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07-14|閱讀時間 ‧ 約 4 分鐘

教育者的murmur

    從高中開始,我就相信自己可以成為一個老師
    在那個年代林林總總的性向測驗中,我總是不偏不倚的落在社會型人格
    但是我想成為更具有專業性的人,所以我選擇了第三類組的特殊教育
    因為我們要讀的不只有各式各樣的教材教法理論,還有生理功能醫學
    雖然只是一些皮毛,但那的確滿足了我小小追求專業的虛榮心理
    初出茅廬在教師甄試上失利,我開始了流浪西台灣的教師生涯
    年輕氣盛的我,在教學上總是希望自己與眾不同
    所以拼命地想證明自己對學生很有一套,除了和學生搏感情外
    大抵是校園劇GTO看多了,常常鬥狠魂上身
    對於讓大家很頭痛的情緒障礙學生,我會想盡辦法將他的氣焰壓下
    然後再嘗試和他們說道理,營造自己是個孩子王的意像
    這時候的我,想的是如何成為一個”別人眼中對身心障礙孩子很行的老師
    少年無大志,只追求別人讚賞的眼光
    對這份薪水也十分滿意,因此我並沒有對教師甄試太上心
    只是每年暑假都要重考一次,重新適應一批新的學生,總是無法陪學生畢業是種遺憾
    流浪了好幾年後,為了要結婚定下來,我開始專心準備考試
    白天上班,下班就到圖書館報到,一直到圖書館關門後回家洗漱休息,隔日重來一遍
    就這樣連著兩三年,從備取三到備取一,一直到正取
    我用了六年的時間取得了正式教師的職位
    接下來因為長期和家人孩子分隔南北兩地,每年引頸期盼的調動又遲遲沒有好消息
    於是兩年後我又重拾書本,考回高雄市
    每年考試的過程都很煎熬,很漫長,在拖著行李箱南征北討覺得無力時
    我唯一能說服自己繼續支撐下去的理由
    就是 這些苦難都是日後的養份,是我教育孩子們的基石
    媽媽一直告訴我,人的一生有什麼樣的機運,都是安排好的
    如果這個位置屬於你,那你到達這個目的只是時間的問題
    當時的我被考試的壓力磨耗得無心品味這些話,只覺得這種苦難到底何時是盡頭
    而當自己踏入桃園的教學演示和口試試場時,我卻深刻的感受到這句話的意義
    因為我的代理經驗夠紮實,夠豐富,因此我能夠侃侃而談,能夠自信卻不誇張的演示
    我的歷練,推著我站上了這個位置,少了哪一段都不行
    成為媽媽後,我從孩子發展的過程看見了學生的影子,體會到他們卡住的糾結點
    我不再追求自己成為別人眼中理想的教師模樣,而是去探究每個孩子背後的家庭環境
    如同我親愛的同事說的,有問題的永遠都是環境,不是孩子本身
    我改變不了孩子們的原生家庭環境,但我可以透過和同事的討論
    檢視孩子們的家庭環境,看見他們真正的需求與行為背後的動機
    老師的工作是和孩子們相處,而不是像機器一樣
    讓孩子們一排排進來,將知識烙印進孩子的腦袋,然後換下一位
    上課往往是最EASY的,按部就班完成教學的計畫,記錄孩子的學習成果,然後結束
    但既然我們是和”人”一起工作,就會遇到各式各樣人的情緒和煩惱
    於是最花時間的不是上課,而是處理孩子們的各種狀況
    從這些處理過程中,我和孩子們都有所成長,這就是我從事教育的信念
    台灣很奇妙,在台灣的老師常常要受到外界質疑、不友善的眼光
    追根究柢,就是不認同教師的專業性質,認為人人都可以代課,只要把課上完就好
    教育不是買賣,無法秤斤論兩計價
    而這種無形的付出也不應該被衡量是否具有價值,因為這叫 熱忱
    教育無法看到短時間的成效,但你總能在某一天突然感受長期努力耕耘的累積
    分享至
    成為作者繼續創作的動力吧!
    © 2024 vocus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