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你是一間食品加工廠的老闆,當你的工廠因各式原因最終宣告倒閉,你會如何處置這家即將廢棄的工廠?讓它變作一隅廢墟?拆掉它蓋新的建築?改建它另作利用?這些都是常見的選擇。然而,你有想過把廢棄工廠變成具備永續發展理念的農場嗎?看似天馬行空,實則出乎意料的可行!The Plant,一家位於美國芝加哥的都市農場,就有這麼巧妙的際遇!
The Plant 是一座四層樓的室內立體農場,「 魚菜共生 」和「 沼氣發電 」是農場運作的核心。The Plant的魚池和蔬菜耕植設施與規模9000加侖的水循環系統相連,魚池內的水富含氮營養鹽,流入水耕設施作為灌溉與肥料來源,經植物根部過濾、吸收養份後,再將水回流入魚池。此外,The Plant擁有多座厭氧消化槽,可將植物殘餘及魚類排泄物轉化為肥料和沼氣,利用沼氣發電供應溫控與電子設施。
另外,還有14間烘焙坊、啤酒釀酒廠、製茶工坊等食品業者進駐廠房,他們也是整個農場資源循環體系的一部份。The Plant內部釀酒廠產生的酒糟,可作為養殖吳郭魚的飼料,吳郭魚的排泄物,則可成為蔬菜生長所需的肥料,而蔬菜行光合作用所產生的氧氣,又可與製茶發酵程序中產生的二氧化碳進行循環。The Plant將產出的蔬菜、香菇、吳郭魚銷售至當地的農夫市集,化身都市垂直農場,努力打造自給自足的生產體系,具體實踐「以有餘補不足」、「零廢棄」的理念,讓循環經濟「在地化」。
然而,看似天衣無縫、生生不息的能源循環,其實也面臨著嚴峻的挑戰。魚菜共生系統的水質只適合養殖吳郭魚、鯉魚、鯽魚等雜食性且適應力強的魚類,耕作方面,雖然幾乎所有的蔬果皆可種植,但作為糧食作物的小麥、稻米、玉米等,需要消耗比果菜類多數倍的能量才能種植成功,若要藉由「魚菜共生」因應氣候變遷所帶來的食物短缺,還有一段漫漫長路要走。至於沼氣發電,雖能化腐朽為神奇,把動物的排泄物轉換成沼氣,卻也蘊含了諸多限制,像是沼氣產量會隨著原料品質、數量而不固定,沼氣發電的相關設備造價高昂等等,仍有許多努力的空間。
即使如此,筆者認為將廢棄廠房改建成垂直農場,推廣魚菜共生、沼氣發電勢在必行。台灣有太多廢棄工廠因無妥善規畫而變成廢墟,也有太多場館隨展覽時間過去而變成蚊子館 如果能將它們改建成垂直農場,不僅能產出蔬果成為周邊居民的食物來源,若能克服障礙,產出糧食作物和供應穩定的沼氣,更能形成自給自足的生態體系,還可藉此拓展觀光,翻轉新樣貌。垂直農場目前有其運作的限制,但在這個生存環境不斷改變的時代裡,它將是一股新興的潮流。現在台灣的垂直農場發展才剛起步,農場的增建需要大眾的了解與支持,再加上政府的協助,大家同心協力,一起因應時代與環境的變遷
責任編輯:沈安婕 核稿編輯:吳宇翔
閱讀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