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11-05|閱讀時間 ‧ 約 3 分鐘

為什麼人類是群居社會?

    人類是群居的社會,這是一個事實,一個現象,為什麼會是如此?我們來探討一下。
    《第一種看法》:
    人類可能發現如果大家一起生活,彼此有個照應,比一個人單獨生活要好一點,所以會形成群體社會。這種說法是從理性的角度來剖析,當然是合理的,但是這是正確答案嗎?
    《第二種看法》:
    如果把人隔離開來,放到孤島上,獨自一人,人會怎樣? 人可能會被強烈的〝孤獨感〞侵襲,沒有人可以講話互動,是很痛苦的,這是一個感覺的設定,從感性的角度分析,人是害怕孤獨的,人需要有人陪伴,互相分享,這是一個心靈上的需要,你改不了,也逃不掉,天生就是被設計成這樣。
    人是因為天生心靈上的設計,才會變成群居的社會,因為是需要有人陪伴,這是原始的需要,因為這個原始的需求,人才會是群居的社會,這可能才是正確答案。
    第一種看法,看似合理,但不見得正確的原因,因為它是一種理性的判斷,認為群居比較好,但是也只是比較好而已,我也可以選擇獨居吧?生活差一點也可以接受啊! 可是真正的在荒島獨居是痛苦的、孤獨的,逃不掉的痛苦,因為沒有人可以講話互動是痛苦的。( 人去找其他動物互動可以是一種替代,排除了孤獨感。)
    所以,原始的需求才是答案,人需要陪伴、分享、互助,這才是人類是群居社會的原因,是順著人性而出現的現象。
    而這種原始需求,陪伴、分享、互助,就是愛的元素啊! 人需要愛,因為愛,人團結在一起,這就是上帝的設計吧?上帝設計的東西就是絕對的,你改不了也逃不掉,是不是?
    人是群居的社會,這是一個理性的決定? 還是天生感性的需要? 答案應該很明顯了,第一種看法是一個理性的選擇,沒有強制性,人類不一定選擇群居;第二種看法是訴諸於人性中必需遵守的東西,愛是人需要的,我們不可能離開原始的需要,所以自然會形成群居的社會現象,幾乎是必然的。
    再打一個比喻---- 理性告訴我們不吃飯會餓死,所以吃飯是理性的決定? 這是一句合理的話,但是不正確。 因為我們會吃飯是因為肚子餓,是生理反應,是身體叫我們去吃飯,不用思考也知道,原始的需求才是正確答案。
    PS……刻意獨居獨處,是特殊狀況,是有目的性的行為,畢竟獨居是一個違反人性的行為,一定是痛苦的,這就是制約,無法改變。 ( 或許腦病變的瘋子會出現獨居現象,但那已經是病變狀況,不是正常的。)
    分享至
    成為作者繼續創作的動力吧!
    這裡所論述的東西,企圖建構一個假設模型來解釋人生實相,我們見不到實相,但是可以用科學的方法來研究實相,先建構一個假設模型,如果這個模型可以套入人間印證,解釋大部份人的問題,是不是可以說是用科學的方法來研究拆解人生的實相。
    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

    發表回應

    成為會員 後即可發表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