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05-10|閱讀時間 ‧ 約 4 分鐘

boycott 與「杯葛」或「不予肯定」或「不宜購統統」等的轉換密碼

boy:約略形聲並轉換自漢字「杯」的漢語發音。其中 y 又通過大寫 Y 象徵「木」,這種抽象的象徵方式類似 HAPPY 之 Y 與漢字「樂」之「木」的轉換手法;bo 則約略形聲「杯」字中的符號「不」之漢語發音。此處的 boy 和指稱「男孩」的 boy 無關。
cott:co 約略形聲漢字「葛」的漢語發音,tt 又約略象徵漢字「葛」上部的符號「艸」,也可能通過「ten.ten」轉換「十.十」轉換符號「艹」(演化自符號「艸」)。
boy + cott = + = 杯葛 = boycott,意指漢字「杯葛」。不過話說回來,漢字「杯葛」一詞也可能是形聲 boycott 而造出的、有一點不知所云的擬聲字詞,而 boycott 則可能本來是形聲自意思更淺白直接的漢字詞語「不予肯定」,也類似 refuse、否絕、拒絕、抵制、反對之意。此外,在一些「拒買運動」中,boycott 此字甚至可能有「不宜購統統」的語意即類似「統統不要買」的意思。
然而,上述的推論可能都是錯的,因爲據說 boycott 一字本來引申自一個 English 語系的人名姓氏,於公元 1880 年纔變成動詞和名詞。那位知名人士叫作 Capt. Charles C. Boycott (公元 1832年 ~ 公元 1897 年),是一位土地經紀人或土地掮客之流,也是一位 Irish Land League (愛爾蘭領地聯合) 之「貝殼流放主義」(ostracism,現代中文或譯「陶片放逐制」等) 的支持者 (P.S. 參考 Wikipedia:陶片放逐制 -- https://zh.m.wikipedia.org/zh-tw/陶片放逐制)。據說,Charles C. Boycott 曾經反對當時的土地改革、拒絕爲佃農降低土地租金,甚至驅逐佃農,以致於聲名大噪,當時他的名字被報紙新聞通過各種語言的轉譯而在世界上廣爲傳佈,甚至遠傳至東亞的日本,就連日語都以 boikotto (ボイコット) 的發音來表示「拒絕」、「抵制」之意。換句話說,漢字文化的「杯葛」一詞也可能是轉譯自這個英語系人名的姓氏 Boycott。 (P.S. 參考 Wikipedia:杯葛 -- https://zh.wikipedia.org/wiki/%E6%9D%AF%E8%91%9B?wprov=sfti1) 既然如此,boycott 在作爲「杯葛」之意時,其實可能是比較霸道性的、欺壓式的抵制行為,而 anti-boycott (反杯葛) 不就可能是「反對霸道性及欺壓式的抵制行為」或「反制霸道性及欺壓式的抵制行為」嗎?
奇怪的是,前述「貝殼流放主義」的「貝殼」二字的發音竟然也有點接近「杯葛」的發音,那「杯葛」一語究竟是來自 boycott 還是來自「貝殼」一詞的誤傳呢?......所以說, boycott 及「杯葛」和「貝殼」這三個字彙繞來繞去實在有點......很難搞清楚那一方的「杯葛」或「反杯葛」纔是正當的行為,個人覺得還是少用為妙!
分享至
成為作者繼續創作的動力吧!
© 2024 vocus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