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於 2020/03/11閱讀時間約 2 分鐘

燈下課子,不能外包的親子時間

父母深度關心孩子的功課,是儲存可貴的親子存款,走到青春期時才夠提領。
太太對著大兒子皓的怒罵聲,從書房裡陣陣傳出;皓剛進入國中,太太常教到冒火氣,方才告別童年,變調的不是男孩的聲帶,而是媽媽焦慮的腦袋。
「讓孩子贏在起跑點」這類補教名言,向來與我們絕緣;兒子學齡前,我們不急著他們學國語注音,國小不急著學電腦、英文或其他學科。兩個兒子國中小時的功課我們沒交給安親或補習班代勞,一路上都是媽媽親自細心關照。小三開始,教他們研擬讀書計畫,大小兒子分別從國小高年級與國中之後,可獨自在房間裡安靜讀書寫作業。
在家自己教小孩功課的溫暖舒爽,上了國中開始颳起淒風苦雨。
皓數學計算能力較差,又固執於自己的方法,考試成績常常探底;盡管壓縮掉讀書時間,我們仍支持他用心投入自然科學社團,「這是孩子一個重要的探索階段」,我們是這麼想的。只是國中爆增的課業與考試,孩子的學習面臨前所未見的壓力,媽媽替孩子很焦急。在家一邊教他數學一邊衝擊著母子雙方的心智,多次的怒罵伴隨皓的啜泣聲,我幾度想易子而教,外包給補習班或請家教。但太太不放棄並反省:「我察覺到自己的焦慮過給了皓」,勤於閱讀求知,再調整態度與方法。一個學期後,燈下桌前的氣氛慢慢恢復平和,皓的數學像換過電池也有了起色。
從國中後段到高中,我們能教的越來越有限,但對他們功課上的關心並未遞減。不因孩子的考試分數高低而有所賞罰,但我們相信孩子從小養成做好功課的習慣,不只是養成責任感,也等於預習將來工作上學習能力的態度及方法。而父母親自教,更是在儲存可貴的親子存款,走到青春期時才夠提領
作家蔡穎卿主張父母要深度關心孩子的功課,她認為這些親子互動,將來自然會變為對彼此工作的關心。但許多父母為了親子關係的「和諧」,卻主張不要自己教孩子功課,有些全職媽媽寧可在姊妹淘裡七嘴八舌交流補習心得,也不願意花些心思熟悉與輔導孩子的課業。其實家長不必是教育高手或要犧牲工作,在連絡簿簽名與給錢之外,只要父母願意多陪伴,並關注功課內容與在校情形,這些親子時間是可以盡量避免外包
在為人父母的教室中, 教孩子的過程需要不怕麻煩地持續學習。
太太放下事業,在家全心教養年幼的孩子,她始終肯定這份價值。孩子長大後,她重回國中任教,更多了媽媽的智慧與洗練。太太的用心與關愛,在孩子心裡已扎根,即使到現在,偶有青春期的衝撞,母子下一小時即可談笑風生,兩兒子對媽媽仍是幾乎無話不說,有時甚至爭相發言。在我們家的教養舞台上,媽媽像是無所不能的主角,但我也不敢只是跑跑龍套,偶有兄弟或母子的衝突,我也會適時介入、各自溝通。
良好的親子關係如同鑽石般珍貴,尤其是在國小畢業前的階段,父母的愛心可使它更加璀璨。孩子的成長只有一次,這份不能外包的親子時間,燈下課子其實是機不可失。
感謝《國語日報》刊於2019/3/15家庭版
分享至
成為作者繼續創作的動力吧!
© 2024 vocus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