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格精選

找出自己的職場估值,知己知彼正是關鍵/游舒帆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21 分鐘

要知道自己在企業市場中的價值,必須先找到定位,但定位是否有市場性,則只能在真實環境中驗證與探索,然後階段性修正自己的定位。如果市場認同了你的價值,再來就是你的能力是否能達到市場的期待了。知己知彼,可以讓你的價值更快變現。

游舒帆
商業思維教練暨傳教士,歷任鼎新電腦總監、TutorABC RD head,TGO鯤鵬會台北分會創會成員暨學習委員。2017年離開職場後開始投入顧問、培訓與教練工作。現為多家網路、電商、傳產公司策略顧問與合作夥伴。
先前跟大家分享了人生持續成長的三個引擎,一周以來獲得了非常多的回饋,有些朋友也開始做出自己的版本,非常開心對大家能帶來正面的幫助。
人生的三個引擎,其實也是企業成長的三個引擎;我只是用大家較能理解的方式來解讀商業知識。因為我相信,只有這些知識能被運用在大家的生活與職場上,你才能真正學懂商業這門學問。
有多位朋友提出了另一個問題:
看了文章後,我瞭解如何提升自己的價值了,但我怎麼知道自己的現況到底在哪?如何有效的計算自己的市場行情?
所以,本篇我將花一些篇幅告訴大家,如何以企業的「市場估值」觀念,來思考個人的市場行情。

先請各位幫個忙

2019年下半年起,我將花一整年的時間來科普更多的商業知識,讓更多人能系統化的學會商業知識,經營者將公司經營得更好、工作者強化職涯發展,以及改善你的人生。
在此邀請大家為我將推出的《商業思維年度大課》做問卷回饋,讓我更瞭解大家遭遇的問題,推出更棒的內容。
問卷連結:https://www.surveycake.com/s/dyXPZ

薪資的基本邏輯

在深入談個人估值之前,我們先來談談企業的估值。請先記得一個基本的邏輯:當你要進入一家公司或行業工作前,首先得知道這家公司或行業能不能負擔得起高薪。
為了支付員工高薪,公司會承擔較重的人事成本;而願意承擔的公司,絕對不會是因為佛心,而是因為某些原因讓他們負擔得起、也願意負擔這樣的人事成本。
到底是哪些原因呢?可以讓我們往下看。

企業估值的基本觀念

「估值」(Valuation)一詞,泛指對一間公司的預估價值;但估值與真正的價值之間還是有所落差的。估值50億的公司,不見得就有人願意出50億元買;或許有些買主看到某些面向,只願意出35億元收購,但另一個買主卻看重它擁有的組織資產,願意花55億元收購、甚至只購買一部份股權。
在資本市場中,其實還沒有一個具有足夠公信力的公式,來精確計算每間公司的價值;不過仍有一些常見的方法,諸如「P/E估值法」、「P/B估值法」、「企業價值倍數(EV/EBITDA)估值法」、「PEG估值法」、「股價營收比估值法」、「EV/銷售收入估值法」、「RNAV估值法」等等。
或者看其他財務面因素,如自由現金流的估值方式、以及互聯網模式中針對網路效應的額外估值方法等等。
重視財務利潤表現,就會給能創造收益的公司打高分;重視成長能力,就會給市場增速快的公司打高分。各有各的估值,也各有道理;不過無論哪種估值法,最終企業看重的仍是效益。
就效益層面來思考,常見的原因不外乎財務收入(獲利能力、營收規模提升、自由現金流)、市場佔有(規模擴大、填補缺口、進入新市場等)、資源整合(通路、人才、資產)、技術取得(專利、研發資源)等等。
以下進一步將上述這幾個原因,收斂為幾個項目:
  1. 行業
  2. 客戶
  3. 成長力道
  4. 競爭壁壘
  5. 獲利能力
  6. 回收期

1. 行業

「站在風口上,豬都能飛」,這是雷軍的一句名言,意味著站在對的位置上,不論你是誰,都有機會乘風而起。
沒有永遠賺錢的行業,可靠的只有商業模式與經營能力。
過去這些年曾經火紅一時的行業或商業模式,我想大家都不陌生:共享經濟、無人商店、人工智慧、新零售、區塊鏈等,在不問獲利能力的情況下,仍獲得資本市場的青睞而獲得大額投資;但隨著潮水退了,沒穿褲子的人總是會被看個精光。
對企業來說,沒有永遠賺錢的行業,可靠的只有商業模式與經營能力;然而對個人來說,要擁有好的薪資,有時行業選擇非常重要,這個留待後續再跟大家探討。

2. 客戶

客戶的數量與結構,基本上與一家公司的經營能力息息相關;客戶數量基本上決定了這家公司服務客戶的模式、也決定了這家公司的市場能力,而客戶結構則泛指新/舊客比例、免費/付費流量比例、客戶分群、客戶終身價值等相關概念。而這個結構基本上與服務、產品品質、市場經營方法等都脫離不了關係。
一家公司若擁有20萬客戶,其中40%屬於回頭客、每位客戶的客單價是2,000元,比同業高20%,每位客戶的終身價值達32,000元,是同業的3倍;從這個角度來看,這家公司不僅僅擁有20萬客戶,還擁有大幅超過同業水準的客戶經營能力。

3. 成長力道

看企業的經營能力時,有時我們會看年複合成長率(Compound Annual Growth Rate,簡稱CAGR);CAGR代表的,是一定時間內的企業每年成長率。
你有時可能會聽到「公司今年成長300%」的說法,這代表一年的CAGR是300%;有些公司短期的成長力道強,例如「連續三年成長300%」,這通常代表它所處的市場仍在成長期、市場仍有很大的缺口亟待填補;又或者「連續30年成長15-20%」,這代表這家公司所處在的市場相對穩定、或是經營能力非常穩健的結果。
前者看短期成長速度,後者則重視成長的尾勁;我正巧待過這樣的兩家公司,在運作邏輯與市場價值上確實大不相同。
以難度來說,我認為「連續30年成長15-20%」的難度,遠高於「連續三年成長300%」;前者需要的是紀律、以及一套有效面對市場變化的機制,而後者有時則是搭上風口,切入了一個正在成長的領域。
在資本市場中,如果是以價值投資來思考,長期且穩定的企業是不錯的投資標的;但若以短期投資變現,或者更快切入潛力市場來說,短期且爆發增長則會是更好的投資標的。而這些考量,也會大幅影響企業的估值。

4. 競爭壁壘

有些人喜歡用護城河來形容競爭壁壘,總之指的就是企業建立起競爭對手不易越過的障礙;這個障礙有可能來自品牌、技術、法律、規模、資本或特殊資源等面向。
如果擁有強力的品牌,企業就會具備高度的溢價能力、獲客成本也會大幅降低;有些公司光是品牌就能賣不少錢,因為多數消費者認的是品牌,而非背後的公司或組織。
此外,強大的技術自然也不在話下。擁有強悍的技術能力,不僅能解決競爭者解決不了的問題,也有機會以更低廉的成本完成任務;而這也是現代公司大幅投入研發資源的關鍵點:有了自主研發的能力,基本上能大幅降低對外部技術的依賴性。
不過,本文的內容不在深談這些觀念,所以法律、規模、資本投入或特殊資源的部份,就不花太多篇幅來說明,留待後續再以其他文章跟大家分享。

5. 獲利能力

在《商業思維》一書中,我曾跟大家提過:
企業追求的是長期盈利能力,沒有盈利能力就無法永續經營,更遑論實現願景與使命。
因此評估一家公司的價值,最直接的就是從財務結果來思考。
而其中我們應該特別留意的是「自由現金流」。企業必須有可支配的現金,來執行各種市場成長策略與長期研發項目,才能確保企業長期的競爭能力。
我們應該關注的,是那些融了一大堆錢、但始終看不到「盈利能力」追上「虧損速度」的公司。
而自由現金的來源,廣義來說主要是兩大塊:一部份源自於企業經營的盈利,這一般代表企業已經證明了自己的盈利能力;另一部分則是來自融資、借貸或出售資產而換取的現金。這也沒什麼問題,大家耳熟能詳的那些互聯網公司,早期大多仰賴外部資本來加快市場擴展速度,而後才開始盈利。

6. 回收期

「回收期」一般泛指投入資金之後還本所需的時間。舉例來說,花3,000萬投資了某項研發設備,而這個設備每年可以為公司帶來500萬的利潤(在此我們先忽略設備可能的折舊與攤銷),直接換算下來的回收期就是6年。
許多企業在進行併購時,會考量併購一家公司之後多久才能回本;這是以兩家公司合併後仍獨立運轉為前提做出的簡易預估,是一種靜態的算法。
因為合併之後,一般會涉及許多資源整合,屆時回收期是延長或縮短還很難說。一般而言,回收期當然是愈短愈好。
當一家公司估值高的時候,一般也比較願意支付較優渥的薪資給員工,這也是選擇公司的一個考量點。

企業估值給我們的啟發

上面討論了企業估值的邏輯,而我們若同樣以行業、客戶、競爭壁壘、成長力道、獲利能力與性價比等面向來評估自己,又會是怎麼一回事呢?

1. 挑選行業

選對行業的重要性或許遠超過你的想像。當你所處的行業屬於經營模式穩定、市場變化性小、每年的成長幅度都處於相對穩定的狀態時,除非是全新的工作崗位,企業一般也不太可能突然提供高額的薪資。
然而在某些追求速度或爆發成長的行業,企業更願意支付高薪來招攬優秀人才;因為他們很清楚,公司推進的速度有很大部分必須仰賴這些人才。
同樣的專業能力與工作經驗,在不同的行業中可能出現30-50%的薪資差距。
舉例來說,在資訊整合(SI)公司有二年經驗的工程師,薪資可能在3-5萬元左右;但同樣經驗的工程師在區塊鏈公司,則可能拿到6萬以上的薪資。不為什麼,區塊鏈在去年是熱門題材;一來市場的潛在可能性高,二來也較受資本市場青睞,自然更有動力延攬好的人才來加速公司推進。
不過在進入2019年之後,區塊鏈的熱度稍稍降低,薪資水準應該也會有所下修才是。
總之,瞭解現在的行業趨勢,找到一份相對高薪工作的機率就會大幅提升。

2. 客戶:有多少企業需要你這樣的人才?

在談企業估值的段落裡曾提到「沒有永遠賺錢的行業,可靠的只有商業模式與經營能力」,這意味著我們不能老是靠著追行業趨勢來增加收入,而應該把重心放回自己身上。
  • 有多少企業需要你這樣的人才?有多少企業正在找尋你這樣的人才?
根據市場供需理論,當市場的需求力道愈強,商品價格一般也會更好。10年前軟體人才缺乏,所以軟體人才的平均薪資一度居於所有職務的前列;5年前數位行銷盛行,所以高階數位行銷人才在市場上也非常搶手。
近兩年是大數據與人工智慧的時代,所以數據科學家與人工智慧工程師的職位往往能獲得不錯的薪資。
  • 光看職缺數量就夠了嗎?
顯然不是的,數量只能凸顯市場的人才趨勢。「50萬軟體人才需求」與「10萬人工智慧人才缺口」並不意味著這幾十萬人都能獲得高薪;而是在這個趨勢上可以選擇的工作會更多一些。若你要在這樣的趨勢中領取高薪,必須要能掌握一個關鍵點:
在這幾十萬人中,你有什麼獨特性?

3. 競爭壁壘:你跟別人有什麼差別?

當談到獨特性時,我建議各位可以回過頭去看我前一篇文章提到的三個重要引擎,問自己幾個問題:
  • 我的專業技能或經驗,在市場上能名列前茅(前30%)嗎?
  • 我的工作成果或產品,在他人眼中是否具有價值?
  • 我是否累積了一定程度的市場聲譽?
假設你是個有十年經驗的工程師,但這十年之中你是否持續在提升自己?而你是否提升了自己,基本上是看工作成果,而不是看你是否努力學習。所以,「產出」是最關鍵的證據、也最具有說服力。
當市場需要大量的軟體人才時,如果你曾經帶領過30人的軟體團隊(學識),完成了某個產品的上市(產品),你的價值就會很高;當市場需要大量的數位行銷人才時,如果你曾經參與過從無到有的數位行銷專案(學識)、並在三年內達成上億元的銷售成績(產品),而且能清楚說明整個過程,那當然就有機會獲取高薪。
站在趨勢上、並且擁有領先市場普遍需求的經驗與能力,往往能獲得相對優渥的薪資。
此外,差異化的定位也是價值的來源之一。舉我自己當例子,如果你用技術或業務單一面向來衡量我的價值,我相信個別領域中比我厲害的人太多了;但談到技術管理,我很有信心絕對能排進前1%。
若要談到科技結合商業,我對自己就更有信心了;所以我在跟別人介紹自己、或者找工作的時候,一定會圍繞著最有價值的定位點來切入。
但請大家留意一件事:很多人誤以為自己能做的事情很多就是有價值,所以在履歷上會寫自己「能做軟體開發,也能處理行政、財務與團隊建設相關工作」;這種寫法給我的感覺是,你能處理很多雜事、讓我感受到你對其他工作的包容性,但不會對你的核心專業加分。但若你能告訴我,你理解負責行政、財務跟團隊建設對軟體開發工作的正面助益時,評價就又會不一樣了。
技術能力好的管理者有需求,技術一般、但溝通能力好的管理者也有需求;不熟軟體開發、但能做好專案管理的PM也有需求,只是:
在此,我建議大家思考幾個問題:
  • 相較於其他人,我能貢獻什麼額外的價值?
  • 長期來說,我的專業核心會是什麼?
  • 我能在多重工作中創造出綜效,並讓我的專業核心愈做愈好嗎?
缺乏獨特性的人,在市場上通常也只能追求平均水準的待遇。

4. 成長力道

你知道,資歷有時候反而是種扣分嗎?
上次有個朋友向我詢問職涯問題時,我看完他的履歷之後問了這個問題。
資歷多,不見得總是加分的;當我們在看一個人時,如果他的職涯軌跡持續向上,一般會獲得較好的評價。但這個「持續向上」不見得是職銜上的提升,而是涵蓋了多個層面。一般而言,我會看以下幾項:
  1. 職稱上的改變:例如從工程師變成研發主管、行銷專員變成行銷經理,這是典型「專業職往管理職」的升遷。
  2. 職務工作上的調整:例如工程師變系統分析師或專案經理,這是屬於工作職能上的改變。
  3. 職務工作上的升等:例如工程師變成資深工程師、資深工程師變成架構師,這屬於工作職能上的升級,一般意味著經驗的累積、或是能力的提升。
  4. 實際工作內容的改變:在台灣,前三項都有可能是假的,所以我在看履歷時,會更看重實際負責的工作內容是否有所改變;例如有沒有負責更複雜或更困難的案子,以及是否有從「專案參與者」變成「專案負責人」一類的。如果他的職稱或職務變了,但工作內容沒有改變,我會對他的經歷打些折扣;反過來說,如果他的職稱跟職務都沒改變,但工作內容一直變呢?我得看看這個人是否屬於工作能力強,但性格較為特別的類型。
  5. 能明確列舉每一段工作經歷的成果:這類人有可能是懂得包裝自己的人,但願意包裝自己、能從面試者的角度來準備履歷,代表他也清楚什麼樣的呈現方式更具價值感;剩下的就是面試時能否看出此人是真的有料、或者是裝出來的。
那什麼狀況下會扣分呢?
如果你做了10年,卻跟做1-2年的人差不多,也就是我常說的,你的工作經歷只是「10個1年」;你的10年經驗不但沒有加分,還是種扣分。
扣分的原因是,我認為你並不是一個懂得學習成長的人;如果要找一個安分守己的人,做每天從事重複性工作的崗位,我可能會考慮你;但那些高薪的崗位,就大概怎麼樣都輪不到你了。
你的經歷必須呈現一條正向的成長軌跡,成長力道有時是你談到好薪資的關鍵。

5. 獲利能力

你的工作能為公司創造獲利嗎?
看過《商業思維》一書的朋友,應該清楚我說的是什麼;為公司創造獲利,並不是說你要直接負責業績、或是擔任業務相關工作,而是你很清楚自己做的每件事能為公司貢獻什麼、而且你能清楚的說出脈絡關係。
擔任業務或行銷相關工作的人,在這道題目上似乎比較吃香,但其實並不盡然。在實體業務為主的行業或公司裡,業務人員對業績的貢獻一般是很大;但隨著科技的進步,數據與技術人員對業績的貢獻也有非常顯著的提升。
而且,有時候技術能搞定原本幾百人都無法解決的複雜問題;這時候,技術人員的價值就凸顯出來了。
例如媒體頭條的推薦演算法、大量而即時的影像識別等,都不是光靠人力就滾得出來的;如果負責這些演算法的工程師能明確說出「推薦演算法的核心是我設計的。這個演算法上線之後,用戶的留存率提升了30%,進而帶動業績300-400%的成長」,我相信任何人看到這個數字都會感到驚豔,而這正是一種有效的價值陳述方式。
挑選工作時,盡可能選擇那種能理解你專業價值的環境;一來他們知道你能幫上什麼忙,二來你的工作成果也會更容易被認可。一般來說,也比較容易談到一個好的價碼。

6. 性價比

  • 「用100萬聘請你貴不貴?用300萬呢?」
如果我用100萬聘請你,但每年你只能為我創造80萬的收入,那100萬我覺得是貴的;但若你一年可以為我創造3,000萬的收入,那300萬的薪資我覺得是便宜的,貴或便宜基本上與你的能創的價值有關。
你對公司獲利的貢獻能力,反映的是你的價值;你的薪資則是你的價格,當價值明顯高於價格時,就有可能拉高價格。
所以,當你能清楚回答上述五個問題時,就更能清楚告知對方你的性價比是好是壞。很多時候我們開了個價,但卻無法陳述自己能帶來的價值,而是期待對方透過面試過程來感受,交由對方進行評估;此時的你,其實已經將價值判斷的權力交到對方手上了。
搞懂大家對價值的認知,並且主動出擊,讓對方理解自己的價值;當對方看懂價值之後,價格才有談判的空間。

我如何知道自己當前的市場價碼?

前面談了很多關於個人市場價值的觀念,那到底我要如何才能獲知自己的市場價碼呢?
這一點其實並不複雜,核心觀念就是永遠別讓自己遠離人力市場,跟各種機會保持聯繫,具體的做法是以下四項:
  1. 持續更新你的LinkedIn:上面有很多的獵人頭或求才企業,他們隨時可能為你提供新的職缺資訊。
  2. 主動接觸獵人頭公司:讓他們幫你留意更好的工作,也讓他們更瞭解你的工作經歷與性格;他們經驗多,能提供你更具體的建議。
  3. 多在相關社群上活動:活動連結了人與人,也連結了工作職缺與人才;很多好的工作機會都在社群中流動,而透過朋友介紹的新工作一般也不會有太差勁的薪水。
  4. 偶爾去面試看看:不管你有沒有要換工作,你都應該去聊聊各種可能的工作機會、並且提出高於現職20-30%的薪資條件,看看對方是感到為難,還是爽快的接受,透過這種方式來判斷你的經歷在外部市場的當前價碼,這一項蠻直觀的,被打槍對你也沒什麼損失,但若能談成,你就有機會獲得更好的薪資。
當然了,網路上看104、1111或glassdoor等平台的薪資統計報告,你也可以獲得一部份的資訊;但這類資訊統計的大多是平均值,你也還不知道自己的經歷可以放在哪個區間,所以參考性其實並不高。
唯一能參考的,是你有興趣的公司職缺可能薪資範圍;但若要知道自己的實際價碼,我建議還是直接接觸市場最快最準。
我第一次轉職發生在出社會九年之後,那一的跳槽讓我的月薪成長了50%、年薪成長了1倍;而且我知道這不算高,是一定談得下來的價碼。為什麼我知道呢?因為我知道自己值什麼價碼、也知道公司給得起什麼樣的價碼。
我怎麼知道自己值什麼價碼呢?一來是獵人頭公司跟我說的、二來是我在社群活動時,有些人直接來談時開口就是某個價碼。而我又怎麼知道這家公司給得起什麼價碼呢?一方面還是來自於獵人頭公司,二方面則是內部朋友提供的資訊。
不要覺得這些數字好像是難以取得的秘密,有時只是你沒有用對方法罷了;如果你懶,獵人頭公司就是你最好的朋友。
後來我又談了幾次薪資,每一次也都獲得了不錯的回報。談薪水的前題是,請搞清楚自己在公司的價值,也理解公司對於薪資的規則;有時候不是你沒有價值,而是公司有自己的敘薪規則,不能為你破例。你也別在一個給不起的環境中強求;若你的目的就是「求財」,有時候換個環境會更快一些。

總結:個人估值的三個核心

最後,我用下圖的結構來收斂本篇所談論到的所有內容:
  • 職業定位
我認為,這對每個工作者來說都是重要的。你必須要有自己的定位,才會知道你的市場在哪裡;而這個定位也要有獨特性、必須要是專屬於你的,當你無法回答別人問「為什麼必須是你」這個問題,別人也很難給你一個合適的價碼。
以我自己來說,其實我就是個科技結合商業的綜合體,而且我期許自己把兩條線都發展到90分的水準。所以即使我這兩年都在談商業思維,仍然沒有放掉對科技的學習、也沒有放掉與技術社群的連結;因為這是我的獨特定位,也是我跟別人的關鍵差異。
  • 能力圈
要培養什麼樣的能力,不應該是讓工作來幫你決定,而是圍繞著自己的定位來決定。
如果你想往行銷專家的方向定位,但現在從事的工作並非行銷相關內容,你要換個工作、還是運用閒暇時間來學習行銷知識?如果你兩個都不選,那你應該反過來調整定位,否則勢必產生錯亂。
有時候當你的能力圈長出新東西時,會發現自己進入了一個新的領域;此時還有可能反過來調整原先的定位。早年我對商業的熟悉度還不高時,對自己的定位是一個「技術解決方案的提供者」,把自己定位在跟技術相關的角色上。
後來對商業愈來愈熟,才發現自己能同時站在兩個角度思考,是一種很大的優勢;而且我也喜歡這樣的工作內容,才反過來修正自己的定位。
  • 市場
你嘗試找到自己的定位,但這樣的定位是否具有市場性,基本上是未知的;你必須進行市場探索,如果市場上對這樣的角色暫時沒有太高的需求,你可能得階段性修正自己的定位、或者採取其他做法。
舉例來說,早期我大多以「專家式通才」這個標籤在介紹自己,因為「商業思維」這個概念在去年之前並不流行;但隨著《商業思維》一書上市,我也舉辦了多場新書說明會之後,這個概念才開始被更多人認識。所以我也調整了自己的定位,改成了「商業思維傳教士」或「商業思維教練」。
如果市場認知這個角色定位的價值,再下一層的問題,就是你的能力圈是否達到市場的期待了。持續接觸市場,讓那些能對你出價與估價的人瞭解你的能力,而你也瞭解他們願意給的價碼。
要知道自己值多少錢,上市場去驗證最快;知己知彼,能讓你的價值更快變現。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avatar-img
1.4K會員
2.0K內容數
為您送上頂尖作者的最新管理與科技產業思維。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在台灣科技產業闖蕩了四十多年,認識的企業創業老闆多不勝數;也難免有認識多年的老朋友,雖然事業發展順利,企業做大做強、公開上市,一生一世名利無虞,但卻在成為人生勝利組之際遭遇轉折,官司纏身、甚至鋃鐺入獄。
志玲姐姐與日本放浪兄弟成員Akira日前發布婚訊,成為媒體及網路社群的熱門新聞;許多Facebook上的朋友也紛紛分享與志玲姐姐的合照,其中不乏社會知名人士。趁著記憶猶存,我也來跟大家分享跟幾位亞洲領袖見面的印象。
如果哪天Apple開始做電動車,應該是理所當然的事情吧?他們有的是錢、有的是鴨子划水默默開發的能力、而且還有一群願意不計代價擁有「電動車中的iPhone」的潛在顧客。不過說來簡單做來難,Apple到現在還沒有做出電動車,想必有他們的理由。
看到詹太太所寫、談到關於Apple的新款Mac Pro工作站級機種的〈WWDC 2019:生財器具才是最紮實的買賣〉一文之後,心中有些想法,於是寫篇短文談談「工業」和「消費」產品在行銷上的差異,供讀者參考。
今年的Apple全球開發商大會(WWDC)簡直就是「生財器具大會」;好多久違的「老工具」帶著新面孔回到了舞台上:像是令人懷念的工作站電腦、影片剪輯製作工具Final Cut Pro等等。經過十年,Apple終於重新意識到「賣生財器具」才是好生意。
這是個消費者全面掌控的時代,我們已經從「大眾媒體」走向「媒體大眾」;我們要正視行銷的最終目標,並不是媒體買多少、轉換有多少、或是廣告投資(ROAS)有多少,而是用戶活躍與留存的比例。
在台灣科技產業闖蕩了四十多年,認識的企業創業老闆多不勝數;也難免有認識多年的老朋友,雖然事業發展順利,企業做大做強、公開上市,一生一世名利無虞,但卻在成為人生勝利組之際遭遇轉折,官司纏身、甚至鋃鐺入獄。
志玲姐姐與日本放浪兄弟成員Akira日前發布婚訊,成為媒體及網路社群的熱門新聞;許多Facebook上的朋友也紛紛分享與志玲姐姐的合照,其中不乏社會知名人士。趁著記憶猶存,我也來跟大家分享跟幾位亞洲領袖見面的印象。
如果哪天Apple開始做電動車,應該是理所當然的事情吧?他們有的是錢、有的是鴨子划水默默開發的能力、而且還有一群願意不計代價擁有「電動車中的iPhone」的潛在顧客。不過說來簡單做來難,Apple到現在還沒有做出電動車,想必有他們的理由。
看到詹太太所寫、談到關於Apple的新款Mac Pro工作站級機種的〈WWDC 2019:生財器具才是最紮實的買賣〉一文之後,心中有些想法,於是寫篇短文談談「工業」和「消費」產品在行銷上的差異,供讀者參考。
今年的Apple全球開發商大會(WWDC)簡直就是「生財器具大會」;好多久違的「老工具」帶著新面孔回到了舞台上:像是令人懷念的工作站電腦、影片剪輯製作工具Final Cut Pro等等。經過十年,Apple終於重新意識到「賣生財器具」才是好生意。
這是個消費者全面掌控的時代,我們已經從「大眾媒體」走向「媒體大眾」;我們要正視行銷的最終目標,並不是媒體買多少、轉換有多少、或是廣告投資(ROAS)有多少,而是用戶活躍與留存的比例。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我想這是我最近比較有感觸的,在談論預期報酬、買賣時點、技術分析、風險控管、生活平衡或財務自由等主題之前,我認為最重要的是了解自己,評估當下的環境現況,以及掌握最終的目標。 個人現況 我在股市中浮沉多年,績效與單純持有大盤指數的表現差異頗大。當然,有些時期特別好,例如去年12月,我靠著美國小型股,
Thumbnail
如何明白自己的工作能力水平?   1.藉由閱讀或問大神得知 2.投入小資源邊做邊驗證得出   或是從手邊可得的市場開始建立   比如新創公司選擇的項目都是利基市場   也就是市場切分很細,以至於大集團不會滿足道的小眾市場   在這市場下慢慢壯大後   有品牌名聲與更多資金後
Thumbnail
這本書探討瞭如何追求自由,不讓公司體制毀掉年輕人。書中談到了人生商業模式、無槓桿與有槓桿賣時間、時薪思維、以終為始等議題。作者張輝著重於引導讀者重新連結自己與世界,找到自己生命的意義。最終的自由是什麼以及如何尋找這個自由都是書中探討的重點。
Thumbnail
我從來就不是說大話,光動嘴的人,換間企業就一定要爭取加薪,雖然大家都說這是必備條件,只是自己認為應該要看清自我身價,我之前看到的高薪,或許只是我看到自己想看的,進來一張嘴乎溜溜就談到高薪,卻沒有實際作為,這也為未來的工作之路帶來許多的隱憂吧。
Thumbnail
在選擇商品銷售區域及商品定價時需要謹慎,透過瞭解市場需求和競爭情況,以及掌握商品成本毛利,才能找到最適合你的商品銷售區域和甜蜜定價。
Thumbnail
在追求職場升遷的道路上,深入市場分析是關鍵。文章以市場趨勢、競爭狀況、與「客戶」(上司、同事等)需求為觀點,描繪升遷策略。通過張偉的故事,強調如何透過學習競爭對手、了解客戶需求等關鍵步驟實現個人目標。結語呼籲持續學習、市場敏感,以勇敢邁向升遷之路。
企業的單一必要條件是什麼? 就是要有會付錢的客戶。   這本【師父】第29頁 「永遠記得:毛利率很重要!」 對所有的新事業來說, 最重要的一個數字就是毛利。   它決定了你事業的其他項目: 資本、銷貨量、間接費用、事業可行, 甚至決定事業是否活得下去。   如何知道事業活得下
  價值分析 公司的價值取決於盈餘--未來盈餘的折現。未來無人可知,但以歷年來的績效加上行業景氣的預測來得出一個預估未來盈餘的預估值,而推估出公司合理的價值,。 所以找出: 一、 股價便宜(至少合理價)、報酬率要夠。 二、 經營有方、管理者值得信賴、誠信、有能力的人經營的好公司。 三、
Thumbnail
職場上,一個人的成功不只是靠工作水平,而是要看是否能夠解決問題。透過將價值轉化成實際的經濟價值,可以提升自己的自信心、創造力,並獲得更多的機會。本文闡述瞭如何具備解決問題的能力,以及如何運用黃金圈法則來檢視工作價值,並將價值變現的方法。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我想這是我最近比較有感觸的,在談論預期報酬、買賣時點、技術分析、風險控管、生活平衡或財務自由等主題之前,我認為最重要的是了解自己,評估當下的環境現況,以及掌握最終的目標。 個人現況 我在股市中浮沉多年,績效與單純持有大盤指數的表現差異頗大。當然,有些時期特別好,例如去年12月,我靠著美國小型股,
Thumbnail
如何明白自己的工作能力水平?   1.藉由閱讀或問大神得知 2.投入小資源邊做邊驗證得出   或是從手邊可得的市場開始建立   比如新創公司選擇的項目都是利基市場   也就是市場切分很細,以至於大集團不會滿足道的小眾市場   在這市場下慢慢壯大後   有品牌名聲與更多資金後
Thumbnail
這本書探討瞭如何追求自由,不讓公司體制毀掉年輕人。書中談到了人生商業模式、無槓桿與有槓桿賣時間、時薪思維、以終為始等議題。作者張輝著重於引導讀者重新連結自己與世界,找到自己生命的意義。最終的自由是什麼以及如何尋找這個自由都是書中探討的重點。
Thumbnail
我從來就不是說大話,光動嘴的人,換間企業就一定要爭取加薪,雖然大家都說這是必備條件,只是自己認為應該要看清自我身價,我之前看到的高薪,或許只是我看到自己想看的,進來一張嘴乎溜溜就談到高薪,卻沒有實際作為,這也為未來的工作之路帶來許多的隱憂吧。
Thumbnail
在選擇商品銷售區域及商品定價時需要謹慎,透過瞭解市場需求和競爭情況,以及掌握商品成本毛利,才能找到最適合你的商品銷售區域和甜蜜定價。
Thumbnail
在追求職場升遷的道路上,深入市場分析是關鍵。文章以市場趨勢、競爭狀況、與「客戶」(上司、同事等)需求為觀點,描繪升遷策略。通過張偉的故事,強調如何透過學習競爭對手、了解客戶需求等關鍵步驟實現個人目標。結語呼籲持續學習、市場敏感,以勇敢邁向升遷之路。
企業的單一必要條件是什麼? 就是要有會付錢的客戶。   這本【師父】第29頁 「永遠記得:毛利率很重要!」 對所有的新事業來說, 最重要的一個數字就是毛利。   它決定了你事業的其他項目: 資本、銷貨量、間接費用、事業可行, 甚至決定事業是否活得下去。   如何知道事業活得下
  價值分析 公司的價值取決於盈餘--未來盈餘的折現。未來無人可知,但以歷年來的績效加上行業景氣的預測來得出一個預估未來盈餘的預估值,而推估出公司合理的價值,。 所以找出: 一、 股價便宜(至少合理價)、報酬率要夠。 二、 經營有方、管理者值得信賴、誠信、有能力的人經營的好公司。 三、
Thumbnail
職場上,一個人的成功不只是靠工作水平,而是要看是否能夠解決問題。透過將價值轉化成實際的經濟價值,可以提升自己的自信心、創造力,並獲得更多的機會。本文闡述瞭如何具備解決問題的能力,以及如何運用黃金圈法則來檢視工作價值,並將價值變現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