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於 2020/08/05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味覺的探究_一行禪師的,「怎麼吃」

    副標題寫「能夠慢下來,好好品嚐食物,就增加了生命的厚度」
    書名雖然叫做「怎麼吃」但是翻譯成 “How to Eat ” 我個人覺得不適合。 禪師分享的吃的「方法」,不是像食譜一樣的把煮/ 吃的步驟分段,然後把 宗教概念sop寫出來,例如: 1. 先看著飯粒,想著粒粒皆辛苦。 2. 放一口到嘴中,慢慢咀嚼,感謝大地。 (不是(手亂揮!! 也不是動漫的概念,例如: 1. 先看著飯粒,分辨飽滿度和形狀,瞬間看出稻米產地,並秒得知剛剛煮的人錯加了地下水兩滴。 2. 放一口到嘴中,慢慢咀嚼,吃出其中飽含的水分其實是山1700公尺深山上的岩縫滴出的泉水。(不是,不要亂演(手大揮!!!! 都不是好不好。 味覺大家都有,我們放著不用而已。當平常頭腦的迴路(loop) 放鬆的時候,我們才能享受滋味。 吃東西真的不是 好不好吃,CP值高不高的事情 而已。每個節氣會生產什麼當令的蔬菜水果穀物,都有其意義,不同地區產出不同的時節食物,因應當地氣候風土。這些都是為了配合當地的各種生態生活的平衡。所謂一物剋一物,或說,萬物皆有其解藥。中醫的理論概念就是這樣來。
    比如,在台南關子嶺,山區濕氣很重,所以產香菇(濕氣重,菌菇類就會生長),同時有 “溫泉” 因應而生。住在當地的人,最適合的生活方式,就是要多泡溫泉以適應環境的濕氣,好讓風濕/ 心臟病 不會找上門。但是生意頭腦動得快的,就把它變成觀光景點,叫住在平地的人也去泡溫泉。這樣的想法新穎特別(對平地人而言),但卻不一定適合每個人的體質。只是幸好,台灣因為到處濕氣重,所以我們平地人剛好有時上去泡泡澡也還不錯。但是,如果本身的身體條件就有侷限的,比如因為身體濕氣重,但卻是陰虛體質的人,花了溫泉的費用,不甘願,一次要泡到30分鐘,就不要說「因為泡溫泉導致高血壓或暈眩」。 說回來。 「怎麼吃」在這本書的內容上,應該翻成 ” The way we taste food ” way 意思是 途徑,方式。taste和eat 不同,taste是品嚐,透由味覺去感受。這個字比起eat,有更多「進入身體覺受」的意涵,更趨近於禪宗的「細細品嚐」。 這是一本很溫柔的小書,就像智者的語音,隨著風,呢喃在你耳邊。
    如果每餐體會,就會比較懂。如果只看文字,就容易只有頭腦懂,但其實完全不懂。
    如果每餐體會,就會比較懂。如果只看文字,就容易只有頭腦懂,但其實完全不懂。
    其實這樣的文字,給大家看,其實很容易流於既有的意象。但是我喜歡第一句, 「要覺得受到滋補,其實不用吃很多。」 英文的形容應該是 ‘ How much is enough, for you ’ ( 對你來說,多少才叫做「夠」)
    因為一直感覺不夠,才要一直要。要個不停,直到我們筋疲力盡,我們還是不斷在腦中奔波。感覺不夠的這種飢餓感,不止在食慾上,也在每件事情上。所以我們都會囤積,我們很難很難真的簡單接受。因為,一直感覺「不夠」。
    中文很有趣,一句「夠了沒?」代表很多重意思。比如: 如果用來罵人不知足,或要讓對方停止說話,就說: “ Enough! ” 如果是問人家,我幫你加茶,夠了跟我說一聲的「夠了沒?」就是, “ Say when.” ( 我注水,夠了說一聲 ) 回答的人,等到量夠了,要說: “ It’s enough. Thank you.” 好了,這大家週末愉快~ Bon appetit ! ( 祝胃口大開~)
    分享至
    成為作者繼續創作的動力吧!
    © 2024 vocus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