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01-04|閱讀時間 ‧ 約 4 分鐘

會議可以是一種儀式感,儀式感是一種精神樣貌的表現

你我所皆知的會議,通常不外乎上層長官的褒揚、咆哮雙管齊下的場合。不斷褒揚自己的豐功偉業、細數他人的過失、咆哮毫無反擊能力的下屬,這些都習以為常,而且幾乎不會踩到雷,其實早在八百年前就已經設定好誰可以背上這樣的污名,不會反駁、不會回嘴、更不會翻桌子,長官們比誰都還擁有更高端的識人能力,這無庸置疑。
會議可以是一種儀式感,換個說法,平時夥伴們各自努力,一段時間就設定一天大家在一起工作,在同一個空間工作、在同一個桌子工作,邊做邊聊手上的專案進度狀況,哪個客戶難搞,哪個案子成效良好,如同跟朋友聚餐一般的八卦,你會發現這樣的形式比傳統會議來的更能深入了解其他夥伴的工作狀況。
或許有人會說開會要有開會的樣,吃飯、聊八卦是下班後的事,放心,沒人下班想跟你吃飯,那只是你一廂情願,更或者是主官壓力的不得不,下班後的人生各自精采,請不要混唯一談。 主管不會是朋友,切勿稱兄道弟的親近,可以關心、可以閒聊、可以同樂,但主管始終是主管,在必要的時候還是需要作出對團隊有利的決定,並不是對於你有利的決議。
對於績效、業績檢討等等類似會議,在召開這場會議之前,早已知道數字是否符合期待,通常會再集合所有人,八九不離十都是批判大會,你這裡沒做好、那邊缺失太多,無止盡的打擊團隊士氣,搞得大家烏煙瘴氣,會議還沒結束,所有人都在想著何時可以下班逃離這裡。
極少見領導者在團隊遇到瓶頸時,給予正面的支持、士氣上的提升、資源上的供給,反倒放牛吃草的風格居多,一切都是你不好。試想,一個在公開場合批評你的傢伙,就算未來機會來了,你會真心的100%的付出嗎? 我沒有抱持樂觀想法的理由告訴你,他是真心的,虛情假意倒是不少,逮到機會可能還會補你一刀。 太多的企業喜歡在公開場合批評,表揚的形式卻在檯面下,如果能將兩者顛倒過來,會好上很多,畢竟誰都不喜歡公開被審判,也別做為加害他人的那雙手。
儀式可以正向的進行,就不要用負面的做法去影響士氣,會議的目的是讓大家在同一條船上努力,太多卸責、推諉的行為只會讓自己更邊緣、更得不到資源,最終績效肯定達不到目標。 對於績效、數字目標的達成,需要嚴肅地去看待,嘻笑歡樂的模式不適合在此產生,針對不足的提供資源、團隊同仁一同協助完成,才是最後的終點,如若真有同仁不適任,再私底下進行面談,調職、轉換跑道都是一種選擇,並不是非死不可。深切的對談後,就算因此離開團隊,也不會抱著太多仇恨感,好好的說再見,在位者也必須負上50%的責任,真誠是會讓同仁感受到的。
會議上每一個行為背後都有一個意義,每一個人的行為也都在表現自己的內心慾望,有些人會提供資源、協助同仁完成,有些人則不會,口頭上說著有需要隨時開口,真需要時就忙得不見人影,未來團隊有職缺,往往也不會考慮這樣的人選。我們所做的每一個行為,在會議桌上會更顯的分明,不同的儀式感可以看出每位同仁的內心世界,畢竟武裝自己是我們出社會後的基本能力,將模式轉換會更快的將特質顯現,找到更多適合的人才在適當的位置上。
分享至
成為作者繼續創作的動力吧!
職場嘛,就是一個賺錢生活的地方,沒這麼多冠冕堂皇的理由去說服我們該怎麼做,決定要怎麼做的只有自己。 老闆的思維在我們身上不一定有效,誰說每個人都嚮往當著大老闆的生活,其實你的日子通常比這些人更精采,我們,只是不想炫耀。
© 2024 vocus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