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看到的『馬奎斯』,好像跟你們講的不太一樣!」系列:「前言」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2 分鐘
馬奎斯是20世紀非常重要的哥倫比亞作家,先是小說作品《百年孤寂》在哥倫比亞、墨西哥、阿根廷等國熱銷,取得盛名,1982年又榮獲諾貝爾文學獎,從此躍升為全球知名作家。由於馬奎斯的作品以西班牙文書寫,需要透過譯者翻成中文,成名之前,馬奎斯很少涉足歐美、俄羅斯以外的國家,因此我們台灣社會大多數人對馬奎斯的了解,無可避免仰賴那些外文系出身的譯者,以及創作理念偏向現實主義、左翼思想的作家與評論人所寫的生平介紹、作品評論。
P.A 門多薩、賈西亞‧馬奎斯對談
林一安翻譯,中國南海出版公司出版
然而,大多數的譯者、作家、評論人,不見得是馬奎斯的粉絲,也不一定專研哥倫比亞或中南美洲的文學、文化,卻必須在極短的時間內,翻譯馬奎斯的《百年孤寂》與短篇小說,並且撰寫馬奎斯的生平介紹、作品評論,某些地方難免疏陋或是出錯,加上當時還沒解嚴,馬奎斯本人的政治理念、創作觀偏左,以及他與古巴領導人卡斯楚的深厚交情,以至於譯者、作家、評論人撰寫相關文章時,會受到參考資料短缺、言論管制、相關背景知識不足等侷限,無法暢所欲言,只能點到為止,或是對於許多馬奎斯研究者、傳記作家、粉絲而言,非常重要的事件、人物,不得不略而不提。
聯經出版的繁體中文版
作者:傑拉德‧馬汀。翻譯:陳靜妍
我不是馬奎斯專家、拉美文學研究者,只是一位普遍的文學愛好者。與不少讀過馬奎斯作品的學者、作家、民眾相同──不外乎透過遠景、志文、皇冠出版社翻譯的中文譯本,以及譯者、作家、評論人撰寫的生平介紹、作品介紹與年表,如果要說什麼差異,那就是我忍不住啃了聯經出的大部頭傳記《馬奎斯的一生》,還有遠景出版的《回歸本源:馬奎斯傳》、P.A 門多薩、賈西亞‧馬奎斯對談的《番石榴飄香》(簡體版),感覺我看到的『馬奎斯』,好像跟國內的論者講的不太一樣。
遠景出版的《回歸本源:馬奎斯傳》
有些地方不同,是因為各人對「馬奎斯」其人其作,解讀、詮釋方式不同造成的,無關對錯,我將在以下的文章提出我的見解,充其量只是給讀者不同的觀點,不是在否定別人的看法;有些地方則不然,明顯是學者、作家、評量人因參考資料有誤、相關背景知識不足,或藉著馬奎斯其人其作推展自身政治理念、創作觀所產生的誤會或是曲解,我寫文章的主要目的,不是在批判「人」,而是讓我們趕快Update或修正對「馬奎斯」、「拉美文學」的認知。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avatar-img
113會員
236內容數
這個專題的文章主要在介紹歷史方面的書籍、影片、網站文章的內容,以及我的讀後心得。我是以非科班出身、非史學圈的讀者做介紹與批評,每個月至少發文一篇,請多多指教!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馬奎斯和他的作品是一扇窗口,靠過這扇窗口,我們能看見「哥倫比亞」這個國家,還有這塊土地上的人民。
馬奎斯童年的生活經驗與記者工作所需的大量閱讀經驗,後來都成為他寫作小說的素材,至於這些生活經驗和閱讀材料,如何蛻變成馬奎斯個人的寫作素材,其過程散見在這本傳記各個章節,這些我無法一一列舉、詳盡說明,只能告訴大家:書,還是一睹為快!
◎ 檢視的對象版本:陳映真主編《諾貝爾文學獎全集》、志文版楊耐冬翻譯的《獨裁者的秋天》 ◎ 檢視之後的心得: 不知是中文、西班牙文兩者的美學差異很大,還是翻譯者的功力問題,我在閱讀《一百年的孤寂》和《
許多台灣人,包括我在內,是透過馬奎斯的生平及作品了解哥倫比亞,或是對哥倫比亞這個國家開始產生興趣。馬奎斯不錯的一點是,他把庶民的生活,以及哥倫比亞作家相對忽視的北部──加勒比海沿岸、大沼澤,以及大沼澤週邊地帶鐵道沿線的城市,包括西恩納加、阿拉加卡加等城鎮──寫出來。
本文旨在說明《百年孤寂》這部小說,哪些地方是以歷史事件、真實人物作為基礎,進行虛構,而不是出自馬奎斯天馬行空的想像。
  這本小說集收錄馬奎斯九則短篇小說,有:〈沒有人寫信給上校〉、〈星期二晌午〉、〈這些日子中的一天〉、〈這個城裡沒有小偷〉、〈巴扎沙驚奇的午後〉、〈孟提爾的孀婦〉、〈星期六後的一天〉、〈人造玫瑰〉、〈大媽媽的葬禮〉。〈沒有人寫信給上校〉與〈大媽媽的葬禮〉寫的比較好,至於其他七篇,就相對平凡了。
馬奎斯和他的作品是一扇窗口,靠過這扇窗口,我們能看見「哥倫比亞」這個國家,還有這塊土地上的人民。
馬奎斯童年的生活經驗與記者工作所需的大量閱讀經驗,後來都成為他寫作小說的素材,至於這些生活經驗和閱讀材料,如何蛻變成馬奎斯個人的寫作素材,其過程散見在這本傳記各個章節,這些我無法一一列舉、詳盡說明,只能告訴大家:書,還是一睹為快!
◎ 檢視的對象版本:陳映真主編《諾貝爾文學獎全集》、志文版楊耐冬翻譯的《獨裁者的秋天》 ◎ 檢視之後的心得: 不知是中文、西班牙文兩者的美學差異很大,還是翻譯者的功力問題,我在閱讀《一百年的孤寂》和《
許多台灣人,包括我在內,是透過馬奎斯的生平及作品了解哥倫比亞,或是對哥倫比亞這個國家開始產生興趣。馬奎斯不錯的一點是,他把庶民的生活,以及哥倫比亞作家相對忽視的北部──加勒比海沿岸、大沼澤,以及大沼澤週邊地帶鐵道沿線的城市,包括西恩納加、阿拉加卡加等城鎮──寫出來。
本文旨在說明《百年孤寂》這部小說,哪些地方是以歷史事件、真實人物作為基礎,進行虛構,而不是出自馬奎斯天馬行空的想像。
  這本小說集收錄馬奎斯九則短篇小說,有:〈沒有人寫信給上校〉、〈星期二晌午〉、〈這些日子中的一天〉、〈這個城裡沒有小偷〉、〈巴扎沙驚奇的午後〉、〈孟提爾的孀婦〉、〈星期六後的一天〉、〈人造玫瑰〉、〈大媽媽的葬禮〉。〈沒有人寫信給上校〉與〈大媽媽的葬禮〉寫的比較好,至於其他七篇,就相對平凡了。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woody,是一名料理創作者,非常努力地在嘗試將複雜的料理簡單化,讓大家也可以體驗到料理的樂趣而我也非常享受料理的過程,今天想跟大家聊聊,除了料理本身,料理創作背後的成本。
Thumbnail
哈囉~很久沒跟各位自我介紹一下了~ 大家好~我是爺恩 我是一名圖文插畫家,有追蹤我一段時間的應該有發現爺恩這個品牌經營了好像.....快五年了(汗)時間過得真快!隨著時間過去,創作這件事好像變得更忙碌了,也很開心跟很多厲害的創作者以及廠商互相合作幫忙,還有最重要的是大家的支持與陪伴🥹。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百年孤寂》使我們悠遊於真實與夢幻、合理與荒誕交織而成的想像世界中,看到拉丁美洲的生活、歷史、衝突、困境,也看到了人性更深層的各種面向與問題,的的確確發人深省。 (一)魔幻寫實經典 魔幻寫實是拉丁美洲小說的一大特色,其中哥倫比亞作家賈西亞‧馬奎斯(Gabriel García Márquez ,
Thumbnail
在馬奎斯逝世十週年後,看到一群對馬奎斯懷抱尊重的人(無論從甲方到製作團隊),遵循著他的遺願,努力地把這本文學史上經典作品變成影像,然後成品水準很高!光是這一點,我就充滿無限敬意!
Thumbnail
馬奎斯聲稱他從未寫過一本非真實故事的書。在他的作品中,不管是故事或是角色,都可以在他生活過的城市、情同手足的朋友,和骨肉相連的親人身上,找到原型象徵的痕跡。作者走訪馬奎斯在人生各個時期待過的城市,感受這塊土地所孕育的一切,歷史、文化、生活,尋回一代傳奇作家將拉丁美洲文學推向世界的時刻。
Thumbnail
如果要更深入的理解馬雅文化,那麼就一定要連同墨西哥谷地一起理解。 這句話看起來沒什麼,卻是我在研究馬雅文化多年後的體悟。經歷了2018年,與馬雅考古學家David Stuart 前往墨西哥市一帶考察後,更加體會這個基本概念的重要性。從文化、人群互動的角度來說,中美洲內部的族群移動與互動,還有很多未
Thumbnail
這本書適合什麼樣的人:對南美洲文學感到好奇的人、想拜讀經典文學作品的人、探詢愛情樣貌的人 《愛在瘟疫蔓延時》是1982年諾貝爾文學獎得主加布列・賈西亞・馬奎斯的作品。他以《百年孤寂》轟動全球,之後仍持續寫出許多經典作品,《愛在瘟疫蔓延時》即是其中之一。
Thumbnail
我喜歡馬奎斯的原因之一,就是很讓人驚艷地,他在每次寫不同的作品時,都會大膽地嘗試自己之前沒用過的敘事技巧,翻轉出不同的方法;因此每次讀他的故事,都會嚇到:原來還能這樣寫啊!
前輩書友提及當初看到馬修.史卡德自傳的廣告,他心裡發出一聲冷笑,不過沒幾天還是買了書,給他自己的藉口是湊單。然而他信誓旦旦,表示這是最後一本馬修.史卡德,我就不信了。他若看見下一本馬修.史卡德,或許冷笑三聲,不過仍會買書的。 同為美國推理作家勞倫斯.卜洛克的老讀者,我理解這一連串的行動。不
Thumbnail
在他的作品裡,你會不由自主地把自己交給他,就像他一直堅持把「想像」留給我們一樣。他希望透過自己的作品能跟每個不同的讀者對話,那是一場靈魂交換的盛會,他軀殼不在了,但精神會永遠地存留在人間。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woody,是一名料理創作者,非常努力地在嘗試將複雜的料理簡單化,讓大家也可以體驗到料理的樂趣而我也非常享受料理的過程,今天想跟大家聊聊,除了料理本身,料理創作背後的成本。
Thumbnail
哈囉~很久沒跟各位自我介紹一下了~ 大家好~我是爺恩 我是一名圖文插畫家,有追蹤我一段時間的應該有發現爺恩這個品牌經營了好像.....快五年了(汗)時間過得真快!隨著時間過去,創作這件事好像變得更忙碌了,也很開心跟很多厲害的創作者以及廠商互相合作幫忙,還有最重要的是大家的支持與陪伴🥹。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百年孤寂》使我們悠遊於真實與夢幻、合理與荒誕交織而成的想像世界中,看到拉丁美洲的生活、歷史、衝突、困境,也看到了人性更深層的各種面向與問題,的的確確發人深省。 (一)魔幻寫實經典 魔幻寫實是拉丁美洲小說的一大特色,其中哥倫比亞作家賈西亞‧馬奎斯(Gabriel García Márquez ,
Thumbnail
在馬奎斯逝世十週年後,看到一群對馬奎斯懷抱尊重的人(無論從甲方到製作團隊),遵循著他的遺願,努力地把這本文學史上經典作品變成影像,然後成品水準很高!光是這一點,我就充滿無限敬意!
Thumbnail
馬奎斯聲稱他從未寫過一本非真實故事的書。在他的作品中,不管是故事或是角色,都可以在他生活過的城市、情同手足的朋友,和骨肉相連的親人身上,找到原型象徵的痕跡。作者走訪馬奎斯在人生各個時期待過的城市,感受這塊土地所孕育的一切,歷史、文化、生活,尋回一代傳奇作家將拉丁美洲文學推向世界的時刻。
Thumbnail
如果要更深入的理解馬雅文化,那麼就一定要連同墨西哥谷地一起理解。 這句話看起來沒什麼,卻是我在研究馬雅文化多年後的體悟。經歷了2018年,與馬雅考古學家David Stuart 前往墨西哥市一帶考察後,更加體會這個基本概念的重要性。從文化、人群互動的角度來說,中美洲內部的族群移動與互動,還有很多未
Thumbnail
這本書適合什麼樣的人:對南美洲文學感到好奇的人、想拜讀經典文學作品的人、探詢愛情樣貌的人 《愛在瘟疫蔓延時》是1982年諾貝爾文學獎得主加布列・賈西亞・馬奎斯的作品。他以《百年孤寂》轟動全球,之後仍持續寫出許多經典作品,《愛在瘟疫蔓延時》即是其中之一。
Thumbnail
我喜歡馬奎斯的原因之一,就是很讓人驚艷地,他在每次寫不同的作品時,都會大膽地嘗試自己之前沒用過的敘事技巧,翻轉出不同的方法;因此每次讀他的故事,都會嚇到:原來還能這樣寫啊!
前輩書友提及當初看到馬修.史卡德自傳的廣告,他心裡發出一聲冷笑,不過沒幾天還是買了書,給他自己的藉口是湊單。然而他信誓旦旦,表示這是最後一本馬修.史卡德,我就不信了。他若看見下一本馬修.史卡德,或許冷笑三聲,不過仍會買書的。 同為美國推理作家勞倫斯.卜洛克的老讀者,我理解這一連串的行動。不
Thumbnail
在他的作品裡,你會不由自主地把自己交給他,就像他一直堅持把「想像」留給我們一樣。他希望透過自己的作品能跟每個不同的讀者對話,那是一場靈魂交換的盛會,他軀殼不在了,但精神會永遠地存留在人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