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10-25|閱讀時間 ‧ 約 14 分鐘

提高情商,不再情緒裡受傷|《蔡康永的情商課-為你自己活一次》讀後感|阿岳推書 Vol.12

  • 為什麼我想探究並且重視情商?
2013年,那時候已經放棄考研究所的我,已經開始在思考著未來,加上自己對於飲料創業的想法不斷的萌芽,自己也在往這方面增進經營管理、行銷上的知識技能。
因緣際會,一位朋友在2012年參加了國內的國際青年領袖培訓計劃(簡稱YEF)成為了代表(之後也成為了我第一次創業的合夥人之一),從他的分享當中,我我報名參加了能夠讓我更靠近夢想的學習旅程。
「我希望成為一個有正面能量的人,我希望從這段旅程當中,能夠更加認識自己或更多他人,什麼時候會悲觀、憤怒、焦慮、躁動,接著要怎麼導正、導積極、導平靜、導喜悅。」
寄出報名表、撰寫履歷、經過篩選成為了學員。從展現自己到組隊參賽、從創意發想到市場調查、再從商業計劃到投資簡報選秀會,這一路的過程當中,很刺激有趣,也有很多時候很疲憊無奈。
討論合作的過程,總會有意見的衝突、或是分工合作時的任務衝突,衝突難免會造成各方情緒的波動,有人順理成章的展現,有人如我,便選擇控制情緒。
比賽最後,我自以為付出很多心力的自己以及團隊,能夠晉級到下一階段,結果我落選了,當時的我想不透,到底為什麼,我的組內分數被隊友評得低。
在落選的那天晚上,和隊友到西門町喝酒,大家把半年來的想法全說出來了。「其實你很容易焦慮、你的情緒管理很差。」有一位夥伴很認真的對我說。他說平時看我這麼認真衝,也不好意思說,怕傷到我,害我挫折洩氣。
我當下很受傷,很錯愕,很不能接受的問自己「我明明就沒在生氣,也不罵人的呀!」
我深深不解,整個過程當中,我總是激勵著大夥兒的士氣,也幾乎不生氣,為什麼會被說:「情緒管理很差?」甚至還會覺得「我很容易受傷嗎」?原來,「我不是在控制情緒,反而是壓著情緒,而被情緒影響而不自知嗎?」
「不生氣不叫EQ高。懂得控制情緒甚至運用情緒,才是高情商。」是我這段精彩的人生旅程的領悟。我一路追著希望能做出好的商業計劃晉級,雖然最後落空,但我很感謝最後夥伴們的直言,他們的友直、友諒,冥冥之中,讓我也達成一開始參加計畫的初衷。
從這次的經驗後,我更加重視自己的情緒,在後續的管院選修課程當中,接觸了自我領導,學習正向心理學,從自我覺察開始練習,情感豐富的我,也開始會注意而不是排斥那些負面情緒。
人總說,我們要正面,不要負面,但正面久了會累,怎麼可能不負面,「為什麼」要讓自己不要負面?那我們該「怎麼辦」?到底怎麼樣,才是好的情商(EQ)?
這是我一直在探究的,原本是由於夢想助人忘憂解愁,想不到最後是夥伴的心直口快與善良、配上烈酒替我解憂,卻也開啟了後續更近一步探究自己的深度旅程。

  • 蔡康永的好書延續
比賽過程接近尾聲時,我決定延畢,選修交大的創業學程,並且在打工的茶飲店,店長離職時,老闆給了我機會,我成為了在學的兼職店長。
蔡康永的《說話之道2》,是我當時職場老闆送我的書,是在21歲的生日禮物,是我成為了連鎖加盟飲料店的店長的那個暑假生日,很實用的禮物。
那時蔡康永跟小S主持的康熙來了,是當紅的節目。能夠和一位神脫線等級又如此有強烈個人特質主張的人一起主持,還能讓節目順利進行,當時我相當佩服蔡康永。
在服務業職場,「會說話」是必須的競爭軟實力,再接觸說話之道以前,我一直以為「說讚美幽默的話」,「會討別人開心」的話,便是「會說話」。
但真正的「說話之道」,正是在了解他人、了解自己的整體對話情境之後,說出「最合適的話」,那不一定是讚美或幽默,因為適時的表達不滿和底線,也是說話之道所重視的,而「真正會說話,其實是高情商的展現」。
這次到書店,看到蔡康永又出書了,《蔡康永的情商課-為你自己活一次》講述著透過學習提高情商去認識自己。看著他的書一直在書店的醒目展示推薦區,並且榮登書店的暢銷書第二名,加上情商課還寫到了第二本,讓我不得不趕緊來細細品嚐,蔡康永說話魅力的背後,是有怎樣的情商功力。
Moving阿岳拍攝於諾貝爾圖書城文心店
Moving阿岳拍攝於諾貝爾圖書城文心店

  • 一起抬槓,一起弄個真正「明白」
「我希望你常常跟自己抬槓、常常跟世界抬槓,死命抬槓之後的明白,才是真的明白」。這是這本書序的劈頭內容,「抬槓」很Local,「死命」用的很強烈,寫得真好!
很多時候情緒來的不明不白,別人被臭罵得無辜、平靜被干擾的不自在,如果他人沒告訴你,那你可能不知道,你的心,已經被奴役。
心字上一個奴,便是怒。這不討人喜歡。那麼討人喜歡,就是高情商了嗎?
「討人喜歡,卻失去自己,那是EQ最糟的狀況。」
說到這裡,你是否心有戚戚焉的,想開始跟自己和世界開槓了嗎?
這本書,有描寫許多作者與他的「明星、藝人」朋友的抬槓,還有跟自己「抬槓」的過程,並且很生動的用很多深刻的比喻表達出來,我很少看關於心靈的書看得很不平靜,還時而傻笑、時而揪心、時而呆滯地想到曾經和現況的種種情商關卡。
那麼,現在依照慣例,就讓我說說,一邊看這本書、一邊與自己的過去或現況抬槓後,自己喜歡這本書的原因吧!

|1. 深刻的抽象事具象化
本書讓我看得津津有味的地方,除了滿足八卦人性,可以讀到作者和很多明星朋友的吃飯對談,再來就是有很多有趣而深刻的比喻。寫作上,能夠善用比喻的人,總是很占優勢,除了能有張力的產出讀者的想像,想像帶來的「感受」更會讓想表達的概念更加深刻的烙印在讀者心中。
本書的第二章,是在講述「自己」。作者認為「自己」很抽象。其實包含「情緒」,便是很抽象的感受。感受真實的存在著,卻聞不到、摸不到、看不到,而作者很巧妙的運用河流的比喻:「你是河,而情緒是分秒流經你的水滴」,說明我們「自己」,也包含了「情緒」,情緒是自己的一部分,甚至也說明,沒有情緒,我們也就不會是我們自己。
|2. 從各個生活化面向探索情緒與方法
作者主持訪談節目甚久,結識不少明星,而心思細膩的他,記錄著他有印象的談話內容,作為講述「明白」的情境,有的從看電影痛哭的愛情、有的從媽媽教育小孩的親情、有的從吃飯聚會時的消費行為,藉由一問一答的抽絲剝繭,際出了獨處、如何明白自己、如何與情緒相處的方法。這些都是很生活化的事情,雖然是明星的生活,但卻也是實實在在的大眾都有過的親身經歷。
|3. 令人會心一笑而明白的插畫
每個章節後,都會有頁可愛的小插畫,記得在《說話之道2》時,作者也是與知名畫家彎彎合作,將每個章節要表達的主題,藉由插畫小故事有趣的描繪出來。
如果看作者的文筆看得天花亂墜,還不是很能明白其中奧義的話,那可以從這每一章節安排的插畫,去體會那情境下會產生的「感覺」,你會懂,而且會笑。
看這本書,很難出現看不懂的悶,或科學的數據、案例研究的枯躁感。(記得看《大器晚成》的前段真的枯燥)

  • 情商課,值得一學的智慧
說完了喜歡這本書的地方後,就來說說,這本書撰寫的內容,有哪些翻轉我原先思維以及可以運用的地方吧!
|1. 用反派角色的觀點看「負面」情緒
不論是在生命中的哪些時刻,對於我們要面對情緒的當下,其實是以第一人稱的角度出發,去認知、感知情緒的樣貌。但作者這次要我們跳脫出來,以旁觀者的角度,看待「負面」情緒,就像我們看電影或連續劇時看到的反派角色。
如果將人生比如戲,將負面情緒看作是戲裡的反派角色,就能明瞭「負面情緒」為什麼無法從人生這個舞台消失,也無法永遠消失。因為有他的組成,才讓自己的生命完整。
當我們如此看待負面情緒,就知道他不會永遠存在,會來,也會走,不需要鑽牛角尖,也不需要排擠他。越排擠,只會陷入情緒的黑洞當中,它是我們無法抽離的部分,那既然如此,為什麼還要強迫排除它呢?
其實這也讓我想到最近練習的冥想,有些腦中飄過的情境,情緒也會伴隨著湧上,但其實就讓我們看見、感受後,讓他飄過,最後也就回歸平靜。重點是,我們能跳出來不跟它演對手戲,就不再被他左右當下的思考和行為。
|2. 開個分身問問題,陪伴迷惘的自己
其實情商,徹頭徹尾說到底,是自己的事。沒有人有責任使你快樂,也沒有人能妨礙的快樂,更沒有人可以用勒索來使你發怒或悲傷。而當我們不小心被情緒奴役時,會鑽牛角尖、感到困惑、迷失自己。
而作者提到:「當局者迷時,要祭出分身大法。」藉由這個分身,來問問自己「怎麼了?」、「為什麼?」。當這麼問的時候,你就能跳脫於自己之外,給自己答案。
其實這個方法,在我每次籃球場上,因為失誤或是被對方防守激怒的時候,被換下場,總會深呼吸之後,這樣問自己「阿岳,你剛剛怎麼了?」、「為什麼會想這樣打呢?」這樣可以把我們從抽象的情緒空中,拉回到現實的地面,再接著想,接下來怎麼辦,便能讓自己擺脫憂慮,繼續在人生這條路上好好走下去。
|3. 悲傷會強迫成長,失去會帶來啟發
是的,這句話如果在情緒的浪潮過後,或是在失去某樣重要的東西過後,回過頭看,如果沒自我毀滅或自甘墮落,的確會為自己的人生帶來成長與啟發。
但其實,我們在面對悲傷來臨的時刻,甚至面臨到會有失去的風險時,總是會生存機制啟動著迴避。而「悲傷」,早已被世人討厭,憤怒亦然,但是逃避這些情緒時,也就失去了啟發和成長的機會。
所以我們要先有所認知,這些認知使我們在「悲傷或失去」來臨的當下,能夠讓我們面對。
我們要認知到的是:「悲傷是自己的一部分時」、「只要是活著,就會一路得到,也一路失去」。
我們看完那些票房高的經典電影,像《鐵達尼號》、《羅密歐與茱麗葉》這些經典故事後,可不總讓我們深深啟發嗎?
而一路都是平靜或是快樂的故事,沒有高低起伏,最終也無法體會走過千山萬水、柳暗花明時的幸福。就如同《傻傻愛你,傻傻愛我》的經典語錄:
「其實壞事不是壞事,壞事後面就是好事。」

  • 如果章節能更有連貫性和結構性的展開更好
其實這是我第一次寫讀後感時,嘗試把我認爲能夠更好的部分也寫進來,因為我閱讀完的當下,要回憶有印象的內容,雖然有很多記憶點,但是很破碎,看完當下回憶內容時挺亂的,感覺連貫不起來,甚至無法大方向的掌握高情商養成的心態和方法,這是我認為很可惜的地方。
它不像是《原子習慣》,從心態、觀念開始,接著講述工具,從培養習慣的要訣步驟,再一步步展開出細項觀念和動作,最後一步步登上完成習慣培養的階梯,連貫性、邏輯性、結構性都很強,看完的當下,腦袋也彷彿跟著架起了腦內培養習慣的圖書區,也按部就班地把養成習慣的功練完。
反觀本書,從PART1-PART5並沒有向上練功的感覺,而每個PART的節,讀來感覺像是搜了幾篇觀念性的內容與實用性的內容編排成一章,之後才有設法邏輯性的一步步編排從我們應該跳脫別人認為的應該、認識抽象的自己、學習與負面情緒共存甚至運用其成為成長的機會,最後幾個節的主題,則是比較有催化行動的勵志感,每個章節關聯性很薄弱。
章的主題跟小節的主題有時也很難連結起來,比方說第一章主題是:「我們要互相依靠、而不是相互控制」,但是卻深度的探究我們為何要移除世俗標籤或面對自己的感覺,最後小節甚至祭出分身來教會我們獨處,這跟「我們要相互依靠」,我怎麼想都搭不上。
本書讀起來是每個章節各自獨立,而因為都是在講情商,所以才用這個大主軸包起來變成一本書,不過這或許是因為作者主持音頻節目,都是各自獨立主題的關係吧?
如果要運用此書的智慧,我認為得把每個小節的各個情境掌握,然後用各個小節分享的觀念或方法在遇到問題的當下各個擊破。
然後我個人思考,如果要有個主軸串起這個作者的每堂情商課,我想可以運用被討厭的勇氣的撰寫方式,由一個學生與一位老師的問答來抽絲剝繭,亦或者是像最後十四堂星期二的課那樣,是由一位面臨死亡的老師,將一步步面臨衰退的每個過程,在每個與學生會面時,最一層層更深的體悟。這樣的編排,也能讓內容鋪陳有一部部的堆疊感,對於讓讀者吸收智慧的效果會更好。

  • 好的情商,減少在情緒裡受傷
過去的我們總是被教育成要聽話,禮貌上不能對別人發怒、不能輕易對別人表露沮喪,但是當主管無故發怒斥責自己,用情緒強迫我們去做些自己不認同的事,我們該怎麼辦呢?又或是父母的情緒勒索,在我們想要過自己想要的生活時,卻因為反了他們期待而被說不孝時,我們又該怎麼辦呢?
我想大部份的我們,很多時候都會為了維繫人際關係,為了成為別人眼中認同的人,而委屈自己,甚至他人眼光、言語、以及可怕的傳統價值觀,長期壓抑著真正的自己,每個看似平靜的外貌下,那內心的翻騰,我們不重視,逐漸的變開始讓心上積灰塵,不清理,就會開始在某個時間點爆發、向外宣洩,最終成了別人眼中的火爆浪子、愛哭鬼。這樣真的好嗎?
我很喜歡作者裡寫的一句話:「舒服的做自己,是追求情商的最重要原因。」
要能在每個當下,舒服的做自己,要懂得覺察情緒、控制情緒、適當地流露情緒,你自己不壓抑,也讓適度的讓外界知道自己的底線以及感受。
壓抑情緒、不認真面對和關注情緒,只會使我們迷失自己,使我們不斷因為情緒而受傷。妥善地釋放情緒,順勢配合著言語行為做展現,讓我們可以是自己。
一起來閱讀《蔡康永的情商課-為你自己活一次》,吸收這本書的智慧吧!為你自己活一次。

【Moving祝福,獻給想活得更好的你 】

我是阿岳,一位用心閱讀及感受生活的搬家人 我正在經營一份事業 透過搬遷服務、經驗分享、好書推薦 幫你移動、給你感動、助你行動的 Moving Company Wish you a Moving Life. Keep Moving Forward !
歡迎追蹤我傳遞祝福的社群 Moving阿岳(FB)movingayue(IG)
Moving阿岳自製文案主題圖
分享至
成為作者繼續創作的動力吧!
© 2024 vocus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