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格精選

【職場讀書人選書】衣錦還鄉 只是我們對移工的美好幻想—《回家》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離散總有挫傷,回家原就艱難。天亮時,世界還會是一樣嗎?
半掩的門露出光線,卻看不見門後的到底有什麼。或許再也沒有其他意象,更能夠如書封般貼切形容移工漂流異鄉後,近鄉情怯的心情。為了擺脫貧窮,移工們遠渡重洋來到台灣,面對未知的命運,有人衣錦還鄉、有人卻厄運連連甚至就此殘缺,但不變的卻是回到故土後,仍必須努力活下去的現實。
比起討論移工在異地討生活,探討移工歸國後的書籍相對少上許多,而社運家顧玉玲在2014年出版的《回家》就是其中之一。透過親自前往越南,探視曾經來台工作返國的移工,顧玉玲以台灣人的視角,紀錄了移工返國後的改變與磨合。包含與子女的隔閡、夫妻間的齟齬,甚至在返國後,還是必須跨海爭取自己喪失的權益。一個個故事,都在告訴著讀者,「移工在台灣打拼後歸國享福」,終究只是身為優勢國的美好幻想。

阿草的房子是老屋新修,外牆漆黃、滾綠邊。一樓仍維持傳統的客臥兩用的大間,客廳裡兩張大木床各據一側(中略);樓梯再往三樓,像工地一樣的半成品,裸露的水泥與沙石。
阿草忙擺著手說:「不要看了啦,沒錢再蓋上去,就蓋一半了。」

只蓋了一半的房舍,警惕著屋主「夢想還未達成,同志尚須努力」,而在村落間的「蓋房子」競賽,更讓光榮返鄉成為所有移工還未出國,就必須背負的沈重壓力。如果僥倖成功,自己忍辱負重的委屈,就會化成村里鶴立雞群的存在,而彼此都不會說破的,則是在異鄉面對的各種歧視與欺凌。
不過在天平的另一端,犧牲的卻可能是家庭的和樂。除了無法陪伴孩子成長,讓許多移工成為「禮物」的附屬品,因為出國導致夫妻間的不信任、認知差異擴大,更是返鄉後的未爆彈。不過或許這都算是幸運的,有些移工繞了一圈連物質條件都沒有獲得提升,甚至還必須在越南政府監聽、騷擾的威脅下,嘗試爭取自己應有的權利。
搭配生動的文字與敘述,跟著作者的腳步,讀者彷彿也一起走入了越南相間,聽見這些「前」移工的生命故事與際遇,還有他們重新回到越南日常的過程。然而整本書中,或許最令人印象深刻的,還是書中描述非勞工階層對於移工出外打拼的看法,也似乎可以理解越南政府對於保護自國勞工,態度為何如此消極。

「以前我爸爸好可憐,蘇聯那麼冷,軍人出國沒有厚大衣,還要先跟政府借衣服穿,等回國以後再還。」她年輕的臉龐說著戰爭末期的記憶,憶苦思甜般連結到現今的轉變:「你看,現在都不一樣了。那些出國打工的人都穿著漂亮時髦的衣服回來了。他們賺錢是為自己,不必再交給國家了。人民為自己做事會更努力。」
(中略)
「嗯,城鄉發展不均是很大的問題。」安娜認真說著她相信的邏輯:「過去大家仰賴國家養,會造成人民懶惰、不進步,現在不能再這樣了,要努力、競爭、發揮潛力,才能跟上時代的腳步。」

距離《回家》出版轉眼已過了6年,如今的移工人數,已經從當年的將近60萬,成長到早早突破70萬關卡。但與此同時,雖然近期關於「零仲介費」引發許多討論,但台灣移工權益改善依舊牛步,經歷磨難後返鄉的心境,或許也沒有太大改變。雖然是以越南移工為主角,顧玉玲描寫的想必是各國移工,都無法避免的困境。
雖然曾經接觸關於移工受虐、勞動環境低落,以及逃跑移工的書籍,但在閱讀完《回家》後,筆者才驚覺自己過去了解的,不過是移工生命故事的前半段,甚至還理所當然認為返國就是故事的結局。不論是喜是悲,圓滿或者支離破碎,《回家》呈現的是移工返鄉後的輪廓,甚至是未完待續的註腳。
爭取移工權益只會是長期抗戰,在顧玉玲的帶領下,我們得以窺見更加完整的「移工」,也或許才能更接近實現社會正義的終極目標。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每週介紹一本書 (國定假日不定期加碼) 主成分:臺灣文化、社會科學、歷史、文學 ⚠️不含投資、雞湯書籍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東南亞地區的排華運動,就算是21世紀也未曾停歇,但對於華僑在當地的「罪狀」,卻經常只聚焦在權力與財富不對等。以華僑後裔的身份揭露這祖先拓荒的黑歷史,出生婆羅洲砂拉越並入籍台灣的張貴興,透過文字重現了華僑在當地開墾的種種惡行。
如同美學本身的多變與博大精深,「美學」兩個字,似乎也時常讓人感覺有距離,甚至誤以為所謂美感,只存在於特定的場域與設計當中。然而,《街屋台灣:100間街屋,100種看見台灣的方式!》卻讓讀者了解,我們的生活處處皆有美學。
書寫家人的關係,或許是世界上最難的文學。既無法透過「虛構」規避道德壓力,同時必須面對自己心靈最深處的脆弱,將最私密的一切攤在陌生人眼前,但或許也因為如此,這類文學更容易引發共鳴、觸動讀者。而《滌這個不正常的人》正是最佳的範例。
除了休閒娛樂與生命教育外,動物園與動物在國家體制中扮演的角色與意涵,遠比一般人想像的更加複雜,不只被視為進步的象徵、民族認同的暗示,甚至是戰時營造愛國思想的工具。
不論二二八、白色恐怖,在國家機器強勢運作、控制下,讓「政治」成為不可言說的禁物,敢說的「被消失」,剩下的只好噤聲,連同血腥的歷史,也彷彿不曾發生。然而,在此之際,小說卻成為最佳載體,乘載了當時的情感與記憶。
社群軟體,究竟是連結還是斷裂?理應增加討論空間,卻為何總是淪為各說各話的局面?隨著臉書出現後,公私領域的界線逐漸模糊,不只原本被視為私生活的一切,成為個人展演的內容,傳統報章雜誌的公領域討論功能,也逐漸被取代。然而,社會的溝通卻並未因此更加暢通,而是形成各式各樣的同溫層彼此攻訐。
東南亞地區的排華運動,就算是21世紀也未曾停歇,但對於華僑在當地的「罪狀」,卻經常只聚焦在權力與財富不對等。以華僑後裔的身份揭露這祖先拓荒的黑歷史,出生婆羅洲砂拉越並入籍台灣的張貴興,透過文字重現了華僑在當地開墾的種種惡行。
如同美學本身的多變與博大精深,「美學」兩個字,似乎也時常讓人感覺有距離,甚至誤以為所謂美感,只存在於特定的場域與設計當中。然而,《街屋台灣:100間街屋,100種看見台灣的方式!》卻讓讀者了解,我們的生活處處皆有美學。
書寫家人的關係,或許是世界上最難的文學。既無法透過「虛構」規避道德壓力,同時必須面對自己心靈最深處的脆弱,將最私密的一切攤在陌生人眼前,但或許也因為如此,這類文學更容易引發共鳴、觸動讀者。而《滌這個不正常的人》正是最佳的範例。
除了休閒娛樂與生命教育外,動物園與動物在國家體制中扮演的角色與意涵,遠比一般人想像的更加複雜,不只被視為進步的象徵、民族認同的暗示,甚至是戰時營造愛國思想的工具。
不論二二八、白色恐怖,在國家機器強勢運作、控制下,讓「政治」成為不可言說的禁物,敢說的「被消失」,剩下的只好噤聲,連同血腥的歷史,也彷彿不曾發生。然而,在此之際,小說卻成為最佳載體,乘載了當時的情感與記憶。
社群軟體,究竟是連結還是斷裂?理應增加討論空間,卻為何總是淪為各說各話的局面?隨著臉書出現後,公私領域的界線逐漸模糊,不只原本被視為私生活的一切,成為個人展演的內容,傳統報章雜誌的公領域討論功能,也逐漸被取代。然而,社會的溝通卻並未因此更加暢通,而是形成各式各樣的同溫層彼此攻訐。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隨著理財資訊的普及,越來越多台灣人不再將資產侷限於台股,而是將視野拓展到國際市場。特別是美國市場,其豐富的理財選擇,讓不少人開始思考將資金配置於海外市場的可能性。 然而,要參與美國市場並不只是盲目跟隨標的這麼簡單,而是需要策略和方式,尤其對新手而言,除了選股以外還會遇到語言、開戶流程、Ap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回去之時,我們沒有明顯的鄉音、也不留鬢毛。不知該喜還是該悲的事情是,村口沒有兒童在那裡笑問。兒童在補習、兒童被教育不能和陌生人說話。於是不用惶恐地說:不要問我從哪裡來。要找杜康的話,沒人會告訴你他在都更過後的杏花村。
Thumbnail
司法通譯是保障移工權益的防線之一,專勤隊、偵訊室間,逃跑外勞的故事透過他的翻譯,訴說著越南人背負的大量的負債、臺灣夢。美玉之島和鬼島之間的差距和故事,在這本書中傾訴。 書名是司法通譯,但夾雜了許多越南史。當年越南的逃難情境,相較臺灣的經濟繁榮,想必處處打黑工、人口販運層出不窮。畢竟每個人都想要翻身
Thumbnail
寫這篇文章時 已經完成打工換宿 安全回到台灣 筆電老舊不給力 造成沒有及時的更新 不可否認地 懶惰 也是一部分原因 (打工換宿的城市-蒲郡市) 一個人出走的孤單 正因如此 這段回憶才深刻難忘 結束後 也才可以 輕鬆地 笑談一切 (飯店前的竹島園地)
Thumbnail
「蘆竹湳像是被遺忘在時間洪流中的老靈魂,是被現代人漸漸遺忘的舊記憶」,苗栗縣傳統聚落文化協會總幹事 許書凡 娓娓道出這裡給大家的第一印象。繼承父親志業的許書凡與其他幾位返鄉幫忙的志工青年,在勞動部勞動力發展署提供的「多元就業開發方案」資源協助下,從志工變正職工作,現在更已把這裡當家來經營。
Thumbnail
非虛構寫作有的時候讀起來特別沉重,同鄉的這本著作描述的是多數東南亞移工在臺灣的處境,熟悉的一廣,或說東協廣場發生的故事,雖然就在生活周遭,但實話說來並不熟悉,但因為讀了這本書有了進一步的認識。 臺中移工聚集的地點非一廣莫屬,想年輕時候還曾經到那裏瞎買一些流行商品,如今成了移工的集散地。作者為了打入
Thumbnail
當一群深具野心、勇於跨海工作的人,撞上僵固的法律與移工制度;這就是在「另一面」的臺灣,正不斷發生的事。 《移工築起的地下社會》由記者簡永達耗時七年,從臺中第一廣場開始,跨越臺灣與越南多個城市所採集合成的故事,整本書分為「地下社會」、「危險之島」、「異鄉家人」、「人權大浪」四大主軸。
探討移工、移工黑數、移工不為人知的下一代⋯⋯
Thumbnail
這不是從什麼暢銷勵志書裡看來的概念,而是我出國之後深刻體會出來的。
Thumbnail
都市生活的擁擠空間和緊湊步調,讓我們一家六口在2015年底,像逃難似的逃到台東海岸偏鄉,打算永久定居在此。有太多人質疑,在缺乏各樣資源的偏鄉,如何能謀生、孩子如何受到良好的教育、醫療需要如何顧及......習慣都市生活的人,對鄉居生活有種種疑慮和不安。對這些疑問,我沒有標準答案,只有親身體驗的歷程。
Thumbnail
隨著理財資訊的普及,越來越多台灣人不再將資產侷限於台股,而是將視野拓展到國際市場。特別是美國市場,其豐富的理財選擇,讓不少人開始思考將資金配置於海外市場的可能性。 然而,要參與美國市場並不只是盲目跟隨標的這麼簡單,而是需要策略和方式,尤其對新手而言,除了選股以外還會遇到語言、開戶流程、Ap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回去之時,我們沒有明顯的鄉音、也不留鬢毛。不知該喜還是該悲的事情是,村口沒有兒童在那裡笑問。兒童在補習、兒童被教育不能和陌生人說話。於是不用惶恐地說:不要問我從哪裡來。要找杜康的話,沒人會告訴你他在都更過後的杏花村。
Thumbnail
司法通譯是保障移工權益的防線之一,專勤隊、偵訊室間,逃跑外勞的故事透過他的翻譯,訴說著越南人背負的大量的負債、臺灣夢。美玉之島和鬼島之間的差距和故事,在這本書中傾訴。 書名是司法通譯,但夾雜了許多越南史。當年越南的逃難情境,相較臺灣的經濟繁榮,想必處處打黑工、人口販運層出不窮。畢竟每個人都想要翻身
Thumbnail
寫這篇文章時 已經完成打工換宿 安全回到台灣 筆電老舊不給力 造成沒有及時的更新 不可否認地 懶惰 也是一部分原因 (打工換宿的城市-蒲郡市) 一個人出走的孤單 正因如此 這段回憶才深刻難忘 結束後 也才可以 輕鬆地 笑談一切 (飯店前的竹島園地)
Thumbnail
「蘆竹湳像是被遺忘在時間洪流中的老靈魂,是被現代人漸漸遺忘的舊記憶」,苗栗縣傳統聚落文化協會總幹事 許書凡 娓娓道出這裡給大家的第一印象。繼承父親志業的許書凡與其他幾位返鄉幫忙的志工青年,在勞動部勞動力發展署提供的「多元就業開發方案」資源協助下,從志工變正職工作,現在更已把這裡當家來經營。
Thumbnail
非虛構寫作有的時候讀起來特別沉重,同鄉的這本著作描述的是多數東南亞移工在臺灣的處境,熟悉的一廣,或說東協廣場發生的故事,雖然就在生活周遭,但實話說來並不熟悉,但因為讀了這本書有了進一步的認識。 臺中移工聚集的地點非一廣莫屬,想年輕時候還曾經到那裏瞎買一些流行商品,如今成了移工的集散地。作者為了打入
Thumbnail
當一群深具野心、勇於跨海工作的人,撞上僵固的法律與移工制度;這就是在「另一面」的臺灣,正不斷發生的事。 《移工築起的地下社會》由記者簡永達耗時七年,從臺中第一廣場開始,跨越臺灣與越南多個城市所採集合成的故事,整本書分為「地下社會」、「危險之島」、「異鄉家人」、「人權大浪」四大主軸。
探討移工、移工黑數、移工不為人知的下一代⋯⋯
Thumbnail
這不是從什麼暢銷勵志書裡看來的概念,而是我出國之後深刻體會出來的。
Thumbnail
都市生活的擁擠空間和緊湊步調,讓我們一家六口在2015年底,像逃難似的逃到台東海岸偏鄉,打算永久定居在此。有太多人質疑,在缺乏各樣資源的偏鄉,如何能謀生、孩子如何受到良好的教育、醫療需要如何顧及......習慣都市生活的人,對鄉居生活有種種疑慮和不安。對這些疑問,我沒有標準答案,只有親身體驗的歷程。