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於 2019/06/29閱讀時間約 5 分鐘

4. 苦難就是苦難(上)──《無神世界的人生意義》大要 2019A6

壞事發生,就像任何事一樣。苦難有目的、有意義的想法好壞參半:可以叫人得安慰,也可以叫人更痛苦。苦難是基督教教義上的死結。
菲律賓獨魯萬被海燕颱風夷為平地(by Henry Donati/Department for International Development, CC BY 2.0, https://commons.wikimedia.org/w/index.php?curid=30786546)
菲律賓獨魯萬被海燕颱風夷為平地(by Henry Donati/Department for International Development, CC BY 2.0, https://commons.wikimedia.org/w/index.php?curid=30786546)

4.1 苦難也有意義?

世人既然以為萬事都有目的,那麼苦難也應該有目的。苦難臨頭,就問:「為什麼?」「為什麼是我?」
盧亦思有個女病人Anna,本來生活在某東歐窮國,因為被丈夫虐待,隻身逃到加拿大。兼兩份低薪的工作,勉強餬口,生活已經艱難,卻又得了乳癌。開頭大受打擊,疑惑自己為什麼那麼苦命,卻受惠加拿大先進的醫療系統,忽然好像懂了。她流着淚跟盧亦思說:「這是安排好的。上帝派我丈夫來,一定要叫我受苦,我才來到這裡發現乳癌。」
這種萬事有目的、有意義的想法好壞參半。苦難來時,結果可以是安慰,也可以是幻滅、痛苦、覺得被人或神離棄。也許質疑,覺得不公:「我是好人,為什麼會這樣?」「我一直過健康的生活,為什麼會這樣?」
按:所以Aikin and Talisse(2011: ch. 5)認為,信徒得重病、遇天災,就是雙重悲劇。朱克曼(Phil Zuckerman)也談到,人在面對逆境時,宗教有時會有反作用,參〈6 不信的人怎樣面對逆境?──《海闊天空:不信宗教的美好人生》讀書記2019C7〉。
如果面對現實,承認人的作為以外的世事都屬偶然1,不安之餘,情感上反而覺得釋放。
壞事發生,就像任何事一樣。盧亦思的妻子也得了乳癌,親友問她,是不是也疑惑:「為什麼是我?」盧太太直截了當的答說:「為什麼不是我?」剛巧有新藥面世,正在臨床試驗,五成有療效。正向的信徒親友就認定有大能的手在安排一切。兩夫妻卻覺得事屬偶然。就算自己的結局好,也一定有許多人結局不好;自己何德何能,比所有受難者值得有天命的好結局呢?新藥面世前死掉的婦女就該死嗎?那五成吃新藥而不好的人呢?誰知道自己會不會在那不好的五成裡呢?
按:Zuckerman(2014)裡有一個類似的例子:Scott去伊拉克時是基督徒,戰後成了無神論者。他屬於護送油車的一個小隊。有一天出發前,隨軍牧師領禱,提到這個小隊沒有重大傷亡是因為有神保守云云。Scott自忖:「哦?那昨天另一小隊死了四個又怎麼說?我還認識其中兩個。神又在哪裡?」
基督教強調神全知、全能、全善,苦難問題就成了神學上的死結;儘管神學家挖空心思想出百般理由,就算安撫得了某些知識分子,仍然是不食人間烟火的理論,解釋不了大自然、現實世界裡種種慘酷無比的事。
按:信徒喜歡說一個比喻:苦難的人眼中的世界好比織錦的背面,亂七八糟;但是有朝一日,比方永生時,上帝把織錦反過來給他看,就是精美的圖案。雖然是一相情願,說得實在很動人,但是比喻畢竟是比喻,跟實際沒有必然關係。我也可以說基督教的教義好比織錦的正面,背後其實亂七八糟。到頭來,神學家說破了嘴,只好來一句:「神的智慧,非人所能測度。」人坐井觀神,豈可傲慢呢?著名神學家克雷格就認為「短期看來像災禍,到頭來可能是至善」,而我們在世上認為道德上的惡,「只有從永恆來看,才有道理。」(Craig(2007))講白了,神學家為了護教,黑的可以白,白的可以黑。以南亞海嘯為例,死了幾十萬人(動物暫且不論),包括許多孩子、襁褓兒。有什麼意義呢?那些孩子從中試煉出什麼「精金」,結出什麼「果子」呢?上帝深不可測云云,與其說是理性本身的局限,不如說是信仰對理性的箝制,信仰埋沒了良心。如果實現某些至善,要先死幾十萬人,那只見得上帝無能。神學家為這樣的信仰辯護,大有埋沒良心之嫌;而那些挖空心思、玄之又玄的神學理論,也不過是智慧型垃圾。

引用文獻

Aikin, S. F. and Talisse, R. B. 2011. Reasonable Atheism: A Moral Case for Respectful Disbelief. Amherst, NY: Prometheus.
Craig, William Lane. 2007. Theistic Critiques of Athiesm. IN The Cambridge Companion to Atheism / edited by Michael Martin. NY: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Zuckerman, Phil. 2014. Living the Secular Life: New Answers To Old Questions. Penguin.
1盧亦思在第5章特別點出許多信徒對演化論的誤解,加以澄清:演化不完全是偶然現象。例如:基因突變是隨機的,天擇卻不是。但是天擇沒有人、沒有神、沒有誰在導向,也沒有預設目的。天擇只是個盲目的機制。讀者要了解演化論,有許多好書可看,等介紹科因的《信仰與事實:科學與宗教不相容》時再談。
分享至
成為作者繼續創作的動力吧!
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

作者的相關文章

局外人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你可能也想看

發表回應

成為會員 後即可發表留言
© 2024 vocus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