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常是混亂、荒謬的,原因是我們的思想意識時常跳躍、閃動,一下子出了神,一下子嘴角微揚。多種理性、感性意識混雜,造就不同人生風景。
藝術常是人生的淬煉,從混亂中披沙揀金,從荒謬中去蕪存菁,試圖由線條、色彩、畫面與文字中,紀錄剩餘的,那一點什麼;不論是寫實、自然主義,抑或意識流的抽象手法,在在都是於精雕細琢的過程中,體現人生的精粹,映現生命的本質。
從混沌到精煉,是藝術意識結晶的成果。從Virginia Woolf 所著的 Mrs. Dalloway ,我們得以從戴洛維夫人的一天,窺見女人的一生。Stephen Daldry 執導的電影 《時時刻刻 The Hours》 則是把小說家 Michael Cunningham 的同名小說重新做了解讀,將 「作者」(Virginia Woolf, Nicole Kidman飾)、「讀者」(Laura Brown, Julianne Moore飾)、「小說主角」 (Clarissa Vaughan, Meryl Streep飾) 的三個觀點、三種角度相扣,呈現一幅女性主義的畫作。
Virginia 寫書,Laura讀書,Clarissa則詮釋書裡的章節。從構想到創作;從閱讀到感受;從搬演到詮釋,展現作者的靈魂及肉身,與讀者產生密不可分的連結,甚至是跨越時間與空間的靈魂交通;最後,為女性的身份下了既宏觀又精闢的註解。
Mrs. Dalloway 描寫的只有一天,但書中主角的記憶卻在今昔的回憶長廊裡飄渺梭巡。到了電影裡頭,三位主角雖然分處在不同時空下,生命的本質卻有異曲同工之妙。我們從三個女人一天的瑣碎細節或生活大事中,看見普世女人的一生。運用對不同時空、背景的取證,得到完整的對照,進而扣人心弦。
生與死,明亮又憂鬱的主題貫穿整部戲。女人究竟是為誰而活,為了親友,還是為了自我?孤獨、絕望,似乎永遠沒人明白,這是人人心中的坎,並不是女性的特權。《時時刻刻》 以女性的立場,深入地探討她們的內心,以及與社會機制的摩擦。說來沉重,卻是直搗心靈最深處,叩問自己 「這般的人生究竟值不值得活下去?」 。劇中每個角色,都是人生縮影,不論性別,不論時空。生命本無真理,電影也未提供標準答案,我們的生命如同劇中角色,依附在時時刻刻上。
Dear Leonard, to look life in the face… always to look life in the face, and to know it for what it is. At last, to know it, to love it for what it is and then to put it away. Leonard, always the years between us, always the years… always the love… always the hours.
責任編輯:賈穎軒 核稿編輯:鄒宇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