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緒,是我們每個人每天都要面對的事情,不管你是誰,都無法逃避。一個人對情緒的反應,會影響我們的生活甚至人生。
羅伯·懷特曾說:“任何時候,一個人都不應該做自己情緒的奴隸,不應該使一切行動都受制於自己的情緒,而應該反過來控制情緒。無論境況多麼糟糕,你應該去努力支配你的環境,把自己從黑暗中拯救出來。”
道理懂了,那如何做到不做情緒的奴隸,掌控自己的情緒呢?
台灣心理學家洪仲清根據多年心裡臨床經驗,寫出了一本《給情緒多點時間》的書,書中用淺顯易懂的生活中的小故事,來告訴人們如何疏解情緒從而與世界正確處理,以此獲得幸福的人生。
1.留點時間,給情緒找一個出口
現在生活節奏快,每天每個人都像個陀螺似的再轉,快的讓我們沒有時間閒下來,也沒時間疏通自己的心情,情緒堆積在一起。
洪仲清認為情緒反應一般分為兩個層次,一種是反射性的情緒,情緒較快浮現,不見得太正向,強度波動也大,常會帶著沒有被解決的問題,任由這種情緒蔓延,會讓我們失控,又沒有什麼建設性。
往往造成後果,自己後悔。
看到一個視頻:小女孩背著書包,走在街上,她彎腰撿地上東西時,一名成年女子跨在自行車上,用車頭接連撞擊小女孩,從車上下來,又連續用自行車車頭撞擊小女孩。接著女子呵斥著,又打了小女孩三巴掌,這一行為引發公憤。
後來,警方發布消息,兩人是母女關係。女子因女兒當天擾亂課堂紀律,並與學生髮生糾紛,被學校兩次約談後非常生氣,一時忍不住對女兒進行毆打。
另一種是思考後的情緒,需要醞釀一段時間,等理性作用之後,情緒才會慢慢成熟,這種情緒較為深沉,波動越小,以這種情緒表達進行表達,更容易傳達清楚,也更靠近我們溝通的目的。
洪仲清說,當煩心事來找我們的時候,請給它時間,聽聽對方要說什麼。它常常在告訴我們,實在是變化太快,快到我們慢不下來,快到很多事情都被我們忽略,快到常常覺得自己忙不完。
她說,要允許情緒存在,不逃避,即使不開心也沒關係,學著跟自己的情緒當好朋友,並給情緒以出口;用足夠的時間來疏解情緒,情緒一定可以得到疏解並由負面走向正面。接納自己的壞情緒,不要逃避,才能找出它的原因,最後,解決它。
2. 最好的愛,是有智慧的愛
前幾天,和一個剛結婚半年的女性友人聊天。她說最近不知道怎麼了,很討厭自己,有點患得患失。我問她原因,她說,他和老公現在出去和朋友同學玩,不是每次都帶著她而且,他們也不向結婚前那樣總有說不完的話,現在有時候,他倆個吃完晚飯,都刷手機,各玩各的。
洪仲清說,當你有這種感覺的時候,一是對方給我們的愛越來越少,二是我們給自己的愛太少。
愛上了一個人,我們通常把部分的自己交給對方,而不是全部的自己都交給對方。
也就是說,也就是說,即便是在關係中,我們仍然懂得享受獨處的快樂,懂得愛惜自己,那麼我們更有機會跟對方互一互賴,但又不壓迫或感到無奈。
很多時候,當我們愛上一個人隨著關係的深入,我們會迷失自己,看不見自己,不再是原來的自己。
這時候,不要慌亂,要明白,這都是正常的,別人會影響我們,我們也會影響別人,在接受的這個過程裡也要有反省,慢慢找到自己未來的走向。
我們總是以愛的名義去要求別人,卻往往忽略了愛是互相成就,而不是單向索取。有不少我們挑剔他人的事,自己也未必做得好。
當然,有些親密關係不是我們努力就一定會有好的結果的。
如果一段關係,無論我們怎麼努力,無法改善彼此的關係,無法拉近彼此的距離,那麼不妨退一步,換一種方式相處。雖然遺憾但不慌亂無奈,知道自己盡力了,也不要自責,不要氣餒,要學著放過自己。不要把自己的全部精力耗盡,才明白已經無法挽回。
在一個家庭或者一段關係裡,通常要先至少有一個幸福才會讓另一方有幸福的可能,懂得照顧好自己的人,並可能懂得照顧好他人。
洪仲清說,好好愛自己,才能愛別人。有智慧的愛,能承受懼怕與傷害,才能給出寧靜綿長的愛。
3.尊重不完美,才會更完美。
洪仲清說,良好關係的基礎就是彼此關懷、信任、付出友善。
世界上沒有十全十美的人,每個人不是有這樣的缺點,就是有那樣的不足。我們必須接受自己的不完美,也才能接受他人的不完美。
當我們接受人的不完美時,才能認識到關係中的不完美。知道自己的不足,才會不斷地改變自己,完善自己,使自己越來越好;
知道自己不完美,會比較柔軟,對於他人的錯也比較能同理面對,不會那么生氣,在處理關係時,不管是親子關係還是夫妻關係等等,我們會比較容易接受對方的錯誤,情緒不會反應強烈,氣會少一點,會願意更多的去了解,去接納,從而在改進中不斷增進彼此的關係,締結更深的情義。
尊重不完美,才能更多地接近完美。
這本書教會我們,對情緒多一點時間,不要讓自己淪陷在自我的偏執裡,無法自拔,更不要與真實的自己擰巴,你要會隨時找一個出口,不是發洩情緒,而是尋找靈魂解脫的渡口,在適當的時候放下,在難過的時候疏解,在失意的時候振作,再得到的時候感恩,試著放過自己與這個世界和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