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上都是由簡單的圖形和箭頭組成。我會在一張紙上用圖畫的方式呈現出特定概念與其他內容之間的關係,遇到不懂的部分,就用空格或問號標示出來,然後到處問人,盡量把空格填滿。若是憑空向對方提問,要讓對方理解我的問題其實並不容易,但開始利用圖解之後,問與答都變得非常有效率。之後每當要問問題時,我都會習慣在紙上先畫出我理解的部分再去提問,而不是兩手空空毫無準備地去貿然請教。我還參考了西村克己的
《圖解思考整理術》的腦力激盪圖與統一建模語言(Universal Modeling Language,簡稱UML)等相關書籍,漸漸地我的圖解整理也變得越來越上手。
只要用圖解或圖標等方式將複雜的內容視覺化,就能夠大大提升學習與傳遞資訊的效率。完成一張圖解需要對知識的徹底了解,所以在完成圖解的過程中,會清楚發現自己還有哪些部分一知半解。「必敗讀書法」的最大特點就是「不懂裝懂」。而畫圖解是能幫自己「解鎖」一個又一個未知謎題的好方法。
「視覺化」是正確傳達資訊的必備要素。因為我們的大腦在儲存資訊的時候,是以圖像而不是文字的方式儲存,視覺化資訊不需要言語說明也能快速傳遞資訊,還能避免因不當的言語表達而引發不必要的誤會。就好像當目擊者在指認嫌疑人的時候,用話語說明和用照片指認完全是兩回事。話語和文字重視情感的傳遞,所以即便是同樣的意思,也會用很多不同的單字去豐富語境。但這種單字替換在很多時候與傳遞資訊的目的是不相符的。相反地,在圖解的世界裡,因為要準確傳達意思,會盡量使用固定的單字、符號和萬國通用的「數字」。不需要懂「大概」這個單字的五十種表達方式,只要一個簡單的「~」就能解決一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