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習】英語?英文?差別在這裡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1 分鐘
簡單來說,
英語比較強調聽、說,
英文比較著重讀、寫。
就用國語跟國文來思考一下,
不知道大家是否曾注意到過,
國小用的課本叫「國語」課本,
國中開始怎麼變「國文」課本?
比較大的不同在於:
國語課主要建立「聽懂聲音訊息+口說表達內在」能力;
國文課主要培養「讀懂文字訊息+寫作表達內在」素養。
不管是英語或英文,
重要的是,依據不同場景需要,使用合適的表達方式與內容
口語英文(spoken English)與寫作英文(written English)中,
都有比較正式(formal)或比較輕鬆(informal)的場合,
正式一點的例如工作彙報、求職面試、學術寫作等,
輕鬆一點的例如八卦聊天、傳傳訊息、發發廢文之類的 XD
他們並非適用絕對二分法,
隨著大腦成長與經驗累積,
「語」、「文」相輔相成,
造就豐富精彩的人類文化。
語文語文,先有語,再有文,
其實也是最自然的學習流程,
可惜在台灣普遍逆其道而行。
\( ̄(工) ̄)/ 如果覺得這篇文章還不錯,可以按下方「拍拍手」「5下」鼓勵我喔!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Work smarter and live life your way!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Knowing why you learn will motivate you to move forward, and making sure what you target will keep you going in the right direction.
Knowing why you learn will motivate you to move forward, and making sure what you target will keep you going in the right direction.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 大家現在出門買東西還會帶錢包嗎 鴨鴨發現自己好像快一個禮拜沒帶錢包出門 還是可以天天買滿買好回家(? 因此為了記錄手機消費跟各種紅利優惠 鴨鴨都會特別注意銀行的App好不好用! 像是介面設計就是會很在意的地方 很多銀行通常會為了要滿足不同客群 會推出很多App讓使用者下載 每次
學習語言需要平衡聽與說的策略。儘管多聽多講能提高口語能力,但瞭解文法結構同樣重要。結合正確的學習環境與頻率,可以有效提升英語能力。本文探討了學習英語的不同方式,並強調在實踐中理解文法的重要性,尤其是對於需要考試的學生。在學習過程中,選擇合適的方法,將使學習者更接近達成自己的語言目標。
Thumbnail
在0~8 歲的早期教育階段,保護學習熱忱和動機更為重要。陪伴孩子學習英文時,父母及老師應以真誠互動和幫助理解為主。英文輸入方式包括共讀繪本/有聲書、唱兒歌、看卡通、日常對話等。
Thumbnail
先說結論,英、美很多同字不同音,很多是母音念法不同,有時候是重音位置不同,先培養這個觀念,以後學單字時,就要特別注意英、美單字的發音。 你會覺得:「這有什麼重要的嗎?」 依據我 20 年來,指導過全球 28 個不同國家的學生經驗來看,不少發音 (正確發音、 正確重音等)、聽力、口說 (發音以外的
Thumbnail
學習語言最重要的就是能交流,不過還有一點一直被爭論不休,那就是口音。 一樣都說英文,但全世界都有各種口音,因為英語大多為全世界通用的語言, 但若是日語,爭論口音之前我想先介紹 日本的方言 日本各州各地區的方言據說可以分類成16種,以最常見的關東腔就是我們所說的標準日語....
Thumbnail
不同文化下的教育觀念可能會非常的不同,對於課外閱讀的重要性,以及他們在語言教學中所扮演的角色,藉由在英國時與我同學的對話,不禁讓我反思在台灣所根深蒂固的教育觀念:「課內」與「課外」,在語言教學中是否合理?
Thumbnail
上課學英文已不再是唯一的選擇,越來越多的活動和媒體平臺提供豐富的英語學習方式。從廣播、YouTube到各種社會教育活動,都成為了快樂學英文的途徑。本文介紹了這些新興英語學習的方式,以及部分相關活動的詳細規劃。
Thumbnail
隨著雙語國家政策的實施,英文學習可以說是當下最熱門的話題之一,而提到學習英文,也有許多英語教學者不斷地提及「用英文思考」的重要性。但「用英文思考」這個說法的合理性產生疑惑,究竟這樣的說法是否合理呢? 如果「用英文思考」的說法並不合理,那目前正在推動的雙語教育政策,是否需要調整呢?
Thumbnail
要走入雙語社會,最有力的保證是先好好 “重視” 自己的母語,也好好 “珍惜” 自己生活的社會所普遍在應用的語言。 在本地說話型態所應用的語言, 至少也有十種上下,每一種都值得持續被好好傳承下去。不過,我認為最不能隨意被矇混的語言,是台灣社會通用的 「國語」。 事實上,學好國語並不需要需要
Thumbnail
臺灣英文教育從小學起源,但是英文學習程度始終未達到普遍性的提昇,考試成績雖有提升卻仍然低於理想水平。本文檢討這樣的問題所在並提供自學心態的建議。
「英語是國際通用語」(English as a lingua franca),臺式英語、新加坡英語、印度英語,並沒有誰比較標準,或誰不標準的區分,所有的英語都站在平等的水平線上。但是發音和腔調就不重要嗎? 3個方法幫助你的寶貝小孩與你自己英語口說更道地,自信開口說英語。
Thumbnail
/ 大家現在出門買東西還會帶錢包嗎 鴨鴨發現自己好像快一個禮拜沒帶錢包出門 還是可以天天買滿買好回家(? 因此為了記錄手機消費跟各種紅利優惠 鴨鴨都會特別注意銀行的App好不好用! 像是介面設計就是會很在意的地方 很多銀行通常會為了要滿足不同客群 會推出很多App讓使用者下載 每次
學習語言需要平衡聽與說的策略。儘管多聽多講能提高口語能力,但瞭解文法結構同樣重要。結合正確的學習環境與頻率,可以有效提升英語能力。本文探討了學習英語的不同方式,並強調在實踐中理解文法的重要性,尤其是對於需要考試的學生。在學習過程中,選擇合適的方法,將使學習者更接近達成自己的語言目標。
Thumbnail
在0~8 歲的早期教育階段,保護學習熱忱和動機更為重要。陪伴孩子學習英文時,父母及老師應以真誠互動和幫助理解為主。英文輸入方式包括共讀繪本/有聲書、唱兒歌、看卡通、日常對話等。
Thumbnail
先說結論,英、美很多同字不同音,很多是母音念法不同,有時候是重音位置不同,先培養這個觀念,以後學單字時,就要特別注意英、美單字的發音。 你會覺得:「這有什麼重要的嗎?」 依據我 20 年來,指導過全球 28 個不同國家的學生經驗來看,不少發音 (正確發音、 正確重音等)、聽力、口說 (發音以外的
Thumbnail
學習語言最重要的就是能交流,不過還有一點一直被爭論不休,那就是口音。 一樣都說英文,但全世界都有各種口音,因為英語大多為全世界通用的語言, 但若是日語,爭論口音之前我想先介紹 日本的方言 日本各州各地區的方言據說可以分類成16種,以最常見的關東腔就是我們所說的標準日語....
Thumbnail
不同文化下的教育觀念可能會非常的不同,對於課外閱讀的重要性,以及他們在語言教學中所扮演的角色,藉由在英國時與我同學的對話,不禁讓我反思在台灣所根深蒂固的教育觀念:「課內」與「課外」,在語言教學中是否合理?
Thumbnail
上課學英文已不再是唯一的選擇,越來越多的活動和媒體平臺提供豐富的英語學習方式。從廣播、YouTube到各種社會教育活動,都成為了快樂學英文的途徑。本文介紹了這些新興英語學習的方式,以及部分相關活動的詳細規劃。
Thumbnail
隨著雙語國家政策的實施,英文學習可以說是當下最熱門的話題之一,而提到學習英文,也有許多英語教學者不斷地提及「用英文思考」的重要性。但「用英文思考」這個說法的合理性產生疑惑,究竟這樣的說法是否合理呢? 如果「用英文思考」的說法並不合理,那目前正在推動的雙語教育政策,是否需要調整呢?
Thumbnail
要走入雙語社會,最有力的保證是先好好 “重視” 自己的母語,也好好 “珍惜” 自己生活的社會所普遍在應用的語言。 在本地說話型態所應用的語言, 至少也有十種上下,每一種都值得持續被好好傳承下去。不過,我認為最不能隨意被矇混的語言,是台灣社會通用的 「國語」。 事實上,學好國語並不需要需要
Thumbnail
臺灣英文教育從小學起源,但是英文學習程度始終未達到普遍性的提昇,考試成績雖有提升卻仍然低於理想水平。本文檢討這樣的問題所在並提供自學心態的建議。
「英語是國際通用語」(English as a lingua franca),臺式英語、新加坡英語、印度英語,並沒有誰比較標準,或誰不標準的區分,所有的英語都站在平等的水平線上。但是發音和腔調就不重要嗎? 3個方法幫助你的寶貝小孩與你自己英語口說更道地,自信開口說英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