兩部分,上半部分講述Jack和媽媽被Old Nick囚禁在房間裡然後逃出生天的過程,後半部分講述他們在逃走後如何融入社會的故事。小說大部分看得懂,用詞並不難(大概是因為Jack是個五歲的孩子?)。
Thumbnail
一個人的生活,出現了意外的訪客。心裡再多的不願及不甘還是要學習面對。 家始終是我們想逃離卻又不得不面對的課題。理性層面來說我們無法選擇父母及成長的環境。 如果說靈魂投生前真的是有意識選擇,那麼這個家就是我們所選,只是不記得了。 無論如何,要面對的始終逃不了。轉念是唯一能做的事。孝順是我們從小到
Thumbnail
小我與內在小孩到底有什麼區別?在身心靈這塊內在小孩通常被描述為一個童年受了傷的自己,而小我雖然是給予我們負面信念的存在,但也經常被提到是因為我們過去受到的傷害,為了避免再次受傷而發展出來的大腦機制,我一直疑惑既然小我是想保護我們,為何我們總是非常討厭他?在一次的課堂上剛好有同學提問小我是什麼……
Thumbnail
母親是舊社會裡的童養媳,因故改嫁給我的外省老兵老爸之後,慢慢地從寄人籬下到開始擁有了自己的一個落腳處。一輩子困在一個小地方的人心胸不甚開闊,尤其是我母親,芝麻綠豆的事看得比天還大,不開心的事可以記上好幾年。   如同電視劇裡的情節,在童養家庭裡有許多人與事也不是好相與的。雖然改嫁給了我爸,母親
Thumbnail
這篇文章討論瞭如何面對孩子想要留舊東西的議題,作者通過一個小品故事,表達了對孩子們情感和記憶的重視,以及父母身上塑造孩子的模型,這對教育和家庭價值觀提供了深刻的思考。
跟著這本書揭開身世之謎,一切從複雜到簡單-只因為自己不是親生的,而且是媽媽口裡的「下人」所生。所以從小到大,媽媽對她的言語總和另一個仿若充滿性魅力的女人重合。
Thumbnail
電影場景分為兩半段,前半段描述一個5歲的小男孩─傑克(雅各布•特蘭姆雷飾),從出生便生活在一方4坪大小的房間內,睡覺、吃飯、看電視、洗澡、田徑運動、看書、做蛋蛇、甚至養了一隻幻想的狗。對於傑克而言;在他的認知中,這個房間就是他的世界。這讓我想到有名的哲學實驗「黑白瑪莉」,瑪莉從出生到成年都在
Thumbnail
每個人都會有大大小小的傷痛,都是起伏不定的過程... 「你是不是外面有女人了?!所以才一直藉故出差!」五歲的小漢生躲在房門內的門縫中,看著父母在客廳爭執不休的畫面。白天慈愛的母親,怎會一到夜間就變了臉色,像個惡毒的老巫婆,正在
Thumbnail
在《博物館驚魂夜》裡,一名守夜更人發現館中的死物因魔法活了起來,而且聽他調度。亟於在兒子眼中洗刷“魯蛇”形象的老爸就把孩子帶來,坐上一人貴賓席,而老爸則成了節目主持人。我稱之為《老萊娛親》的翻轉版,足以為當前台灣大選需贏取年輕一代的參選人的諷喻。
Thumbnail
徵的就是你 🫵 超ㄅㄧㄤˋ 獎品搭配超瞎趴的四大主題,等你踹共啦!還有機會獲得經典的「偉士牌樂高」喔!馬上來參加本次的活動吧!
Thumbnail
隨著理財資訊的普及,越來越多台灣人不再將資產侷限於台股,而是將視野拓展到國際市場。特別是美國市場,其豐富的理財選擇,讓不少人開始思考將資金配置於海外市場的可能性。 然而,要參與美國市場並不只是盲目跟隨標的這麼簡單,而是需要策略和方式,尤其對新手而言,除了選股以外還會遇到語言、開戶流程、Ap
Thumbnail
或許不論成人或小孩,生命的成長都是依循相似的模式:遇到問題 → 尋找解方/評估資源 → 做出決策 → 付諸行動。很多事情只能在短時間內思考、決定後就採取行動。這就是人生,這就是成長。就和旅行一樣,沒有課綱可參考,沒有教案可以寫,遇到挑戰只能直接面對。就這樣一步步從做中學,從錯中學。
Thumbnail
這本小說分成兩部分,上半部分講述Jack和媽媽被Old Nick囚禁在房間裡然後逃出生天的過程,後半部分講述他們在逃走後如何融入社會的故事。小說大部分看得懂,用詞並不難(大概是因為Jack是個五歲的孩子?)。
Thumbnail
一個人的生活,出現了意外的訪客。心裡再多的不願及不甘還是要學習面對。 家始終是我們想逃離卻又不得不面對的課題。理性層面來說我們無法選擇父母及成長的環境。 如果說靈魂投生前真的是有意識選擇,那麼這個家就是我們所選,只是不記得了。 無論如何,要面對的始終逃不了。轉念是唯一能做的事。孝順是我們從小到
Thumbnail
小我與內在小孩到底有什麼區別?在身心靈這塊內在小孩通常被描述為一個童年受了傷的自己,而小我雖然是給予我們負面信念的存在,但也經常被提到是因為我們過去受到的傷害,為了避免再次受傷而發展出來的大腦機制,我一直疑惑既然小我是想保護我們,為何我們總是非常討厭他?在一次的課堂上剛好有同學提問小我是什麼……
Thumbnail
母親是舊社會裡的童養媳,因故改嫁給我的外省老兵老爸之後,慢慢地從寄人籬下到開始擁有了自己的一個落腳處。一輩子困在一個小地方的人心胸不甚開闊,尤其是我母親,芝麻綠豆的事看得比天還大,不開心的事可以記上好幾年。   如同電視劇裡的情節,在童養家庭裡有許多人與事也不是好相與的。雖然改嫁給了我爸,母親
Thumbnail
這篇文章討論瞭如何面對孩子想要留舊東西的議題,作者通過一個小品故事,表達了對孩子們情感和記憶的重視,以及父母身上塑造孩子的模型,這對教育和家庭價值觀提供了深刻的思考。
跟著這本書揭開身世之謎,一切從複雜到簡單-只因為自己不是親生的,而且是媽媽口裡的「下人」所生。所以從小到大,媽媽對她的言語總和另一個仿若充滿性魅力的女人重合。
Thumbnail
電影場景分為兩半段,前半段描述一個5歲的小男孩─傑克(雅各布•特蘭姆雷飾),從出生便生活在一方4坪大小的房間內,睡覺、吃飯、看電視、洗澡、田徑運動、看書、做蛋蛇、甚至養了一隻幻想的狗。對於傑克而言;在他的認知中,這個房間就是他的世界。這讓我想到有名的哲學實驗「黑白瑪莉」,瑪莉從出生到成年都在
Thumbnail
每個人都會有大大小小的傷痛,都是起伏不定的過程... 「你是不是外面有女人了?!所以才一直藉故出差!」五歲的小漢生躲在房門內的門縫中,看著父母在客廳爭執不休的畫面。白天慈愛的母親,怎會一到夜間就變了臉色,像個惡毒的老巫婆,正在
Thumbnail
在《博物館驚魂夜》裡,一名守夜更人發現館中的死物因魔法活了起來,而且聽他調度。亟於在兒子眼中洗刷“魯蛇”形象的老爸就把孩子帶來,坐上一人貴賓席,而老爸則成了節目主持人。我稱之為《老萊娛親》的翻轉版,足以為當前台灣大選需贏取年輕一代的參選人的諷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