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於 2019/11/27閱讀時間約 2 分鐘

決定開始制定因應措施~

    狀態: 持續進行之後就會感到不耐,與想跳脫。 原本解釋: 可以有人給我薪水,讓我嘗試不同產業的事務是一件很棒的事。 36歲的自己*(正職工作14年後) 發現: 不是的,是我看待很多事情的角度,都把他視為任務,賺錢目的,急迫性,當初是為了脫離經濟與生存壓力而做,因此都是以”錢”為導向,沒有一定的系統與定性!
    看到這個”階段性放棄”循環,我的觀察與透過閱讀之後的理解推測解釋如下: 心理學角度: 1. 原因一: 可能確實現實條件不符合內心的理想目標,因此要離開原本現狀 2. 原因二: 沒有生活長遠規劃,生命很重要的真實感受 (總是為了解決迫切需求,而做的短期規劃) 3. 原因三: 無自我價值感,為了我自己而做的真實感受 (因此常會任務導向之後,發現工作並無其他意義了)
    以上狀態,我的心境比較接近2跟3,外在原因沒有這麼多 雖然我現在公司能讓我汲取的養分不多,但其實我觀察到是我的內在世界觀出了狀況。
    透過心理學的書籍論點,接近2/3的可能性原因也有如下
    1. 我不只被同一個扶養者照顧,我也常搬遷,以至於跟客體的關係,沒有長期穩定建立,甚至情感交流是缺失的,這會影響我的價值感。
    2. 曾經母親的過世與父親的遺棄,與奶奶跟姐姐的衝突,太過痛苦,造成我當下發展的防禦機制就是想辦法轉移注意力,因此當我感受到環境有帶給我痛苦時,我就逃
    3. 一直沒在生活中展現真實狀態,總是為外在人/組織而做的感受,因此無法為自己做一個長遠系統性規劃
    因此,我想論證的是,前提: 如果我好好為自己生活半年,整合自己,我也許能在工作表現上,領導上以及自我價值感上,有更高的滿足感?
    研究方法: 實作法: 第一階段: 輕工作法再教育
    - 維持基本作息,增加與身體的連結 (瑜珈) 重訓,增加對台灣目前可取得食材的認識,增加自己飲食的調理豐富性 兼顧 營養與風味 + 生活居能清潔基本技巧 (受訓中)+ 園藝方面的精進
    - 維持簡單工作,讓自己仍在社會中學習,透過與外在的互動,觀察/內省/調整/輸出
    維持競爭力的學習: 語言上/學科/其他~
    分享至
    成為作者繼續創作的動力吧!
    © 2025 vocus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