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06-16|閱讀時間 ‧ 約 5 分鐘

無孔不入的恐怖體驗《深海擴散》

對我而言,《深海擴散》是一部定位較為溫和的科幻驚悚電影,如果你要把它拿去跟《深海攔截大海怪》、《突變第三型》來比較,期待裡頭有做工精細的怪異美景,那麼你肯定要對其失望了,然而如果你想要嚐嚐口味較清淡的氛圍型科幻驚悚電影,想看看一部女性主導的電影(導演、主角、重要配角皆為女性)不仿試試這部。
你或許曾在網路上看過有人生食的被寄生蟲感染的X光圖,黑色的影像佈滿白色的蝌蚪狀物體,如果你連續對患者拍個幾張,你就會看到這些白色蝌蚪活躍的抖動著,甚至連患者的大腦都不放過,你無可抵抗的成為牠們兩腿行走的繁殖安樂窩,他們會不斷增加直到多到從你身上所有孔洞噴發而出為止,你可能會在說話中突然停下,眼前一片漆黑,接著開始爆吐,而牠們將會乘著你五臟六腑破碎而迸發出的血液自由的飛濺到另個宿主身上,再次進入下個倒楣鬼的身體、再次潛伏、再次繁殖、再次噴發。
電影便由這樣引起人密集物體恐懼症的寄生蟲的研究開始,一個紅髮女孩高材博士生為了指導教授認為她「社交合作能力」缺乏要當掉她,要她隨一艘漁船去作第一線研究,觀察海洋是否有任何「異常現象」,百般不願的女孩為了學位,只好硬著頭皮上船,與陌生人一同出航,順便找尋機會潛水探勘,而這趟本應日常的巡捕行程也在過程中漸漸走向未知危險之中……
基本上電影前半段都在鋪陳女主學者型不善社交的性格,當然我覺得這種設定本身也是有點過時的東西(比方說一種高智商低社交智商的傾向,這在福爾摩斯的原著小說裡是不存在的,福爾摩斯雖然也有怪習慣,但他毫無疑問的是長於社交的英國紳士,然而到了《新世紀福爾摩斯》其性格就被改得更加激進,不喜與一般人社交)但或許是為了凸顯船上人的友善關懷(如同新世紀福爾摩斯的性格是為了更加凸顯華生的存在感),所以必須得讓女主顯得稍微被動些,並且因為髮色遭到其他船員的側目,當然這種基於傳統的歧視在本片裡也沒維持多久,畢竟片中是一個女人可以上船甚至可以有船的時代了,帶來不幸的紅髮只是為了與後面眾人遇見深海怪物鋪陳而已。
在這部電影裡深海怪物的定位是特別有趣的,它的成體可以大到如大王烏賊,觸手還可以分泌能夠侵入船身,侵入身體的渺小幼體,於是身為高級知識份子的女主在過程中便持續試圖為其定位,而其他人起初則是不願面對這個違反他們生活經驗的存在,船長甚至還要女主別把們中間遇上的受害船上的情況告訴其他人,
總之就是試圖用現有知識體系去做解釋,不可解釋的部分就無視與抗拒,這群靠海維生的人們第一次見識到海的深邃與危險,女主中間發現這隻無法窺見全貌的生物來自所謂的「超深淵帶」(Hadal zone)而之所以會與這隻怪物相遇是因為雙重的越界,一是船長為了彌補漁獲量而跑到非法海域,二是不知什麼緣故這隻應該在海底與人無干的「生物」跑到淺處將船誤認為是鯨魚,進行捕食與入侵。
究竟牠是怪物還是動物?是地球上的原住民,還是外星來的侵略者?
或許也是因為片中深海怪物的定位是多義甚至難以確定的,片中的角色行為也不像一般恐怖片的受害者缺乏智商一昧求死,反而是會基於實際情況去求生,但礙於各種不可抗力元素而死去,有別於一些此類的怪物電影主角們都會找到某種方式終結怪物,片中一行人擁有的只是一艘平凡無奇為日常狀況準備的漁船,上頭根本沒什麼能抵禦這隻怪物的武器,甚至船本身也無法武器化(例如引爆船體)所以人們也沒什麼可以犯蠢的機會,如同人們的爭論也總是適可而止,而女主對該生物「必須放走牠」的發言也不是純粹的無腦大愛,而是因為她真的無法解決這只未知異獸。
美國恐怖小說家洛夫克拉夫特曾說:「人類居住在幽暗的海洋中一個名為無知的小島上,這海洋浩淼無垠、蘊藏無窮秘密,但我們並不應該航行過遠,探究太深。」
然而只要人類還存在著,對海洋的探索就只會越來越深,因為去佔據,去擁有就是人類最基礎的本能,就算刀槍器械換成了尺規角版都仍是此一本能的體現,人們的匱乏終將使得人發現擁有彼此仍是不夠的。如同最後女主做出的選擇,她向下游向綻放幽幽綠光的佈滿觸手之眼,知識的渴求終會把我們帶向深沈的黑暗,而在兩者對撞前,我們都不會知道,自己擁有的理性之光是否充足,抑或會被輕易的熄滅,然後使我們溺斃在恐懼之中,此非積非成是的迷信,而是屢試不爽的命運,是從追求真相最終失去雙眼的伊底帕斯之前就開始的亙古之旅。
分享至
成為作者繼續創作的動力吧!
© 2024 vocus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