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於 2020/10/22閱讀時間約 4 分鐘

當孩子開始拿起畫筆塗鴉,請先別急著大力稱讚他—理解孩子塗鴉時在想什麼

1~2歲期間拿起筆開始塗鴉,抒發情緒

大約18個月大的孩子會開始試著塗鴉。只要拿起筆,所有看得見的地方,無論沙發、家具、牆壁或是身上的衣服,都會佈滿各式各樣的塗鴉。這是孩子用來表達自己內心世界的一種方法,如同成年人只要情緒湧上來,就想哼唱幾句符合當下心情的歌詞旋律,是一樣的道理。
簡單塗鴉的前三個階段,顏色仍不是重點
剛開始塗鴉的孩子,手部肌肉還未發展完全,這個階段的塗鴉大多是沒有意義的點點和線條。隨著孩子成長,逐漸能控制手部肌肉,開始進入第二階段:畫出長短不一的直線。當孩子能進一步畫出各種圓形,比如:大小並列的圓、疊在一起的圓,表示孩子的手眼協調已經逐漸成熟,順利達到塗鴉的第三階段。

2~3歲期間為自己所畫的塗鴉命名

這時候孩子的想像力快速發展,經常邊塗鴉邊想像著各種奇幻的造型。這些是孩子對於外界觀察與內在想像的連結。孩子經常會認真指著自己的塗鴉向大人說明「這是車車」、「那是桌子、椅子」、「還有這個是杯子」等等。
經常使用單色塗鴉,或2~3種顏色混合
在成年人眼裡看似無意義的塗鴉,其實是孩子在試著用點、線、圓組合成各種形體,用來表現某種現實世界的東西。這時候的孩子會開始對色彩產生好奇,試圖用各種顏色塗鴉來看效果,不過最後他們仍會使用單色或者2~3種相對單調的顏色來塗鴉。

3~4歲期間塗鴉開始以人物畫為主

這個時期的孩子,會開始嘗試以更複雜的幾何形狀組合來代表人物。每一個簡單的幾何形狀都可能用來表達人臉的各部位,比如:用圈圈代表頭、大圈圈代表身體,小圈圈代表眼睛、耳朵,小圈圈中間的兩條直線代表鼻子、上方加一條直線代表眉毛。
人臉的面積只佔全身皮膚的2%,卻比其他部位多出3倍以上的肌肉,可以用來控制表情、表達情緒。所以,孩子觀察到的人也以臉部佔大部分的比例,最早的人物畫,經常會出現把人的身體忽略掉,把手腳直接畫在臉上的狀況。
在人物動作方面,這個時期孩子的塗鴉還無法掌握精準的肢體動作,只能夠用略帶橢圓形的圓圈象徵手和腳,用小圓圈代表手掌和腳掌,人體通常以大字形攤開的形式呈現。這時候如果詢問孩子塗鴉的內容,孩子就會認真地說:這是爸爸、媽媽、爺爺奶奶、我,還有喵喵(家裡養的貓咪)。
在塗鴉的過程裡,孩子其實知道自己畫的並不像,但由於沒有關於美、醜的成見,能夠用想像力來詮釋自己想表達的意義,經常樂此不疲的邊想邊塗鴉。當孩子理解幾何圖形組合起來可以代表特定意義,但拆解後又會失去意義的現象,充分解釋孩子已經能夠擴充塗鴉的含意,代表孩子正在形成「符號」的概念,並且嘗試建立符號的運用規則。
這個時候,如果父母對孩子的塗鴉過度讚美,反而可能有反效果。原本孩子只是單純的喜歡畫畫才拿起筆專心創作,此時若父母一直讚美,會讓孩子不斷意識到自己的畫作其實並沒有達到自己或父母理想中「該畫出來的那個樣子」。持續累積壓力後,孩子反而會快速降低塗鴉的興致。
從這個階段孩子的反應,我們可以明顯觀察到許多的學習障礙,經常來自於這種過早意識到現實與理想不符合的現象。尤其是旁人的過度觀察或是刻意讚美,加上孩子自己對於理想的想像太過具體,這種不安的壓力就會迅速累積,導致他們最後就放棄繼續嘗試了。
以塗鴉為例,這個時期的孩子仍在嘗試掌握線條、圈圈和各種組合的早期階段,如果這時候給孩子精美的著色畫冊,孩子會迅速放棄對於線條或幾何形狀的練習,只會用顏色填滿既有的黑白框架。這無疑是大大減損了孩子後續對於塗鴉的想像力與創造力,而且他們可能隨意畫個幾筆就意興闌珊了。

以上內容引自《圖解寶寶到底在想什麼【0~4歲篇】:從新生、咿呀學語到建立自我形象,陪伴孩子探索世界》
還有更多關於0~4歲寶寶的知識內容,趕緊入手這本書吧!
Readmoo讀墨電子書:《圖解寶寶到底在想什麼【0~4歲篇】:從新生、咿呀學語到建立自我形象,陪伴孩子探索世界
歡迎關注我們的粉絲團:健康醫療福利社
分享至
成為作者繼續創作的動力吧!
© 2024 vocus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