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於 2020/10/17閱讀時間約 4 分鐘

共享經濟、社企背後的理論模型-共創模式

    《「開創式共創模式」:創連、創流、創變實務》 作者-李慶芳(實踐大學國際貿易系教授暨系主任)。
    【我的讀後討論】 在社群網絡時代,新創商業的遊戲規則早和過去競爭自利最大化的模式截然不同。 新創領域的共享經濟、社會型企業、企業社會責任、社群營銷,這些新的商業範疇自然也需要新一代的商業理論模型來探討。
    開創性的「價值共創模式」就是個很好的思維模型。創造者,他必須要懷抱開創精神,積極而持續性的創造行為,學習與更新的正向循環。
    在新的商業模式裡面,思考的重點絕對不會放在傳統的「計量型經濟」上,也就是,不再以用工具性的「觸及度或是各種計量」來當優先考慮的目標;相反的,這些工具將會是模型最後將導向的結果,而不是優先該考慮的。
    「平台經濟+共創價值」:指透過平台的連接,社群(人與人)得以有效共創價值,提昇認知價值。傳統上104求職網站、男女交友網站,這類實務案例特別強調「平台」的連結,其實交友網站較明顯的是「媒合雙方的需求」,其「共享」實體資源的情況相對上並不明顯。又,高雄六合夜市三角窗、早上時段(4:00-11:00)賣豆漿,白天時段(11:00-18:00)賣鍋燒系列,晚上時段(18:00-02:00)則是提供燒烤、啤酒服務,這個案例並沒有虛擬平台,而只有實際平台(三角窗)的共享經濟。
    「平台」就是市場、百貨公司、資訊平台…等,主要扮演「媒合」雙方的角色。「共享」就是運用的充分資源,移動資源以創造更多的價值。例如Uber、Airbnd、e洗衣網等,透過資訊平台的連結,讓共享雙方(多方)的資源得以已有效運用,進而共創價值的歷程。「共創」就是個別與整體認知價值的提升。因此,在科技、手機等科技創新的脈絡,共享概念推波助瀾下,讓「平台+共享+共創」的與時俱進的演進下去。
    在共創模式裡面,優先考慮的是什麼呢?答案就是創新!無論是平台或是社群團體的經營,【社會互動的創新設計】就才是圍繞整個商業活動的核心重點。創新設計人人都愛,但是更核心精練的來思考,創新的內容和要素又是什麼?這篇文章告訴我們,在考慮互動設計的策略時,可以用三個面向來切入:
    設計互動機制的要點是「創造連結、創造流動、創造改變」,概說如下:
    一、第一個開創行為是「創造連結」;創造連結或彼此串連才能開創出新契機。當我們重新創造新的連結,創連彼此的問題、創連人事物、創連地點、創連時間,就會創生新的可能性;例如,創連彼此個別的問題,而形成系統性的問題。因此,創連是開創行為的起始點。近年來,平台經濟正夯,也是透過平台的功能創(串)連彼此供需的問題,而創造出平台與共享的經濟模式。
    二、第二個開創行為是創造流動;創造流動才能引起「人與人、人與物、物與物」的互動,資源的流動才有可能整合彼此的資源,開創出新資源,或為資源創造新用途與新價值。因此,「創流實務」是開創行為的核心活動。近來年,跨界合作、大數據、共創價值等議題興起,正是透過創造資訊、資源、資金等之移動與流動,加上人員彼此的互動進而創生各式各樣的創新的商業模式。
    三、第三個開創行為是「創造變化」,將自身投入一種持續(ing)流變的狀態。資訊、資金、資源之流動必定造成狀態的改變,只是這種變化可能只是短暫的、一次性的改變。因此,開創行為是否能持續下去,以便又回到「創連、創流而創變」的開創循環,這需要持續的創造改變,從一個狀態改變至另一個狀態。近年來,關於創意、創新、創業、開創等議題之探討,其所關注的焦點便是是否能持續的流變,故創變是一個延續改變的關鍵。另外,共創價值之實踐與實現,正需要利害關係人透過流動、移動、互動,以創生一連串、不間斷之改變歷程。
    「開創行為」是持續改變的歷程,若利害關係人能「創造連結、創造流動、創造改變」,開創者便能「無中生有、有中生變」,每一天朝更好、更新的狀態前進。究竟如何實踐「開創式共創價值模式」呢?
    版權為李慶芳教授所有
    版權為李慶芳教授所有
    一、透過平台策略或設計思惟重新創造利害關係人、問題與資源之連結方式,或者建構連結管道成為價值共創系統,創造新連結。 二、促進資訊、資金、資源或「人事物」之移動、流動與互動,整合或創造新資源與新用途。 三、開創者保持持續改變的心態與行為,就能實踐「開創式共創價值模式」。
    所有創新設計的討論中,一定要記起來必須掌握的三大原則就是:

    「連結點」「流動性」「創新改變」

    更多詳細內容請點閱文本《「開創式共創模式」:創連、創流、創變實務》
    分享至
    成為作者繼續創作的動力吧!
    © 2024 vocus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