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嗜書如命]霸王之夢:一場歷史的思辨之旅4

閱讀時間約 1 分鐘
為什麼做一樣的事情,但結果卻不相同。一個國家興盛時,會有哪些癥兆?一個國家快衰亡時,又會有哪些現象?誰是能幫助大家的賢人?誰又是禍亂國家的奸人?什麼樣的人會成功?什麼樣的人會失敗?從歷史中學習。
  1. 讀書思辨方法,有十六個字:「設身處地、揣摩通透、體貼入微、動見表裡」。
  2. 人言為信,說出來的話就要做得到。信的最高境界就是孟子所說的「有諸己之謂信」。不是說出口了才要去遵守,沒說出口就不遵守,而是當自己答應自己的那一刻就要遵守。
  3. 真正的「信」,不是對別人守信,而是對自己守信!即使我從沒有說、即使你也不知道,但我心中已經對你許下了誓言,我無論如何都要完成這個誓言。
  4. 什麼樣的人,才會做出什麼樣的事。正因為做了什麼樣的事,才能證明你是什麼樣的人!
  5. 置身事外才能旁觀者清,在棋局之外才能綜覽全局。
  6. 做領導者,絕不能輕易讓自己真正的好惡為人所知。因為你的好惡就是你的弱點,你的弱點一旦被人摸透了,人家就可以針對你的好惡設下重重陷阱來對付你。
  7. 人世間為什麼要「曲求」?人世間的事情,有時候兩點間的直線,未必是最短的距離;反而是找到一條別人沒想過的路,往往才是最短的距離。
  8. 政略決定戰略,戰略決定戰場,戰場決定戰術,戰術決定武器。
  9. 古今是一體的,你能看得懂古代,你才看得懂今天;看不懂今天的人,絕對也看不懂古代。不過同樣是看得懂,也要看你看到多深,看到多明白。能夠看得清楚、想得清楚的人,才能從具體的歷史事件中,提煉出抽象的共同原則,才能為你所用。
  10. 教育的目的只有一個:就是培養人才。什麼叫做人才?能解決問題的,才叫人才!能解決小問題的是小才,能解決大問題的是大才。而歷史教育要培養的,乃是眼光和胸懷不侷限於當代,而能解決當代問題,並提出長遠規劃的人才。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avatar-img
16會員
24內容數
關於閱讀的書摘、紀錄、佳句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哈德森太太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想要爭奪天下,就必須先爭奪人才;以武力逼迫、用財富收買、靠權勢屈服,可以換得一時的成功,卻扭轉不了變幻莫測的命運!
繼秦始皇的故事之後,開始了解秦國的歷史,秦人的優點就是「奮戰」,即便被打到谷底,即便作為炮灰,始終沒有放棄。一個帝國的崛起與沒落,我們從歷史中學習他們如何成功,更重要的是了解他們為何失敗,以古鑑今,提醒自己。
歷史學的本質,就是研究「時」和「變」。時間不斷流逝,世界剎剎更新,上一刻正確的事,未必能適用於下一刻;別人用來正確的方法,卻未必適用於您。所有的知識,都將隨時而變;只有能夠運用知識的思辨和智慧,才是上天賦予人類最寶貴的資產。
堅持0.01的改變,讓每個孩子有機會去翻轉自己的未來 閱讀這本書一點也不意外的眼淚直流,一方面心疼孩子的習慣不方便,一方面感動有這樣的老師們跟校長願意為了孩子們堅持和努力。資源有限,創意無限,即便偏鄉有偏鄉的生存方式,但還是需要有更多的人力與資源和金錢贊助支持。
每個人到了人生的某個階段,會開始尋求一種心靈上的指引,尤其現處於New age的我們,有各式各樣的心靈指引,究竟哪一個才能讓我們活得更自在、更自由,在佈滿陷阱的心靈修行中,如何辨別真相?這本書分享的很詳盡,值得一看。
從斜槓青年、零工經濟開始,都反映了現在的工作環境跟過去是很不同的,因應科技的發展,很多的新興職稱誕生,而未來必定會有其他新興職稱出現。不是每個人都適合一份工作做到底,也不是每個人都適合身兼多重身份,找出適合自己的工作模式,大膽的安排生涯規劃,勇敢地去嘗試,讓生命可以有更多的可能。
想要爭奪天下,就必須先爭奪人才;以武力逼迫、用財富收買、靠權勢屈服,可以換得一時的成功,卻扭轉不了變幻莫測的命運!
繼秦始皇的故事之後,開始了解秦國的歷史,秦人的優點就是「奮戰」,即便被打到谷底,即便作為炮灰,始終沒有放棄。一個帝國的崛起與沒落,我們從歷史中學習他們如何成功,更重要的是了解他們為何失敗,以古鑑今,提醒自己。
歷史學的本質,就是研究「時」和「變」。時間不斷流逝,世界剎剎更新,上一刻正確的事,未必能適用於下一刻;別人用來正確的方法,卻未必適用於您。所有的知識,都將隨時而變;只有能夠運用知識的思辨和智慧,才是上天賦予人類最寶貴的資產。
堅持0.01的改變,讓每個孩子有機會去翻轉自己的未來 閱讀這本書一點也不意外的眼淚直流,一方面心疼孩子的習慣不方便,一方面感動有這樣的老師們跟校長願意為了孩子們堅持和努力。資源有限,創意無限,即便偏鄉有偏鄉的生存方式,但還是需要有更多的人力與資源和金錢贊助支持。
每個人到了人生的某個階段,會開始尋求一種心靈上的指引,尤其現處於New age的我們,有各式各樣的心靈指引,究竟哪一個才能讓我們活得更自在、更自由,在佈滿陷阱的心靈修行中,如何辨別真相?這本書分享的很詳盡,值得一看。
從斜槓青年、零工經濟開始,都反映了現在的工作環境跟過去是很不同的,因應科技的發展,很多的新興職稱誕生,而未來必定會有其他新興職稱出現。不是每個人都適合一份工作做到底,也不是每個人都適合身兼多重身份,找出適合自己的工作模式,大膽的安排生涯規劃,勇敢地去嘗試,讓生命可以有更多的可能。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我喜歡讀歷史,但是歷史對我為人處世的當下,真的有用嗎? 以史為鑒,可以知興衰。那都是在事後分析檢討用的。而在事發的當時,知識昰知識,人是人。人只要在局中,該做錯的,還是做錯了! 認識一位股票分析師,上課時,講的頭頭是道,但是就我所知,每次他下海去買,都賠到賣房賣車。聽他課程的學生,倒是賺錢的不少
Thumbnail
你所相信的意義,很可能只是在強化別人的信念,畢竟你可是他的隱藏財源。
Thumbnail
古人說,「人無信不立」, 這是求學時代,很早就讀過的一句話。我不確定,是不是每個人當年都懂得其中的意涵?至少,我當年對這句話是沒有太深的感觸,只知道應該背起來,我甚至不記得這句話,是哪一位古人說的? 進入社會,在一家中小型本地公司服務,由於從事業務有關的工作,很快就看到許許多多爾虞我詐的事情。
Thumbnail
在中國歷史上,有兩位在路人甲的時候就敢做大夢的男人,最後卻有著截然不同的命運。號稱霸王的強者,最後卻輸給了一直打敗仗的弱者。這種反直覺的結果,不禁讓人對其中的原因感到好奇。人們常說性格決定命運,我卻覺得思維才是決定命運的根本。
人的想法,千絲萬縷如天馬行空,狂放且不受任何控制,幸好想跟事實之間,要經過一個做的過程,而想跟做中間還有一扇門!這扇門可能是人間正道的認知,可能是因緣果報的懼怕,不管是什麼?我通通稱之為教養! 我從不認為因為懼怕而行的善就比單純為行善而行的善高級。我是個結果論者,我曾經論述過偽君子與真小人,偽君子
一、「大將」之「信」豈僅是「言必信,行必果」 「孫子兵法」第一篇提示大將的五大條件,第二項就是「信」! 論語子路篇有這樣一段紀載: 子貢問曰:「何如斯可謂之士矣?」——子貢問孔子「作為知識份子的基本條件」! 子曰:「行己有恥,使於四方,不辱君命,可謂士矣。」 曰:「敢問其次?」 曰:「宗
在吳軍《見識》書中第六章職場的盲點與破法,「職業中的帝道、王道與霸道」專文中,作者引用《史記》描述商鞅三次遊說秦孝公過程來闡述「帝道、王道與霸道」不同概念,及執行「信念」後的職場結果。
  我曾經在歷史教科書中讀到「歷史事實」與「歷史解釋」的差異。當我們理解到歷史書中有一部分屬於纂史者基於其意識形態與身處背景所進行的詮釋後,我們很快就能明白為什麼朝代的開端總有英雄與偉人、朝代的結尾總是昏君與佞臣。我們看到的是勝者為王敗者為寇,但底下存在著更多事實。
Thumbnail
過去的人說,時跟事是併記的,功與名是搭配的。然而名與事,是過去的賢者刻不容緩必須達成的。他們所制定的規範,因為在那個時代而有價值。留下來的名號,也是因為他們的功勞才千古不朽。 如果只是跟隨時代的潮流,揚名一時身死名滅,那倒是讓君子們感到羞恥的事情。 所以達人鑽研大道,探索細微的事物,觀察天道的運
我喜歡讀歷史,但是歷史對我為人處世的當下,真的有用嗎? 以史為鑒,可以知興衰。那都是在事後分析檢討用的。而在事發的當時,知識昰知識,人是人。人只要在局中,該做錯的,還是做錯了! 認識一位股票分析師,上課時,講的頭頭是道,但是就我所知,每次他下海去買,都賠到賣房賣車。聽他課程的學生,倒是賺錢的不少
Thumbnail
你所相信的意義,很可能只是在強化別人的信念,畢竟你可是他的隱藏財源。
Thumbnail
古人說,「人無信不立」, 這是求學時代,很早就讀過的一句話。我不確定,是不是每個人當年都懂得其中的意涵?至少,我當年對這句話是沒有太深的感觸,只知道應該背起來,我甚至不記得這句話,是哪一位古人說的? 進入社會,在一家中小型本地公司服務,由於從事業務有關的工作,很快就看到許許多多爾虞我詐的事情。
Thumbnail
在中國歷史上,有兩位在路人甲的時候就敢做大夢的男人,最後卻有著截然不同的命運。號稱霸王的強者,最後卻輸給了一直打敗仗的弱者。這種反直覺的結果,不禁讓人對其中的原因感到好奇。人們常說性格決定命運,我卻覺得思維才是決定命運的根本。
人的想法,千絲萬縷如天馬行空,狂放且不受任何控制,幸好想跟事實之間,要經過一個做的過程,而想跟做中間還有一扇門!這扇門可能是人間正道的認知,可能是因緣果報的懼怕,不管是什麼?我通通稱之為教養! 我從不認為因為懼怕而行的善就比單純為行善而行的善高級。我是個結果論者,我曾經論述過偽君子與真小人,偽君子
一、「大將」之「信」豈僅是「言必信,行必果」 「孫子兵法」第一篇提示大將的五大條件,第二項就是「信」! 論語子路篇有這樣一段紀載: 子貢問曰:「何如斯可謂之士矣?」——子貢問孔子「作為知識份子的基本條件」! 子曰:「行己有恥,使於四方,不辱君命,可謂士矣。」 曰:「敢問其次?」 曰:「宗
在吳軍《見識》書中第六章職場的盲點與破法,「職業中的帝道、王道與霸道」專文中,作者引用《史記》描述商鞅三次遊說秦孝公過程來闡述「帝道、王道與霸道」不同概念,及執行「信念」後的職場結果。
  我曾經在歷史教科書中讀到「歷史事實」與「歷史解釋」的差異。當我們理解到歷史書中有一部分屬於纂史者基於其意識形態與身處背景所進行的詮釋後,我們很快就能明白為什麼朝代的開端總有英雄與偉人、朝代的結尾總是昏君與佞臣。我們看到的是勝者為王敗者為寇,但底下存在著更多事實。
Thumbnail
過去的人說,時跟事是併記的,功與名是搭配的。然而名與事,是過去的賢者刻不容緩必須達成的。他們所制定的規範,因為在那個時代而有價值。留下來的名號,也是因為他們的功勞才千古不朽。 如果只是跟隨時代的潮流,揚名一時身死名滅,那倒是讓君子們感到羞恥的事情。 所以達人鑽研大道,探索細微的事物,觀察天道的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