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5月臺灣迎來同婚合法化;10月26日參與同志大遊行的民眾超過20萬人。
法律制度之後,社會是否完整了解平權的意義?面對同志、跨性別或雙性人,是否就不再歧視了呢?
太保坦承,當初導演楊曜愷從香港遠道而來誠懇邀請他出演《叔.叔》時,他的內心頗掙扎猶豫,因為儘管身邊有許多同志朋友,卻不了解他們的內心。或許這也是為什麼身為香港同志影展創辦人的楊曜愷會說:「亞洲同志電影數量雖然增多了,但每一步也都困難重重,所以同志電影一定要拍。」
太保(入圍最佳男主角)飾演70歲的計程車司機阿柏;袁富華(入圍最佳男主角)去年以LGBT議題的電影《翠絲》勇奪第55屆金馬獎最佳男配角獎,此次飾演65歲已退休的單親爸爸阿海,兩位始終戴著異性戀面具過日子的同志,偏偏在步入老年的時刻在公廁邂逅,壓抑大半生的真實性向,在勇敢做自己與繼續符合社會和家庭期待之間擺盪掙扎。
如同阿海所言:「愛上已婚的男人,注定不會有結果。」但退一步看,即便愛上的男人沒有婚姻的關係,他仍有身為虔誠基督徒的兒子那個關卡難以度過。這是普遍演了一輩子「正常男人」去組家庭的同志長者共同的擔憂與無法言說的哀傷,究竟要出櫃擁有最後真正的幸福,但可能迎來與家人的分崩離析,還是像兩岸關係一樣,維持現狀最安全?
香港舞臺劇演員區嘉雯(入圍最佳女配角)扮演與阿柏結婚超過40年的同妻,在女兒婚宴上親眼目睹丈夫與另一個男人眼神交流的異常之處,難以啟齒的疑問深埋在心,日復一日凝結在化不開的眉宇間。
如果說榮獲金球獎最佳外語片的《玫瑰少年》探討的是同志在幼年時期的性別探索,那麼《叔.叔》便是讓我們看見了同志長者的困境,一個同志養老院的立法,是要讓同志長者們不須再擔心害怕,能選擇自己想要的生活,同時保有隱私,偏偏一搬進去形同出櫃。
平權就跟環保一樣,你看見進步了,可是人們理解的速度還是難以跟法律同步,試問臺灣有幾人知道2017年環保署早已推動「衛生紙丟馬桶」的政策?根深蒂固「衛生紙會導致馬桶阻塞」的舊觀念還是改變不了陳年習慣,被灌輸「同性戀會得愛滋病」的錯誤訊息依舊得大力扭轉。
導演楊曜愷(入圍最佳原著劇本)藉著與阿海同住的兒子一家三口不在家的短暫假期,讓阿海和阿柏透過買菜、下廚這樣尋常而瑣碎的日常,呈現出「愛並沒有不同」,那些愛侶與夫妻間會有的甜蜜互動、或者意見相左,在同志間也都有,同志不等於性開放、或只有情慾,他們就只是「人」。
我們也許該開始思考與討論跨性別者,如何在社會、校園及家庭等環境中自處,身邊的人又將如何影響成長。身為亞洲第一個同志婚姻合法化國家,希望所有人能一起支持身邊的LGBTI朋友,帶來更和諧與尊重的友善臺灣。
從第51屆金馬獎開始,連續第6年參加的第56屆「金馬獎觀眾票選最佳影片」評審,未入選…
我想是因為主辦單位希望把機會讓給不曾參加過的觀眾,but...
2016年,未入選→照樣衝臺南候補; 2018年,未入選→照樣衝新竹候補; 2019年,未入選→照樣衝臺中候補。
所以,
金馬影展是不是別再折騰我這個小影癡了呢?反正我橫豎都是非參與不可的精神啊! 臺中、臺南、新竹場都去過,唯獨自己的家鄉高雄和之前總是辦在週間的臺北還未體驗到。
前兩年在報名時給的建議都是「希望臺北場能改在週末」,今年如願了,可惜時間在早上10點,中間簡直沒有太多可用午餐的時間,今年只好建議「希望臺北場能跟其他場地一樣辦在下午」。
今年是第一次毫無懸念的無痛投票,這其實不是好現象。
代表這五部在我心中有較大的懸殊,前面參與的五屆都讓我思考良久才投票,今年很快就選出,尤其在中國退出的這一屆出現這樣的狀況,值得一思。
但也有可能是隨著參與的次數增加,累積了專業與眼界(?)所以變得精準。
至少在去年投下的票終於跟真正的評審看法一致了~
金馬56 │ 最佳劇情長片
入圍的還有:
- 登入會員按❤️(以精神支持我繼續創作)
- 以實質鼓勵斗內 Me(唸起來好像 Do Re Mi )
我有五個房間:
給電影人的情書
給音樂人的情歌
給戲劇人的情話
給文字人的情詩
給旅行人的情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