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格精選

釀活動|上擂台寫影評──金馬徵文評審的點點滴滴X頒獎典禮|活動側記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5 分鐘
2020 年第一季的釀電影講座【上擂台寫影評|金馬徵文評審的點點滴滴X頒獎典禮】在上週六(1/18)順利舉行,在本次「釀電影 X 2019 金馬影展影評徵文比賽」擔任評審的楊元鈴謝佳錦張硯拓皆來到現場,除了和大家分享評審過程的心得,也談了從事影評多年的心路,從寫作初衷到社群時代的文章特質變遷⋯⋯等等,無一不包。
早在學生時代就創辦了《小電影主義電子報》的楊元鈴,多年來從影評人到影展手冊編輯、策展人到影展活動主持皆活躍,她提到這次參賽作品的水準遠比想像中高,網路上常見的「電影開箱文」式寫作(只簡述劇情)幾乎沒有出現在稿件中。
而在談到「形式文彩」與「觀點分析」這兩項文章品質孰輕孰重、該如何拿捏平衡的時候,元鈴也強調因為本次比賽有字數限制,寫作者在素材的挑揀上自然會做出取捨,在那麼多可以發揮的面向上,「什麼是跟我個人有獨特連結的?」應是很好的動筆判準。
對於這次參賽踴躍的盛況,擔任《放映週報》主編、從事電影文字編輯多年的佳錦也提到了,在他身邊多數寫作者都是到了三十歲以後、「透過書寫證明自己、為自己發聲」的必要性似乎會下降,通常寫得就沒有二十多歲那樣多。因此這次能看到這麼多人抱持著熱情、用心撰寫電影文字,很是驚喜。
同樣身為編輯的硯拓,也特別指出在寫作的時候,基本的文法細節應該要注意,包括標點的運用和斷句、分段等等節奏的控制,都會影響文章給人的觀感。此外,還有些參賽者會有在文章第一段、甚至文章標題寫出厲害的金句,後半卻完全沒加以解釋和闡述的問題,這也成為很多稿件可惜的地方。
當現場觀眾透過線上系統提出問題,發問要如何在文章裡掌握對經典影片的指涉,以及「暴雷」程度的拿捏時,評審們各有觀點,但是都同意要先想清楚「你的讀者是誰?」是需要觀影推薦的(未看片的)觀眾?還是需要觀影後思考聯想的影評閱讀者?至於對經典的提及,則是一把雙面刃,連結得好可以直接召喚影史脈絡作為輔助陪襯,連結得不好則會有掉書袋、胡亂組織之嫌。
最後,活動後半也進行了簡單的頒獎典禮,本次「釀電影 X 2019 金馬影展影評徵文比賽」的八位得獎者共有六位在當天前來參加,領取獎品和稿費。《釀電影》預計在今年夏初會再舉辦徵文比賽,屆時也歡迎大家來參加!

另外,活動當天因為流程掌控的因素,只來得及開放線上提問、而沒有現場舉手發問的機會,經參加者提醒之後,《釀電影》會在下一次改進!也有觀眾在問券上對釀主編硯拓提問,我們將主編的回覆連同問題一起刊登如下:
問:您在講座中提到「主觀式」及「客觀式」的影評,你有沒有認為哪些類型的電影適合客觀的影評?哪些適合主觀?如果今天要寫一篇關於種族歧視這樣敏感話題的影評,是不是就不能太主觀?
答:我在講座上提到的主觀與客觀之別,比較是在說評論電影的時候,要在文字裡帶入多少「個人情感」,是文字的運用、如何表達、口吻感性或理性等等,不那麼是「評價」的動作本身。不過我感覺您想問的是評價這件事,因此在這裡,我分成兩個層次回答:
首先,評價電影應該要客觀還是主觀?我認為如果要論斷電影的優劣,追求客觀是個必要的過程,但是一個影評人看電影終歸會有「喜歡」與「不喜歡」之分,所以要如何在看越多電影、進行越多思考、甚至讀越多影評之後,讓自己的這個「喜歡與否」跟客觀的「美學優劣」漸趨靠近?這就是評論者自己的修煉了。當我們感受美醜,評斷優劣,及進一步表述自己的時候,其實都不可能擺脫主觀,要怎麼在主觀中意識到自己的主觀,並時時提醒自己客觀地論證?是每個評論者都要自我警示的。
第二個層次則是,您在提問中舉例「關於種族歧視這樣敏感的話題」,也就是要談論對於議題本身的認同與否、是否會影響到評論等等,這和對於電影本身(的美學價值)的評價又再度成為不同面向的東西了。
誠然,議題性的電影如果觀看者本身並不認同創作者的觀點,根本會很難下嚥,反之如果贊同觀點,那就會非常容易有共鳴。因此,要在觀點重疊的時候不因為「鼓勵戰友」而放水加分,更要在觀點相悖的時候學習看到對方的論證價值,這點非常困難,但是是評論者應該要努力的方向。
而在這些之外,平時多閱讀各類新知、思考各種議題、補充各門知識充實自己,而不是只「看電影」而已;讓自己成為一個有足夠學術基底的評論者,以在議題性電影的面前具備判斷能力,這也許才更是治本的方法。
最後,您提問的「哪些類型的電影適合客觀的影評?哪些適合主觀?」雖然是個見仁見智的問題,不過回到我的回答最初,關於評論的主客觀指的是文字氣質的脈絡之下,我想越是帶有感性氣質的電影就越適合主觀,反之較為理性思考的電影就比較適合客觀冷調的評論方式,這樣應該是不會錯的。
感謝提問,我們下次再聊!

釀電影除了臉書粉絲專頁,最近也設立了 IG 帳號,以及 Line@ 帳號,不同平台會以不同方式經營、露出,並提供不一樣的優惠活動,請大家記得追蹤鎖定!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我們知道影癡如你,要的不只是「N 分鐘看完一部電影」。《釀電影》有最精心慢釀的深度電影專題,一解你挑剔的味蕾。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婚姻故事》最令旁觀者痛苦的,是看兩個好人懷抱的善意被制度摧毀,順便還破產。曾經充滿真實感情的婚姻,被一堆技術性的、複雜離譜的問題,打成荒謬笑話。查理好不容易贏得的麥克阿瑟「天才」獎,大概全要拿去付律師費了,看起來律師才是天才。但查理與妮可終究走過地獄般的炙熱考驗,從另一端活著出來,成為不同型態⋯⋯
整體而言,我們得到的結論是:愛看電影、對電影有想法的人其實很多,這些人散佈在各行各業,各有各自的專業,也許不以評論維生,甚至沒有常態地產出文字,但是要論「電影品味」、及「品評電影」的能力,台灣這個地方可謂是臥虎藏龍。
《世紀末遇見你》導演路奇歐卡斯楚曾在訪談中提及自己是個影迷,熱愛觀賞各種電影,第一部作品必然汲取不少前人的養分。儘管如此,《世紀末遇見你》洗鍊的清新質感,及其深邃的情感,依然讓人耳目一新。作為一名新銳導演,他就像電影中的主角奧喬,仍在尋找專屬自己的語言。他沒有迷失於茫茫影史經典之海,他將會找到自己。
自然與人是否有和諧的時候?彼此依賴、互相詮釋,成為密不可分的一體。《擺渡之歌》實現了這個光景。不論是依山傍水的群青、彩霞餘暉的豔紅,還是落雪紛紛的蒼白,都與景中人相映相襯。一場電影像一幅寫意山水畫,寫人時用工筆,寫景時用潑墨,在大開大闔間,呈現最難以明說的空靈之境。
現今在職場上,女性正急起直追,在政治界女性開始取得權利,在家庭裡女性也支撐了部分家庭開銷,若說付出多少義務也代表了擁有多少權力,那麼男性完全掌權的正當性不斷減弱。過去被隱形的家務成本開始越來越被注意,教育程度伴隨著女性就業率的提升,那些立於女性足前、被時代沖刷的門檔已開始出現裂痕。
導演與演員聯手創造了一個色彩斑斕、慾望橫流,卻渴愛荒涼的城市景象,令人驚嘆。艾瑪本是個太過飄渺虛無的形象,但關於這個角色的靈魂空洞也吸引觀眾去思考猜測,與電影一起共同創造完整了這個角色,使得這個千姿百態的女主角具有說服力。看完電影之後,我仍舊深陷在以艾瑪為名的漩渦之中,心甘情願而無法自拔。
《婚姻故事》最令旁觀者痛苦的,是看兩個好人懷抱的善意被制度摧毀,順便還破產。曾經充滿真實感情的婚姻,被一堆技術性的、複雜離譜的問題,打成荒謬笑話。查理好不容易贏得的麥克阿瑟「天才」獎,大概全要拿去付律師費了,看起來律師才是天才。但查理與妮可終究走過地獄般的炙熱考驗,從另一端活著出來,成為不同型態⋯⋯
整體而言,我們得到的結論是:愛看電影、對電影有想法的人其實很多,這些人散佈在各行各業,各有各自的專業,也許不以評論維生,甚至沒有常態地產出文字,但是要論「電影品味」、及「品評電影」的能力,台灣這個地方可謂是臥虎藏龍。
《世紀末遇見你》導演路奇歐卡斯楚曾在訪談中提及自己是個影迷,熱愛觀賞各種電影,第一部作品必然汲取不少前人的養分。儘管如此,《世紀末遇見你》洗鍊的清新質感,及其深邃的情感,依然讓人耳目一新。作為一名新銳導演,他就像電影中的主角奧喬,仍在尋找專屬自己的語言。他沒有迷失於茫茫影史經典之海,他將會找到自己。
自然與人是否有和諧的時候?彼此依賴、互相詮釋,成為密不可分的一體。《擺渡之歌》實現了這個光景。不論是依山傍水的群青、彩霞餘暉的豔紅,還是落雪紛紛的蒼白,都與景中人相映相襯。一場電影像一幅寫意山水畫,寫人時用工筆,寫景時用潑墨,在大開大闔間,呈現最難以明說的空靈之境。
現今在職場上,女性正急起直追,在政治界女性開始取得權利,在家庭裡女性也支撐了部分家庭開銷,若說付出多少義務也代表了擁有多少權力,那麼男性完全掌權的正當性不斷減弱。過去被隱形的家務成本開始越來越被注意,教育程度伴隨著女性就業率的提升,那些立於女性足前、被時代沖刷的門檔已開始出現裂痕。
導演與演員聯手創造了一個色彩斑斕、慾望橫流,卻渴愛荒涼的城市景象,令人驚嘆。艾瑪本是個太過飄渺虛無的形象,但關於這個角色的靈魂空洞也吸引觀眾去思考猜測,與電影一起共同創造完整了這個角色,使得這個千姿百態的女主角具有說服力。看完電影之後,我仍舊深陷在以艾瑪為名的漩渦之中,心甘情願而無法自拔。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woody,是一名料理創作者,非常努力地在嘗試將複雜的料理簡單化,讓大家也可以體驗到料理的樂趣而我也非常享受料理的過程,今天想跟大家聊聊,除了料理本身,料理創作背後的成本。
Thumbnail
哈囉~很久沒跟各位自我介紹一下了~ 大家好~我是爺恩 我是一名圖文插畫家,有追蹤我一段時間的應該有發現爺恩這個品牌經營了好像.....快五年了(汗)時間過得真快!隨著時間過去,創作這件事好像變得更忙碌了,也很開心跟很多厲害的創作者以及廠商互相合作幫忙,還有最重要的是大家的支持與陪伴🥹。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沒有想到「ChatGPT的實際應用」來得這麼「快速突然」,一瞬間所有沉寂在心中的恐慌,馬上死灰復活,舊傷口的癒合需要時間,也需要一次次的成功經驗,我們永遠不會知道何時何地,他會說:I'll be back. 其實是在日常不過的事件,漲房租......
Thumbnail
《賴活》預設了死亡,讓娜娜的一生宛若曇花一現。她的日常困境與悲喜流動,觀點和話語,在觀看者的意識中因而改變了時態,移除了未來意義的可能性,一切僅能是當下的、瞬刻的真實快照。她走路、大笑、寫信、跳舞、抽煙,魅力無窮卻只見表面;兩千法郎、香頌情歌、雨日相擁,所有事物與行動的意義也並不延續到未來成為結果。
Thumbnail
  2023年時就在說「今年強的很多喔」,期待名單裡出現一片美麗的廝殺,不過感覺今年的金漫獎與其說關注在漫畫本身,不如說關注漫畫的價值性,讓人有種「總體該從何評選比較」的艱困選擇障礙。   金漫獎的精神是什麼呢──或許已經是時候近一步去問了:如果我們撕下臺灣產製的標籤,對臺灣來說,漫畫是什麼呢?
Thumbnail
撰文/聞天祥老師、張鈺玟;於 2024.05.08(三)部會測記 本次部會很榮幸邀請到聞天祥老師與我們分享在金馬影展進行選片指南的經驗。 從享有各種資源的建中到當年電影風氣薄弱的輔大,聞老師決定自行向各種校外管道尋求滿足:從院線、影展到MTV,從觀影到收藏錄影帶。原本的獨善其身,意外在同學慫恿下
Thumbnail
原本只是在YT社群上寫了短文,沒打算正式寫成篇的,不過在巴哈板上截圖分享下講了一長串,於是便串聯成文了。 遊玩順序是把活動正篇「朔日手記」全部通關了,才接著由玩曲娘劇情「曲香蒙求」,正篇23節,角色劇情序章+8節,總計32節,劇本文量可謂龐大。
Thumbnail
今年三月間,應台北文化局之聘,擔任﹝第26屆台北文學獎﹞古典詩創作類決審委員,在3月21日上午赴台北市中山南路﹝張榮發金金會﹞出席由﹝文訊雜誌社﹞主辦的決審會議。近十年來我先後參與過﹝台中文學獎﹞、南投﹝玉山文學獎﹞、彰化﹝磺溪文學獎﹞、﹝台北文學獎﹞的評審會議,都是擔當古典詩創作决審委員。
Thumbnail
立法委員郭昱晴今(22)於新任文化部長李遠業務報告後,針對台北電影節評審標準、台文館吉祥物抄襲與水下文化資產三大題目,向李遠提出質詢。郭昱晴表示,演員在戲劇、電影中的戲份,應該是用角色重要性和參與程度來衡量,並非演出時間的長短,北影選擇以「戲份」為評選理由,公正性大打折扣。
Thumbnail
文學作品與作文不同,不能太重修辭與技巧,以免流於太匠氣或太滑,真誠反而不見了。比如對仗的句子,成語的使用,譬喻……這些技巧,一篇散文裡運用一次很棒,二次勉強還可以,用到三次看起來就很礙眼了,太做作而不自然。
Thumbnail
本篇文是以一位大學畢業後、工作六年社會人士的視角分享對於文組生唸研究所的各種想法,著重於研究所對於職涯規劃的影響,而非如何考取特定系所(因網路上很多網友們都很熱情分享了,我想以我自己的見解分享更廣大的面向)。 首先,對於自己錄取了心目中的研究所真的感到萬分不可思議,至今仍沒有感覺到實感;既然如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woody,是一名料理創作者,非常努力地在嘗試將複雜的料理簡單化,讓大家也可以體驗到料理的樂趣而我也非常享受料理的過程,今天想跟大家聊聊,除了料理本身,料理創作背後的成本。
Thumbnail
哈囉~很久沒跟各位自我介紹一下了~ 大家好~我是爺恩 我是一名圖文插畫家,有追蹤我一段時間的應該有發現爺恩這個品牌經營了好像.....快五年了(汗)時間過得真快!隨著時間過去,創作這件事好像變得更忙碌了,也很開心跟很多厲害的創作者以及廠商互相合作幫忙,還有最重要的是大家的支持與陪伴🥹。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沒有想到「ChatGPT的實際應用」來得這麼「快速突然」,一瞬間所有沉寂在心中的恐慌,馬上死灰復活,舊傷口的癒合需要時間,也需要一次次的成功經驗,我們永遠不會知道何時何地,他會說:I'll be back. 其實是在日常不過的事件,漲房租......
Thumbnail
《賴活》預設了死亡,讓娜娜的一生宛若曇花一現。她的日常困境與悲喜流動,觀點和話語,在觀看者的意識中因而改變了時態,移除了未來意義的可能性,一切僅能是當下的、瞬刻的真實快照。她走路、大笑、寫信、跳舞、抽煙,魅力無窮卻只見表面;兩千法郎、香頌情歌、雨日相擁,所有事物與行動的意義也並不延續到未來成為結果。
Thumbnail
  2023年時就在說「今年強的很多喔」,期待名單裡出現一片美麗的廝殺,不過感覺今年的金漫獎與其說關注在漫畫本身,不如說關注漫畫的價值性,讓人有種「總體該從何評選比較」的艱困選擇障礙。   金漫獎的精神是什麼呢──或許已經是時候近一步去問了:如果我們撕下臺灣產製的標籤,對臺灣來說,漫畫是什麼呢?
Thumbnail
撰文/聞天祥老師、張鈺玟;於 2024.05.08(三)部會測記 本次部會很榮幸邀請到聞天祥老師與我們分享在金馬影展進行選片指南的經驗。 從享有各種資源的建中到當年電影風氣薄弱的輔大,聞老師決定自行向各種校外管道尋求滿足:從院線、影展到MTV,從觀影到收藏錄影帶。原本的獨善其身,意外在同學慫恿下
Thumbnail
原本只是在YT社群上寫了短文,沒打算正式寫成篇的,不過在巴哈板上截圖分享下講了一長串,於是便串聯成文了。 遊玩順序是把活動正篇「朔日手記」全部通關了,才接著由玩曲娘劇情「曲香蒙求」,正篇23節,角色劇情序章+8節,總計32節,劇本文量可謂龐大。
Thumbnail
今年三月間,應台北文化局之聘,擔任﹝第26屆台北文學獎﹞古典詩創作類決審委員,在3月21日上午赴台北市中山南路﹝張榮發金金會﹞出席由﹝文訊雜誌社﹞主辦的決審會議。近十年來我先後參與過﹝台中文學獎﹞、南投﹝玉山文學獎﹞、彰化﹝磺溪文學獎﹞、﹝台北文學獎﹞的評審會議,都是擔當古典詩創作决審委員。
Thumbnail
立法委員郭昱晴今(22)於新任文化部長李遠業務報告後,針對台北電影節評審標準、台文館吉祥物抄襲與水下文化資產三大題目,向李遠提出質詢。郭昱晴表示,演員在戲劇、電影中的戲份,應該是用角色重要性和參與程度來衡量,並非演出時間的長短,北影選擇以「戲份」為評選理由,公正性大打折扣。
Thumbnail
文學作品與作文不同,不能太重修辭與技巧,以免流於太匠氣或太滑,真誠反而不見了。比如對仗的句子,成語的使用,譬喻……這些技巧,一篇散文裡運用一次很棒,二次勉強還可以,用到三次看起來就很礙眼了,太做作而不自然。
Thumbnail
本篇文是以一位大學畢業後、工作六年社會人士的視角分享對於文組生唸研究所的各種想法,著重於研究所對於職涯規劃的影響,而非如何考取特定系所(因網路上很多網友們都很熱情分享了,我想以我自己的見解分享更廣大的面向)。 首先,對於自己錄取了心目中的研究所真的感到萬分不可思議,至今仍沒有感覺到實感;既然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