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格精選

亦敵亦友?既虛擬又現實的雙面刃│淺談網路社群

閱讀時間約 6 分鐘
認識一個新朋友時,你會如何留下他的連絡資訊?相信比起「可以告訴我你的電話號碼嗎?」現在有更多人會說「你的LINE ID是什麼?」、「加一下FB」或「你有IG嗎?」
網路社群已經成為人們生活中的一部分,許多傳言與輿論的最初源頭也都從網路開始流傳。到底為什麼我們的生活已經與網路社群緊密連接?網路社群又如何影響我們對現實的觀點?你可能會說「我登出就好啦」、「不要看就沒事了」,或許不然,答案比你想的要更複雜一些。

│正在悄悄靠近你的網路社群

網路社群的強大在於它能創造社會資本,藉由隔著螢幕的互動與交流,逐漸取得社群中成員的信任與認同。就好比金錢帶來的萬能好處「錢非萬能,沒有錢卻萬萬不能」,社會資本是讓你可以「在家靠父母,出外靠朋友」的另一種萬能。社會資本是人與人互動、社交的基礎,包含連結、規範、信任、互惠等多種層面。個人如果擁有豐富的社會資本,代表他擁有足夠緊密或大範圍的社會網絡,當他陷入困境時,就可能找到願意幫助他的對象。
網路社群的頻繁互動與多種交流方式,讓社群中的成員可以共享一種語言或論述。交流的愈頻繁,成員就可以從社群中獲得更多幫助,無論是資訊的分享或者情感上的支持,使得成員願意為社群付出更多心力,或者取得網路社群中的名譽與成就感,比如在PTT上因為每問必答而被稱為大神的用戶。如今更有多種形式的社群媒體可使用,包括:Facebook、Twitter、Plurk或者已停止服務的無名小站,使用者可自行選擇喜歡的社群加入,並成為網路社群中的一員,累積網路中獨有的社會資本。
Photo by John Schnobrich on Unsplash

│不安於虛擬的網路社群

網路社群能累積社會資本的特性引發了網路上的從眾行為,一波波的跟風潮把虛擬社群帶入現實,成為網路社群真正令人不容忽視的原因。
從眾行為是人們處於團體中,因為感受到「需要被認同」、「與團體保持一致」的壓力,而改變自己原有的行為、認知或判斷。網路雖有匿名的特性,使用者仍會在網路社群中以融入群體為目標,展現從眾行為。特別是互動頻率高的使用者,更容易展現出較高的忠誠度,並具備對其他成員的凝聚力,使社群成員間的關係更加堅固,培養出對社群的信任。
但這些從眾行為不僅會表現在虛擬的網路中,更延伸至現實世界。比如消費者相信部落客與留言者的推薦購買特定商品造成熱銷、到特定店家消費引發排隊狂潮;又或者聽信網路謠言、假新聞,對特定公眾事件造成影響,比如美國大選期間的假新聞事件,其中,社群媒體容易分享與快速傳播的特性,使得假新聞的影響範圍擴大。這時,網路社群不再「虛擬」,而是能撼動現實,達成其他傳統媒體(包括電視、報紙、雜誌等管道)難以超越的效果。

│不斷請求你留下的網路社群

網路社群不再虛擬的其他原因是即便使用者自認什麼都沒有做,網路還是會在不知不覺間,透徹了解帳號背後的人是誰;以及身處在數位時代,要完全避免使用網路的難度高,且脫離網路社群也常對使用者帶來程度不一的焦慮感。
Photo by LinkedIn Sales Navigator on Unsplash
以臺灣最多人使用的社群Facebook為例,網站初始的設計目的就是讓使用者留下愈多資料、創造愈多與其他使用者互動的紀錄愈好。許多促成使用者互動的設計包含「你可能認識」的朋友推薦、「在想些什麼」的動態時報文字、甚至是使用帶給人信賴感的藍色作為主色調,Facebook網站的各方面都在激發使用者主動分享資訊的欲望。即使使用者不曾發過一篇文章,只要從朋友名單中進行分析,也可以概略推算出使用者的個人資料。
個人隱私問題可能可以藉由不使用社群網站、不創建帳號從根本解決,但網路社群正逐漸成為人們分享資訊的重要管道。不論是人際交流或者資訊分享,不受限時間地點、不需要面對面交談的性質,使網路社群愈發蓬勃發展,在特定的專業社群中,還能達到一定的知識水準。即使撇除網路社群的使用,在上網率達到86.5%、12-49歲使用者的上網率達到97.7%的現今,想全面避開網路的影響幾乎不可能。就算不使用網路,從虛擬走向現實的種種社群從眾行為,依舊會對個人造成或多或少的影響。

│需要拿捏距離相處的網路社群

即使弊端明顯,也不可忽視網路社群的資訊傳播能力。網路社群全然突破地域與時間限制的使用便利性,使其在阿拉伯之春等事件中,凝聚強大的號召力,為世界帶來許多變革。此外,網路社群的流通也促成可汗學院均一教育平台等線上學習平台的出現。雖然網路是否真的促成教育更加普及、又或者強化了數位落差還沒有定論,但網路提供了更多正規學校教育以外的可能。
網路社群是現實社會的延伸,載體的改變不會影響人們在團體中追求認同、渴望陪伴的想法。但網路的匿名性與普及程度使網路社群的影響力逐漸增加,若要抑止錯誤資訊的散播與網路的負面影響,社群成員的把關必不可少,避免自己陷入從眾心態也是重要的方式。
你經常在網路上與未曾謀面的他人互動嗎?你是否曾在不知不覺中,被網路資訊影響了判斷?網路社群是敵是友並沒有絕對的答案,但找到適當的距離,拿捏虛擬與現實的界線,或許你能看得更全面而清晰。

參考文獻

  1. 江義平、賴欣怡(2014)。網路社群媒體使用者資訊分享行為探究。創新與管理,11(1),23-51。
  2. 林奇秀、陳一帆(2001)。淺析網路社群知識分享實證研究如何構思社會資本概念圖書資訊學刊,9(2),55-89。doi: 10.6182/jlis.2011.9(2).055
  3. 陳筱華、李佩貞(2011)。探討社群意識在虛擬環境下對凝聚力與忠誠度的影響。行銷評論,8(4),519-537。doi: 10.29931/MR.201112.0006
  4. 詹壬菡、方彩欣(2012)。論網路虛擬社群中的從眾行為現象。設計研究學報,5,153-167。doi: 10.29701/JDR.201207.0012
  5. 劉靜怡(2012)。社群網路時代的隱私困境:以Facebook為討論對象。臺大法學論叢,41(1),1-70。doi: 10.6199/NTULJ.2012.41.01.01
  6. 聯合行銷研究股份有限公司(2018)。107年個人家戶數位機會調查報告。臺北市:國家發展委員會。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圖書資訊學刊》(ISSN 1606-7509)由國立臺灣大學圖書資訊學系出版,為同儕審查、開放取用的半年刊,刊載圖書館學、資訊科學、電腦科學、目錄學、檔案學、教學科技等相關領域之中英文學術論文。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如今當人們有資訊需求,使用網路與搜尋引擎的機率遠大過前往圖書館。而圖書館的價值何在、有了Google是否還需要圖書館等質疑,在行動裝置普及以來,便不曾停過...
研究生是學校欲培養的重要專業人才,這個階段的教育對研究生日後的學術生涯更有著決定性的影響,其中,又以其學位論文最能展現高等教育成果。論文的完成除了有賴研究生自身的投入,背後還需要教師與學校的支持與協助。
了解特殊情境中的資訊行為,可以幫助資訊提供者更有效地傳播正確資訊。臺灣至今仍守住非洲豬瘟的防線,除了政府的宣導,熱心分享資訊的民眾與提供正確報導的媒體也多有功勞。傳播正確資訊有助需要資訊的人做出正確的選擇與行動,亦是資訊行為所以值得關注的原因。
Google或許可以告訴你最近的照相館在哪裡、PTT能提供各種腳架與鏡頭的分析,但想知道如何按部就班地構思角度、調整光圈,就需要經過組織、有條理呈現知識的書籍。圖書館如今提供的不是如同搜尋引擎般單純回答問題的服務,而是經過規劃、可符合不同階段資訊需求的服務。
對讀者來說,安靜明亮的圖書館是知識的殿堂,也是放鬆休閒的好去處。但對於在圖書館中工作的館員而言,每一個走進圖書館的讀者,都可能是今天的未知挑戰,是明天的壓力和負面情緒的來源。
翠玉白菜上的螽斯被嚇跑了! 看一個小孩、一隻鴨子和一隻獅子大鬧故宮!故宮與太極影音公司合作拍攝3D動畫影片「國寶總動員」,運用文物擬人化的特效手法,拉近民眾與古文物的距離。
如今當人們有資訊需求,使用網路與搜尋引擎的機率遠大過前往圖書館。而圖書館的價值何在、有了Google是否還需要圖書館等質疑,在行動裝置普及以來,便不曾停過...
研究生是學校欲培養的重要專業人才,這個階段的教育對研究生日後的學術生涯更有著決定性的影響,其中,又以其學位論文最能展現高等教育成果。論文的完成除了有賴研究生自身的投入,背後還需要教師與學校的支持與協助。
了解特殊情境中的資訊行為,可以幫助資訊提供者更有效地傳播正確資訊。臺灣至今仍守住非洲豬瘟的防線,除了政府的宣導,熱心分享資訊的民眾與提供正確報導的媒體也多有功勞。傳播正確資訊有助需要資訊的人做出正確的選擇與行動,亦是資訊行為所以值得關注的原因。
Google或許可以告訴你最近的照相館在哪裡、PTT能提供各種腳架與鏡頭的分析,但想知道如何按部就班地構思角度、調整光圈,就需要經過組織、有條理呈現知識的書籍。圖書館如今提供的不是如同搜尋引擎般單純回答問題的服務,而是經過規劃、可符合不同階段資訊需求的服務。
對讀者來說,安靜明亮的圖書館是知識的殿堂,也是放鬆休閒的好去處。但對於在圖書館中工作的館員而言,每一個走進圖書館的讀者,都可能是今天的未知挑戰,是明天的壓力和負面情緒的來源。
翠玉白菜上的螽斯被嚇跑了! 看一個小孩、一隻鴨子和一隻獅子大鬧故宮!故宮與太極影音公司合作拍攝3D動畫影片「國寶總動員」,運用文物擬人化的特效手法,拉近民眾與古文物的距離。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生活中不可或缺 在這個網路無遠弗屆的時代,社群媒體早已成為我們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從LINE到Facebook,各式各樣的平台提供我們一個便捷的管道,與親友保持聯繫、分享生活點滴。然而,社群媒體的普及也帶來了一些新的問題,其中之一就是它對人際關係的影響。 社群媒體:一把雙刃劍 社群
Thumbnail
人際網路在任何時候都很重要,但是有的人誤會了「人脈」的意思,覺得只要每天都有不同的局,跟越多人吃過飯、拍過照,就是擁有了人脈,其實大部分時候只是擁有了「名片」 以前我年輕的時候也會想要突破自己的圈層,想跟厲害的人多相處、多學習 「向上社交」指的不應該只是針對「社經地位」⋯⋯
Thumbnail
我之前曾經提過社交斷捨離的概念,由於社交網路的快速和便利性,進而導致建立社交變得像吃速食一樣簡單,相反地,摧毀一段友誼,也僅需要點擊一個按鈕,雖然社交變得方便,但我們更應該定期檢視我們的社交情況,人類是群居的生物,沒有群體生活,對人類來說會是災難,但無效的社交,也對我們沒有太多幫助。
Thumbnail
臺灣社群媒體平臺在日常生活中顯得尤為重要, Discord, Patreon, Uscreen, Buy Me a Coffee, ko-fi, Gumroad, Gotomax 和 Getmax 等社群平臺都在臺灣具有一定受眾。本文通過比較不同社群平臺的優缺點。
在現代社會,社交媒體已經成為我們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它不僅改變了我們獲取和分享資訊的方式,也深深影響了我們的人際關係。
社群,臉書,群組,現代人無法割捨使用網路,現實世界許多爆表壓力和傷痛,包袱,在個體資料的保護機制和虛擬世界中,心靈最脆弱或真實面得已盡情釋放;即時對話反饋和虛擬人設,初期的心裡缺損角落滿足感十足後,方便性和個人化,現代人沉溺網路成為鍵盤手,幾乎是日常與不可逃避的事了。 然而心存善良,沒有評估文字風
Thumbnail
在這篇文章中我首先說明了社群媒體正在改變的趨勢,特別是短影音平臺對於社群媒體生態的影響;接著,我從社群媒體演算法的調整延伸至內容平臺的經營重心調整,最後提出寫作者應該如何看待社群媒體的建議。
Thumbnail
社會中充斥各式各樣的社群軟體,以及善用社群軟體作為社交工具以及影響力的重要性。文章提到現代人的社交工具技能,以及社群軟體帶來的影響力,提及了KOL、內容創作者背後的龐大人數。文章還闡述了社群媒體對人類的劣根性,加速了人類在爭名與奪利上的比較,以及前所未有的孤獨感。
許多人常說電腦手機發展,使人與人之間的彼此的感情變得冷漠,但事實上人們從網路千禧年爆發以來,就有不少熱門的社群軟體,主軸仍然是社交。例如:PTT、奇摩即時通、台灣論壇、無名小站等,直到現在大家熟知的FB、IG、推特,甚至最新的抖音和小紅書短影片為首的社群。這些經過好幾十年,仍然是3C發展不可或缺的一
Thumbnail
生活中不可或缺 在這個網路無遠弗屆的時代,社群媒體早已成為我們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從LINE到Facebook,各式各樣的平台提供我們一個便捷的管道,與親友保持聯繫、分享生活點滴。然而,社群媒體的普及也帶來了一些新的問題,其中之一就是它對人際關係的影響。 社群媒體:一把雙刃劍 社群
Thumbnail
人際網路在任何時候都很重要,但是有的人誤會了「人脈」的意思,覺得只要每天都有不同的局,跟越多人吃過飯、拍過照,就是擁有了人脈,其實大部分時候只是擁有了「名片」 以前我年輕的時候也會想要突破自己的圈層,想跟厲害的人多相處、多學習 「向上社交」指的不應該只是針對「社經地位」⋯⋯
Thumbnail
我之前曾經提過社交斷捨離的概念,由於社交網路的快速和便利性,進而導致建立社交變得像吃速食一樣簡單,相反地,摧毀一段友誼,也僅需要點擊一個按鈕,雖然社交變得方便,但我們更應該定期檢視我們的社交情況,人類是群居的生物,沒有群體生活,對人類來說會是災難,但無效的社交,也對我們沒有太多幫助。
Thumbnail
臺灣社群媒體平臺在日常生活中顯得尤為重要, Discord, Patreon, Uscreen, Buy Me a Coffee, ko-fi, Gumroad, Gotomax 和 Getmax 等社群平臺都在臺灣具有一定受眾。本文通過比較不同社群平臺的優缺點。
在現代社會,社交媒體已經成為我們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它不僅改變了我們獲取和分享資訊的方式,也深深影響了我們的人際關係。
社群,臉書,群組,現代人無法割捨使用網路,現實世界許多爆表壓力和傷痛,包袱,在個體資料的保護機制和虛擬世界中,心靈最脆弱或真實面得已盡情釋放;即時對話反饋和虛擬人設,初期的心裡缺損角落滿足感十足後,方便性和個人化,現代人沉溺網路成為鍵盤手,幾乎是日常與不可逃避的事了。 然而心存善良,沒有評估文字風
Thumbnail
在這篇文章中我首先說明了社群媒體正在改變的趨勢,特別是短影音平臺對於社群媒體生態的影響;接著,我從社群媒體演算法的調整延伸至內容平臺的經營重心調整,最後提出寫作者應該如何看待社群媒體的建議。
Thumbnail
社會中充斥各式各樣的社群軟體,以及善用社群軟體作為社交工具以及影響力的重要性。文章提到現代人的社交工具技能,以及社群軟體帶來的影響力,提及了KOL、內容創作者背後的龐大人數。文章還闡述了社群媒體對人類的劣根性,加速了人類在爭名與奪利上的比較,以及前所未有的孤獨感。
許多人常說電腦手機發展,使人與人之間的彼此的感情變得冷漠,但事實上人們從網路千禧年爆發以來,就有不少熱門的社群軟體,主軸仍然是社交。例如:PTT、奇摩即時通、台灣論壇、無名小站等,直到現在大家熟知的FB、IG、推特,甚至最新的抖音和小紅書短影片為首的社群。這些經過好幾十年,仍然是3C發展不可或缺的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